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最近幾個月萌生創業的想法,看了好多關于開公司的書,對于創業,現在是越來越小心,越來越害怕。因為之前包括現階段一直從事技術工作,對于財務這方面實在知之甚少,這段時間看書,收獲頗豐。 5 v+ j7 i* h, r3 a2 c3 S+ t
就拿前幾天看到一本書中提及的兩個概念,我做出我的理解,與大家分享,因為不是從事財務方面的專業,有錯誤,請斧正。 兩個概念: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 , U: y" v {& S. E
就當今我國社會而言,一般情況下,民營企業走的都是權責發生制,事業單位、公務員這些走的時候收付實現制,各有優劣。 一、定義(以下為百度摘抄) 權責發生制:這種制度以會計期間發生的費用和收入是否應計入本期損益為標準,處理有關經濟業務。它按照收入已經實現和費用已經發生,并應由本期負擔為標準確認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 9 Z0 R) H" o4 b, j* I" I
收付實現制:這種制度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處理經濟業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計算本期盈虧。它按照收益、費用是否在本期實際收到或付出為標準確定本期收益和本期費用。 二、個人理解 權責發生制:舉個例子,就以當天為例,B公司2月22日向C公司采購一批物料,約定2月25日到貨,3月15日付款。那這部分錢屬于是B公司2月份應付款項,算賬應該是算在2月份的,這應該就是屬于權責發生制的一個體現 。 收付實現制:拿工資說,2月份工資2月發,應該是屬于收付實現制。對于一般民營企業,一般都是2月份工資,3月份發吧,這其實是壓了一個月工資。這一個月工資,公司拿去做啥了,這就不清楚了。 9 H$ j+ l# u. X1 P. L! K
按照統計上來看,權責發生制更復雜一些。比如一家公司年底一看業績,創收10個億,但是實際到手的錢有那么多嗎,不可能的,客戶欠錢,供應商貨款也沒給,欠款收不著,又欠外面一屁股債,再一算,一年下來還特么虧了。
% l2 i) Q! z2 k8 F2 o& Y
再聯想到其他,B公司向C公司采購一批物料,約定是30天付款,A公司向B公司又采購一批產品,約定是40天付款。這樣長久下來,大部分應收款項都比應付款項周期要長,B公司絕對死的很慘。
$ R! M$ a) G* x
- C0 i* [" L, j( [
' G! I. [1 B( k
以上就是我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與引申,真的是,之前一點不懂,現在想到這些,心驚膽戰。創業真的是什么都要懂,我一搞技術的,之前連報銷單都搞不明白怎么填。可能真的第一份創業會失敗,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但是該懂得要懂,該反思的要反思,這也算是一種經驗性收獲吧。 歡迎各位大佬交流指正。
1 N8 C( {7 g0 ~) j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