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別人分析的“年輕和年邁的機械工程師差距在哪里”——
# P1 s' R7 _! g9 `, ^3 x$ g4 v: R7 ]: e& B* }& W! o. Z
9 I) ~+ h1 h! B' G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憤憤不平”和“心有不甘”,但是真的沒辦法啊,干不過他們,沒得選擇啊。5 D1 D. K: Y0 J4 K
7 y; [6 A8 q9 C7 y其實在機械行業,一直有一個人盡皆知的規矩——“越老越值錢”,不管你是否承認這個規則,事實就是在企業的關鍵技術部門和崗位都被一幫“老家伙”把持著,他們既占據了企業的關鍵職位,也占有了企業的大部分資源,而年輕人似乎總沒有出頭之日,看不到希望,沒有進身之階。
3 o1 u& }* R( |+ [1 M
, J. o4 i! Y. R1 n, P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只有知道了因果,才能看得清差距,只有弄清了真相,才能找得到對策。
, f* F* T7 A2 J- V2 H9 u$ ]% l* B5 W, n, t& |* `
z) T% l X% t9 s+ Y
1、企業的培訓機制存在弊端/ v/ D. c3 ]; n& }
; j7 b H& l3 Z, I" i
雖然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已經進步到所謂的工業4.0時代,但是就機械工程師的培訓機制而言,并沒有隨著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相應的提升,無論是傳統的國有企業,還是新興的民營企業,亦或者號稱行業標桿的外資企業,新進工程師的培養機制還是更多的依賴于“師傅帶徒弟”式的傳承,而沒有一套系統而科學的培訓機制。
( |3 w3 y- j; n G
1 J# \) [9 `0 o更甚至,如果“師傅”存心藏私的話,一個新人要想在這個行業獨當一面,那可能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甚至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至于那些所謂的“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的說法,有時候就是一種扯淡,因為如果師傅不能把一些行業技術規則“傾囊相授”的話,單憑個人的努力,你可能只會經歷這坑還比那坑深的際遇。( Y! @7 H, Z5 S, h# {3 ]
- a( b- d! N/ s6 |: G" v& z
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是人們也經常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時間,時間是無限的,但是屬于你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本來就是師傅一句話的事情,如果靠你個人去摸索和經歷,也許就是無盡的高山與苦海,也許你真得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到達“羅馬”,但是可能到達之日也是退休之時了,這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3 w' O% |6 ~( B- u" Z
6 u0 r9 O% ]) s! j; i$ k( i0 V% Z7 Q而理工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陋習”,我們經常聽說“文人相輕”這句話,其實在理工科一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不僅存在相互鄙視的問題,更存在“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擔憂,這就造成了在新人培訓階段的溝通阻塞和不暢,一方面是師傅不愿意教徒弟,故意藏私,另一方面是徒弟看不起師傅,覺得他們倚老賣老而做不到以“師禮”侍之,這就是為什么年輕人總是“出不來”,而“老家伙”們總是退不了的原因之一。
+ P, `+ V6 M# }% |4 r3 @; O3 S
- u! T* O1 d3 S; l/ H4 Q/ ~ [$ A+ ~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我自己的經歷就是一個非常的例外,我的師傅就對我非常好,不僅在技術上對我傾囊相授,在做人做事上也是諸多提點,讓我對他充滿了尊敬和感激,認識他十多年了,雖然早就不在一起工作了,但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和春節,我都會帶上煙酒水果登門拜訪,侍之以師禮,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師。0 ^( ?. |" C$ c4 u$ u
