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來句總結:這輩子可能不會脫離機械,同時希望寫這篇文章,能夠遇到真正的強者指點一二。
1 z# u& c% h* q/ S! v# f8 F2 P5 n; \
閑著有事沒事兒,就喜歡看一些道友的自述,經歷,不為別的,一方面工作累了打發時間,一方面看看能不能學到點東西,悟出點道理。
5 [( |5 B! ]9 j3 \; t, i3 o! A3 E% K
作為一名剛畢業不久的準00后,高中填了工科類任何能填的專業,最后很幸運地“機械”一詞安裝在了我的肩上,起初不在意,因為不知道機械是干什么的。與其說是不知道,不如說是對自己的未來做什么毫不清楚,只知道應該賺錢,因為小時候家里窮,但能解決溫飽。$ u0 ], J7 Q) `& ~; ^2 J& q
' j1 V2 v- q5 A6 f
大學畢業,從來沒想過想要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工資合適就行。: D' j% l- Q0 u2 J* m0 [3 u
6 O, f& C! k2 Y
身邊人偶爾感慨、抱怨社會不如意,專業不對等,工作不對等,我也并不在意,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因為我還沒經歷過,共情能力比較差。8 C" X ]8 E7 S. b
4 B1 u& O) G! l Q |
熱了熱身,閑聊了幾句,準備進入正題!!!/ ]; o) u! u! d+ r2 u
: X. {. j- P" C0 c* ]3 V 沒想過脫離機械,或許因為我比較幸運,工作了大半年,沒遇到什么挫折和坎坷,同事很好,領導也很好,一線還沒資格去。+ f" n$ H5 }( Z6 A
. K4 y+ \5 b( T7 s 作為一名踏入機械行業的機械人,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以及做法:1 u0 y7 u8 E x) w
1、眼勤、嘴勤、腳勤:
+ n( Z7 ?' H1 ?2 s 眼勤:會察言觀色,看得懂對方的微表情,言語間表露出的一絲微妙意思。比如,前段時間坐領導的車,第一次見到更高級別的領導,車上我比較沉悶,不知道說什么,也不敢說,領導問我哪里人,我趕忙接上,匆匆回答。但是這一瞬間我開竅了,領導在點我,如果我是領導,我也會先關心關心詢問詢問底下員工,不為別的,只是希望員工和自己能夠接觸的順其自然。我明白領導的意思,后面我的嘴也勤了,領導正眼看我,給我講道理,跟我溝通。。。。。我對于這一頓悟,以我自己的知識儲備量來理解,我稱之為社交感知力,社交感知力強的人,溝通快,融入快;反之。
/ j9 U$ g3 `0 [9 @/ {" E% }5 l" T- @ 個人拙見,我認為社交感知力需要以下幾點:$ i7 [" l4 B% M6 m
1、學會傾聽:這一點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可能都做不到,這也是為什么身邊人跟我待在一起時,我認為是愿意和我交談的,因為我會傾聽,這使我增強了察言觀色的能力,增強共情表演力。6 f+ J' l1 b* \- q, _, M- d
2、換位思考:我認為,每個人說什么話,做什么事,尤其是壞事,不好的事,我認為都有他的道理。很多道友表現出的負面情緒,我能理解,我能明白,但我不會去附和。如果是線下交流,接受負面情緒,那么我會去認可,去贊同,但是我心里始終要保持著一顆過濾負面情緒,吸收有效價值信息的狀態。因為我始終相信,負面情緒是會影響一個人的作為,影響一個人的言語,影響一個人做事的質量。既然結果已經壞了,那就讓他壞,無所謂,不是不在乎,而是對這個結果產生的負面效果無所謂,何必太過影響自身情緒呢!
$ |- M0 k( q+ s% q$ T 3、站在他人角度溝通:這一點很重要,尤其是遇到問題時,前面兩點大大影響著這第三點表現出來的效果。我曾在大學里擔任過一兩個面向大學生,接待大學生的任務,深有體會,體會到一線的不易,體會到大局意識、避重就輕、主干矛盾的重要性。或許我的閱歷不如各位前輩豐富,不如各位前輩智慧,但我對自身自信,對自身處世的自信,也能盡量讓自己換位感受不同崗位職責人的矛盾。
+ W" w$ S7 y5 M; t. G9 s
2 [% Y- p+ N5 A) Q3 X 以上是個人總結的第一點,社交感知力。另外說一句,一兩年前我在家庭里一直是一個不喜歡社交,尤其是和長輩社交的人格,現在也是,但是我覺得這一點不好,所以決定摒棄。
