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最終將矛頭指向中國電動汽車。 * w5 H( F2 T) J, n/ ^
當中國還沉浸在十一長假氛圍,歐盟發布聲明稱,對產自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程序,調查期限覆蓋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
6 v* y; @& R3 u& n* ]: s) d
近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方口中“更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價格因巨額補貼被人為壓低,扭曲了歐洲市場”,是此次反補貼調查中最大漏洞。我國電動汽車出口價格往往比國內銷售價格高,并沒有采取低價競爭策略。
6 C4 N( c; z; R9 o( |6 K
“我國電動汽車之所以能夠出口到歐洲市場,是因為品牌、技術、質量,而不是依靠所謂的低價。”屠新泉認為,認定我國電動汽車補貼以及損害了歐盟汽車產業均存在難度。“ 6 R/ ? `, s; D9 O0 x: O
中國政府歷年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主要聚焦消費端,不是企業生產一輛新能源車政府給予多少補貼,這與歐盟反補貼調查中針對生產的補貼有很大不同。” / j7 S+ E9 y ~* b& a" w6 J
不過,屠新泉表示,雖然我們反對歐盟此次反補貼調查,但對企業來講,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要認真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