5 R; [, h; W: J$ T5 S' _) |/ u所以,作為一個機械設計工程師,我們也許改變不了這種“老帶新”的技術傳承制度,至少暫時改變不了,但是我們依然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付出去利用這種制度,特別是在中國,我們是一個人情社會,只要把人做好了,其它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你懂的。
) | Z& |( J' Z5 [% j
5 ?- b7 {. s4 d; X7 z, F否則,你只能是看著“老爺子”們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N6 u5 V$ P4 B+ ]0 J' ^: s4 x- [, K
9 f) B0 u* O- Y! u- ]! R
$ A0 O8 d' N l# S, f
2、神槍手是靠子彈喂出來的/ U) p, h4 J5 D
% y A Q$ q& l; A: @
不記得是什么電影里的臺詞了——神槍手是靠子彈喂出來的。其實作為一個機械設計工程師,特別是一個優秀的機械設計工程師是需要用錢“喂”出來的。
7 r8 f1 e5 t8 w0 A# A% ^
3 j1 w: s+ K, O1 C: V一個優秀的機械設計工程師只有通過大量的不同的設計項目才能綜合的鍛煉自己的設計能力和設計思路,并在這些項目的設計與執行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技能與技巧,不斷總結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并最后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而設計項目的最終支撐就是金錢。關注我們:機械工程師,專注于機械行業、專業、職業信息分享,服務于制造業百萬工程師。所以我們可以說,你的機械設計能力來自于你花費的金錢的數量。: c% T6 t& j3 R6 S4 X" o& t
1 Z' U# N, T4 q其實年邁的機械工程師并不一定就比年輕的機械工程師值錢,而是那些真正有項目經歷的機械工程師比沒有項目經歷的工程師值錢,而年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你去更多的經歷設計項目而已。如果沒有設計項目的支撐,你就算在這個行業里面呆40年,也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更別說值錢了。
' G5 Z2 Z! ?8 x n
7 K) D4 _7 f( ]8 n+ I( b而機械設計項目從市場調研,到方案設計,到產品生產,到產品完善定型,再到產品上市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有時候一個大項目下來,幾年的時間就過去了,而一個工程師從懵懂的青春少年到年富力強的中年也不過彈指一揮間而已,時間在帶走歲月與容顏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技術和能力的積淀,帶來了我們可以依靠和憑借的知識與資本,這就是老工程師值錢的底氣所在。
( J3 W9 E0 V: n2 o1 {& j A- X4 Y; K3 A5 T4 ~
如果你現在入職的公司,有大量的項目讓你參與和主持,那請你好好珍惜,因為用公司的成本來成就個人的能力是千載難遇的機會,不用在項目的成敗上有過多的擔心,凡是都有成本,有時候失敗也不過是企業的一種成本而已,但是這種失敗對你的個人能力而言反而是某種意義上的成功,因為你以后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再次跌倒,這份經歷會帶給你無盡的價值。; x8 U2 O0 w, X+ c9 w1 Z& w
: O8 T* D% k+ K1 }6 V
這也是為什么我更傾向于勸年輕人去一些創業型的小公司的原因,因為你有大量的機會去經歷各種設計項目,你有大量試錯的平臺和項目去成就個人的能力與智慧。& m' \* W" G' c% }- @
3 Z. v' ?0 ?8 a% M1 y就我個人而言,到目前為止,我參與和主持設計的產品至少在50個以上,這個數量對于那些國有企里的設計工程師而言,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這個數量,因為很多工程師主管的都是一些成熟的產品,這些產品雖然占據了市場上的大量份額,但是他們并不存在很大的設計和創新空間,這對于提升一個 機械設計工程師的個人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沒有項目經歷,他們的可利用價值也就無從談起了。
2 v. Q+ k. J( E1 c8 c0 }3 r% L$ r( I: {* h/ s
' g& X1 ~" {$ ]! V& T1 K3、天賦決定了高度
+ Q7 [; j- E6 y z D. a4 z9 u
3 v$ E! f* p/ ^/ p1 ?+ A/ n+ ]2 s3 e其實我一直不想說這句話——這是一個需要天賦的職業,很多人對機械結構的處理能力確實是天生的,我帶過很多新人,但是其中有一個非常出色,他只要稍加點撥就能做出讓人驚喜的創造性設計,特別是在一些結構的處理上,總是會讓人有意外的收獲,這讓我很是刮目相看,但是有的人就非常的“愚笨”,至少在機械設計這個事情上,讓我覺得難以認同,當然他們也許在別的事情上有過人之處,但是我確實看不到他們在這個行業發展的潛力。- P1 |2 A4 X! m