% D6 _4 a. E( W; D/ n
9 D9 r# `* H1 D( L 2、覺悟& O$ Q( U! c: a ?
對自己要有覺悟:我認為最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培養個人的能力。我曾經看到一位道友說的一句話:“公司平臺大,盡量培養個人綜合能力;公司平臺小,優先培養個人專精方面,有時間在擴展!”我受益匪淺,收獲良多。這是在打發時間是,看道友自述時,無意間看到的一句話,所以導致我經常偷偷活躍各處。他的這句話引申到任何場景,任何事情,我覺得都很有道理,很有遠見與門道。綜合型人才和專業性人才,我覺得對個人培養來說,都應該列入培養方案,列入培養計劃。' |1 k& q! d& B' V& A
對小人要有覺悟:小人是磨礪,是一種專門克你的存在。他若比你強,會讓你很難受;他若比你弱,會容易讓你得意忘形。我還是要引用前面我說的那句話,過濾糟粕,吸收有效信息,不要被他人輕易影響自己的情緒,左右自己的價值。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你要有培養自身能力的覺悟,而不是抱怨,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擺爛。(說到擺爛,說句題外話,躺平是高手、人才才有資格做的事情,就像寒門一詞也是形容貴族,起碼也是貴族,普通人應該沒有資格說自己是躺平,頂多是又想犯懶了,沒有滿足的欲望想去滿足了,哈哈哈)。 t) g6 ~4 K+ h' p: j) |
對高手要會觀察:我承認我遇到很多在某些方面比我厲害優秀的人,但我從來不會去口頭承認,或去夸贊,可能也是“冷血”的人。但我事后會偷偷反省,仔細揣摩他為什么那么做決定,為什么說那樣的話,為什么做那樣的事,為什么他能夠做到,又是怎么學的,從而映射出一套適合自身的培養方案和效果。當然這也有一個前提:我的所思所想也始終無法突破我的認知。8 e2 L" F$ A3 z+ \* ?/ r7 V
" m( g) \8 W; T( q 3、認知
4 z/ T) Y2 C G 認知這東西很可怕,放在任何事情上,認知不同,展現出的效果也不同。我不喜歡認知比我低的人,因為說出來的話,讓我覺得“愚蠢”。如果是網上,我憋不住了,定會在下面評論幾句。若是在現實,看過我上文描述內容的道友或許能理解到,我會贊同,我會認可好的方面,然后視情況而定,看看是否需要自己輸出一些對他好的方面,看關系好壞罷。9 J1 f+ L; z1 Z8 @
比如,我有一個好哥們兒,成天嚷著想去日本玩,文科生。我不知道日本有什么好玩的,但我從來沒反駁過他,因為我知道反駁他,他會心里有膈應。就像我們線上聊天,我一個高中同學實習期,一千一個月,我這好哥們兒來一句,“一千塊你也干的下去啊,換做是我早跑路了”。我聽著不笑,不敢笑,我心里罵他蠢貨,但凡有更好的選擇,我清楚人家也不會選擇一千塊,隨后我說出了各種未來潛在的好處,那位高中同學臉色好轉了,開口應答了。或許我這好哥們兒沒看出來微妙,但是我體會到了,因為我也工作了,我這好哥們兒后面也要工作了,我想在他工作前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去提醒他一些事情。 b Z# z8 x% S4 g( i, P
- v7 Z1 g/ X/ l: [$ T' T/ D2 y 4、人格0 q% w8 v, W/ ?9 j# m
這里的人格我分為感受型人格和反駁型人格,反駁型人格的人說話很讓人討厭的。如果他比你高深,那么有些話或許值得揣度,如果他跟你差不多水平,或者比你弱,我一般都是開玩笑式打馬虎就過去了。至于感受型人格,大概就是上面我所說的那些了。
% x$ X0 Y7 E2 C: q, v1 C w6 `/ Y/ c* c3 e! K5 G+ g) e: Q! x
* l( c3 r9 D" t- _1 J
, w8 ?: p6 D( k, X2 ?% f @ 最后希望道友們多一份樂觀,多一份熱愛,既來之,則安之。實在不行,得過且過罷!也希望各個同行業的人能夠互相輸出一些積極樂觀的情緒和信息,這也是為什么我認可培訓機構,教師的一方面,不是說品行多端正,而是他們說出來的話,好聽,你愛聽,但是切莫失去一個明辨是非的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希望有前輩能夠為各大道友指點一二,分享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感謝!
" W+ L, c' u- j% F5 n- q! V) P! {0 K. m2 y! n: ]9 W! l6 W
+ J+ v: w j0 z3 O) W9 h; ?6 L C9 F
9 B: }. ~. e( P# Q補充內容 (2024-12-19 13:17):" z6 Y2 | g- H1 r3 D
斯文道友說到點子上了,性格這東西不經歷大風大浪很難自發改變,其實我說這些也是簡單想表達一句,尤其是機械,難免不與人打交道,真想在職場走遠走寬,個人覺得還是得突破性格上原本束縛自己且對職場有幫助的一面。
3 u& V. J; D' m5 c7 j' t! Y# l
. \7 e, y! o- c/ h補充內容 (2024-12-19 13:18):7 `: Q! O3 q0 \# b# @
認知上的表述比較簡單粗暴,我跟身邊的幾位朋友關系都很好,所以沒有貶義詞的含義,諸位且看個大概意思,真得講太多,這么些字數一時半會兒是講不完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