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是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回答了工業母機的相關問題,分享給大家——
" J; r- @. l" I- V& Z, r9 ]! A
( K# `* b. s! O$ i8 N) e中國證券報記者:作為工業體系的基石和搖籃,中國的工業母機起步早,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距離,尤其是共性技術與核心零部件,當前,行業整體能力如何?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從何處著力推動行業成長?未來集中何處發力?
( f# H6 I9 l9 F% I1 `# t( |) P
$ F: F- [( h. v# `; t1 T$ E王衛明:$ l! R e3 w+ G3 k" @
謝謝您的提問。工業母機是工業現代化的基石。十多年來,我們以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重大需求為引領,以“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抓手,組織開展創新攻關和推廣應用,持續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培育壯大優質企業。目前行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整體處于世界第二梯隊,為國防安全和制造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 |& A! E; S6 I
" T2 o* d" ~9 q9 d- c一是產業自主開發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突破了全數字化高速高精運動控制、多軸聯動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了臥式雙五軸鏡像銑機床、8萬噸模鍛壓力機等為典型代表的一批高端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平均無故障時間間隔(MTBF)實現了從600小時到2000小時的跨越,精度指標提升20%。
+ l9 A; P) [. y' `, s$ l3 v ]! y+ _8 H/ q' J
二是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國產高檔數控系統實現從無到有,在國產機床中市場占有率由專項實施前的不足1%提高到31.9%;五軸擺角銑頭等功能部件的市場占有率由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數字化刀具市場占有率由不足10%發展到45%。
/ \- |* P: z% k( c: G! E! T8 h
三是滿足了國內重點行業對制造裝備的基本需求。飛機結構件生產裝備實現自主可控,航空發動機渦輪盤、葉片等制造裝備從無到有;支撐了運載火箭等重大工程主要結構件的加工生產;汽車沖壓生產線國內和全球新增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80%和40%;發電設備制造領域實現了由進口為主到走向出口的轉變;研制成功船用重型曲軸所需的車銑加工中心,掌握了自主制造船舶大型零部件的能力。5 ~' @) r4 \: N, y1 A3 K
& T2 m6 |: v( L7 d( u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工業母機行業頂層設計,統籌產業、財稅、金融等各項政策,積極推進專項接續,進一步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和機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強化產業基礎,培育優質企業和產業集群,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工業母機行業高質量發展。; [* j4 {3 K1 j" e
5 m2 o: B0 u' {# S5 F# v
0 i8 K/ T0 m1 C+ h, t+ V$ U0 }- [% H
看回答感覺還是比較正面的,看起來還是比較樂觀的。但前些天看到了一則數據,是2008年——2018年這十年,世界前十大機床企業的排名,08年的時候前十里面有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到了2018年這兩家企業則是江河日下。這到底是什么情況?
7 |. p" V* k5 H) `0 D+ A0 u# f& f7 I" k* i0 K/ B2 L+ h
9 P6 i2 t3 `, G;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