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現在的處境并不樂觀。為盡快擺脫困境,華為一直都沒有放棄自研這條路。這些年,通過不斷加碼國產供應鏈的方式,華為在減少設備中美系零部件比例的同時,還給國產供應商帶來了更多的增長機遇。
0 U# h1 X+ Y i( O1 Y4 d
' ] ~, R+ Q; t4 G0 p3 m0 e. V近日,日本研究機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拆解了華為5G小型基站(5G Small Cell,涵蓋范圍在數十米至1公里以內的基站),發現其中的美系零部件占比已經降至1%。
6 L- A5 G1 G# U1 N# @- @
5 W( t5 @; T( o9 U' k6 U+ S& \- f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沒有經歷制裁之前,美系零部件占比可是27%!比如,FPGA芯片來自美國制造商Lattice Semiconductor和Xilinx,電源管理芯片來自美國德州儀器和安森美半導體。
1 g* i; d! l" f* g5 X6 t+ _
2 l/ k3 x$ [( D7 R4 Q
6 Z: k. j. a( L( U$ I* ^% d' ^* N* K▲主板上帶有華為LOGO的電源控制用半導體 _' x$ n6 b! A
* t G3 A U$ y0 |3 g
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由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在整體成本中占比增至55%,相比2020年拆解的華為5G大型基站高出7%。2 U8 C y) x/ w) O7 S/ N! {: M
. U- f9 g; @6 x+ b! G1 x. k這意味著,僅僅用了兩年時間,華為5G小型基站的美系零部件就基本上全被國產替代掉了!' r0 X) o% u. {! j
3 N# L% m7 h) V+ y- K
& O7 G, V8 ^4 V$ P, A▲2020年拆解的華為5G基站
- z- x0 n3 \" i) \, Y& a1 g6 n) j2 J: U3 o3 w
根據拆解報告顯示,很多被替代的美系零部件均換成了華為海思自己的產品,而且并未搭載用于通信控制的重要半導體“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等主要美系零部件。
' g9 U. ]( s! v9 p$ ^
5 M: T: ]% H8 k v不過,該日本研究機構猜測,這類芯片的實際制造商可能為臺積電,并預計這是華為在美方升級對其芯片制造禁令之前囤積的庫存芯片。3 w- y' Q1 p5 \
. y8 d* ~3 N( ]9 G
此前,21ic家之前也曾指出華為海思所儲備的麒麟芯片庫存幾乎已經消耗殆盡。當然,相比智能手機動輒數百萬的龐大出貨量來說,華為5G基站的出貨量規模要小的多。由此猜測,華為可能仍然保留了部分5G基站所需的芯片庫存。) d. [# B' b! T0 [" O+ C" X
5 U1 [' x7 a: }& P: w; q* t8 ~
4 I. k+ D9 X, E. t▲華為海思所儲備的麒麟芯片庫存幾乎“歸零”
0 K: p0 J% ^4 i. e7 w1 _1 j+ `* I2 ]+ J) ?4 M9 ~/ t
另外拆解中還發現,在華為5G小基站中,一些“模擬芯片”上也印著華為的LOGO。對此,該日本研究機構猜測,這可能也是由華為自研的芯片,但是制造商不詳。相對于FPGA芯片來說,通常模擬芯片對于制程工藝的要求更低。8 V! I4 Q% }# v5 D
4 C* {& M. Z8 J
現如今,華為通過“去美化”與“國產替代”的途徑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路,同時也給其他國內供應商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對于很多美企來說都是利潤的損失。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4 n6 e+ O$ r4 T5 X5 E2 ?+ l1 T2 z: S8 s% d4 C# }- K( a' g; I9 ]% ?
. H5 s3 C( R* `) z! c9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