|
本帖最后由 DaedraMech 于 2025-9-28 20:01 編輯
' ?2 V1 p5 j( }' D7 t
; g6 [7 m4 u; J: e( {% _臨近長假,樓主工作也心不在焉了起來,加上周末只放了一天,心境還沒從享樂狀態中完全轉換過來呢!這可不行,還得堅持三天才能開啟我的旅行計劃啊!3 t1 c$ m* x6 n1 g. w) ^. \8 |
不知道大家見沒見過,那柴油機上沒有火花塞,得靠一個搖把懟到轉子上轉幾圈才能給啟動,我感覺我現在這腦子也得找個搖把(具體來說,就是應用問題)攪一下才能轉起來,正想著,看到了壇友 @探根究底 的帖子:# S' a9 ?( G- b2 Y
【連載系列——替代機械手的小連桿結構如何設計】http://www.ytsybjq.com/thread-1084862-1-1.html6 [3 v7 {7 u$ j" p0 O
& }/ Z7 C* ^: w
這種機構挺有意思的,不像機械臂使用多個電機,而是只使用一個電機,“關節”之間靠傳動進行約束,可以實現特定的軌跡或特定的末端姿態,手術機器人、靈巧手等設備中就有對這種機構的應用,如果還有其他應用場合也歡迎壇友們補充。壇友原帖洋洋灑灑寫了好長,真誠分享自己的探索經歷,字里行間透露出刨根問底的態度可謂是人如其名了,令人動容。然而樓主覺得在這種單自由度平面機構的場合下,矩陣的優勢實在體現不出來,很有可能把問題復雜化,于是閑暇之余就想拿過來采用另一種方式推導一番,想著推導完成也就完全進入工作狀態了,要是能給壇友們提供些許幫助、引發更多討論,便是額外收獲了。: H, v& y6 F4 @/ d7 K$ r9 w
2 D2 ^% O; n+ V% ~. w. D4 q
" ]4 e$ J% U- r% @ ?$ G6 L8 g
% \5 B' q, D, K# D6 p% f5 y% X) P
, `. s5 r8 C$ h4 `/ ~5 X3 @( @( I0 ?4 q f# @+ E" C, q
樓主認為,只要得到了各桿絕對轉速,那其他所有運動學和動力學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無非就是繼續進行微分或積分,因此實際的計算其實也就只有兩步相對速度的變換,竊以為這是比較簡單清晰的。. \" h# u6 a9 p
當然,修改例子中的傳動比和桿長可以獲取其他軌跡和姿態,例如原帖中提到的末端保持水平姿態其實使上面例子中的(1-i1+i1*i2)=0,即i2=1/2 即可實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