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視覺感知與智能系統實驗室(下簡稱“山大VSISLab”)與科技零售企業美團聯合開展一項科研攻關課題,旨在突破工業機械臂的自主感知與決策問題,讓它能夠在非人為干預情況下,對凌亂擺放的百貨商品進行精準識別和分揀。這項面向實際場景的應用型科研突破后,有望應用在生鮮、百貨等倉儲分揀之中,為零售行業的自動化物流體系提供“最初一公里”支持。
山東大學研究團隊提出機械臂自主感知決策算法,讓機械臂通過自主學習做到“抓得準、擺得齊”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36.6萬臺,比上年增長68%;服務機器人產量921.4萬臺,比上年增長47%,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這其中,面向汽車裝配、焊接等工業生產場景的精密機械臂技術應用已趨于成熟。而適用于零售行業,能夠自主識別決策,實現精準分揀、碼垛等功能的智能機械臂,仍有待進一步突破。
圍繞上述關鍵性問題,山東大學團隊提出了機械臂自主感知決策算法,完成了現實版的“俄羅斯方塊”任務——機械臂只通過一張圖片就可以識別物體屬性,并判斷抓取及擺放位置。機械臂通過自主學習由“笨拙”變得“聰明”,做到“抓得準,擺得齊”。
據了解,山東大學團隊已在這個項目投入超過3年研發時間。為進一步推動前沿技術落地,山東大學團隊與美團開展聯合攻關,探索研發更輕柔、更智能、更全能的機械臂,未來還可以應用在生鮮、百貨零售類的倉儲場景之中,幫助運營人員進一步提高分揀、盤貨、補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