& g+ c6 a/ @9 g) v: `( o9 z還有就是接受能力,其實接受能力是雙向的,既有師傅的正確引導與教誨,更要有徒弟的虛心學習和領悟,缺一不可,其實這是一個溝通的問題,雖然溝通能力可以通過后天來培養,但是如果天生就具有這方面的才能的話,會讓你的職業生涯走出更多的捷徑,因為沒有人喜歡和“笨蛋”打交道,有時候和過于“蠢笨”的人交流是一種修養,因為你得有無盡的忍耐和溫和才能滿足他們的有效溝通,但是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
4 Q9 V1 y) o3 a8 U1 o/ C
3 r( p5 {) j) i5 z+ n特別是當你處于優勢地位的時候,反正受損失的不是你,所以你可以很輕易的放棄與“蠢笨”之人的交流,這也就導致了年輕人無法快速的學習到行業經驗和技術,從而導致看似遙遙無期的“出頭之日”。
0 [; V6 \. D5 [. R# K$ K8 |4 R3 F6 C7 s6 P# }. Z# _
所以,在這里我也有一個建議,每一個入行的新人,都需要評估一下,自己在這個行業的悟性,這種悟性與智商并不是正相關的關系,也許你只是不適合這個行業而已,那就盡早換一個行業,你永遠值得更好的擁有。
* P5 S" ?* [. V) B; W8 Q4 E9 f2 z) D" W+ |: ?2 B: a
在此之前,我對很多新人都是以鼓勵為主,特別是很多覺得在這個行業有一定從業困難的新人,我都告訴他們,只要他們努力就一定有希望,但是我內心深處并不認同這個答案,只是嘴上實在說不出打擊他們的話來,因為每個年輕人都需要鼓勵,我不能給他們脆弱的心靈上再潑一盆冷水。關注我們:機械工程師,專注于機械行業、專業、職業信息分享,服務于制造業百萬工程師。但是今天,我就我以前的言論道個歉,我想告訴那些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人年輕人,如果覺得設計很難,覺得繪圖很難,那就換個行業吧,不用在一棵樹上吊死,更不要因為一棵歪脖樹而放棄了整片森林。3 n* S/ R+ a8 n# b. j
- ?! s+ h# n& N/ [' A) G
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除了天賦,更需要有長年累月的堅持,才有可能做到一個相對自由的狀態,也可以說這個行業積累期太長了,對于IT行業而言,可能是“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但是后天很美好”,但是對于機械行業的人而言,那可就是“今年很殘酷,明年很殘酷,后年也很殘酷,多年以后可能很美”,你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經歷這份等待。1 S' ^5 t ^: b' I; b$ ~$ ?
6 ~/ E, _. m# K3 I1 i0 k! b* P9 S+ l4 L* J
4、平臺決定了經歷
1 e0 {) P4 `1 p
1 N! Z- \* h" n& v2 ~# u. R* b) ]一個工程師的價值來自于其職業經歷,更多是我前面提到的項目經歷,而不是職業生涯的長短,所以在你入職之初,一定要對入職平臺有一個充分而深入的認識,你的就業平臺是否能夠為你提供足夠的項目支撐,是否能夠為你提供足夠的試錯成本,是否能夠為你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
; P6 v2 L. O! W h# R, y" D" a. d
& \$ U3 P. x7 t; J. N! Q: [: d" k% O其實很多夠為你提供足夠的項目支撐,是否能夠為你提供足夠的試錯成本,是否能夠為你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
: Q8 W' w( ]0 x' Y0 \2 d: {# ^. H" K) ~8 B, u2 Z7 x0 }
其實很多在產品創新和研發項目上,會存在一定的滯后與保守,他們更多是對產品做一些優化升級,而不是不斷的推出全新的產品,所以這些公司雖然具有豐厚的技術底蘊和積累,但是對個人能力的提升并沒有很大的助力,因為作為一個機械行業的士兵,你需要站在第一線,需要聽到槍炮聲,更需要自己端著槍去經歷一些戰爭,打下屬于自己的榮耀與天下。
& K. h8 F7 ~$ _
8 V, p$ W b* n3 F其實在這個行業里,真正能成為技術大牛的,少之又少,因為真正的項目資源永遠都壟斷在少數人手里,也只有他們才能真正利用公司的成本去成就自己的個人能力,并利用這種個人能力的反制公司的用人制度,同時也利用這種個人能力來提升自己的價值變現渠道與空間。你所要做的就是成為這樣的人。$ Y' L- u; ]) ~9 W: \
( r2 e# v, `( U: K) r& U
所以,如果你想在機械行業里面變得值錢,關鍵點并不是要等待幾十年的職業經歷,而是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去經歷更多的技術項目,這些經歷才是你提升自我價值,并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變現,那些依然活躍的年邁的工程師只是碰巧在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經歷和把握而已,當然也許有的人是刻意而為,但是我相信更多的是被動成就,但是年輕的你有得選擇。0 c% F" g: J2 h" e5 n: c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