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魍者歸來 于 2021-6-11 10:18 編輯 ) N, W0 K; \: U8 q* T7 P/ I
: ]1 q9 p: n1 C" T- N& ]" A21-6-11 10:07更新
6 q# E4 A, [0 c0 f& P1 y 特意在電商平臺(tái)搜了一下,左邊的均價(jià)是0.5元/支,右邊的均價(jià)0.1元/支。書寫壽命的話,左邊的一支能用3-5節(jié)課,右邊的大概1節(jié)課不到的樣子。綜合成本基本一樣。0 X' ]" K- y! ~
ec8f72e12042cc659e9d97d843bf6f4.jpg (53.44 KB, 下載次數(shù): 1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1 10:16 上傳
' `% {' u' s- P 上圖是寫字效果對比,左邊(藍(lán)色)的要細(xì)膩一些,落粉少很多。8 I2 H+ i5 ^* w8 g* y
0 t# I! Y8 F3 t; G—————————以下原文——————————; d' y: S- L* f; e6 c1 q4 m) Y
8 A3 s" R: y& T 這兩天日本的【自爆】操作挺魔幻的,不少國內(nèi)的公知表示這日元太™燙手了……呃,好像開頭就跑題了。
{3 E; ~+ g, H1 W+ |5 O% m. l3 n# v9 V/ ? p/ k& S
趕緊往回拽拽。
$ Q `$ M8 [0 G8 b" e
4 m# w: b) j8 ?# [9 C( A 最近講課都是用的傳統(tǒng)黑板,自然也就離不開粉筆。用的國產(chǎn)粉筆是一家原老牌國營企業(yè)的(已經(jīng)改制了),進(jìn)口粉筆用的是一家韓國品牌的,來個(gè)對比圖:
5 C( m, {0 t1 x$ c8 x
" o, Z6 s) m+ Y7 T8 W7 s
1623314693956.jpg (82.55 KB, 下載次數(shù): 10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0 16:52 上傳
. Y* K, U( U% s/ u- g( u& K" _) B8 J
: c; w( q7 }! T5 v/ u- k
左邊是韓國品牌的(手里沒有完整的白色的了),右邊是國產(chǎn)的。9 s B9 @+ b+ ~) [$ y! h
' @ O- r" @( E. c結(jié)實(shí)程度:左邊的是圓柱體,更粗壯一些,號稱是不易折斷的產(chǎn)品,實(shí)際使用的時(shí)候折斷的概率也確實(shí)要低很多。右邊的是傳統(tǒng)的錐臺(tái)設(shè)計(jì),明顯比較細(xì),也更容易折斷。
1 J2 l: L2 B, o% }9 o
0 A9 D; x# y4 T
' \, l7 W0 {; f+ Q. ?& C產(chǎn)品重量:左邊大約是右邊的三倍重量,沒用電子秤測量,憑借的是手感。
. B7 i: ^% J( g" N- o; ^1 J5 X; `) _ k6 P" Q6 n6 n
- f, D2 _6 X+ L& q6 \8 c( M/ e% D
書寫感受:左邊的開封就可以寫,下角上的小缺口就是試寫用掉的。右邊的需要把最細(xì)的那一部分掰掉才能正常書寫(因?yàn)槔锩鏁?huì)含有沙子之類的沉淀物,影響書寫,還會(huì)有刺耳的聲音)。
1 x6 A1 M& q' \6 v+ S
* q+ n7 V+ H- n0 @0 s& Y1 M7 {( T2 P. |
握持感受:左邊的手上基本不會(huì)沾灰,傳說表面鍍了一層水溶性釉。右邊的上學(xué)的都知道,還是原來的配方。
) Q) F" Y; d: q: j: t" J- [' Q$ D0 M) l' C- V
, Y7 _) L* v+ U: g$ [# E抑塵效果:左邊的粉塵確實(shí)要少很多,可能是重量的關(guān)系,絕大部分都貼著黑板落到黑板槽里了。右邊的各種吃灰。* D+ X% _( [, Q) E
4 k8 q4 b. m9 x8 V6 S% G) N) M 這波是要吹一下國外產(chǎn)品,黑一下國產(chǎn)嗎?并不是,畢竟棒子并沒有給我打錢……咳咳……畢竟咱是搞技術(shù)的,要嚴(yán)謹(jǐn)。其實(shí)左邊也是國內(nèi)制造的,這家代工廠也有自己的品牌,只是沒有國外牌子火而已。其實(shí)想感慨的是,為啥國內(nèi)還在生產(chǎn)右邊這種低利潤高污染的玩意?難道就是因?yàn)槟芘浜蠈W(xué)校的采購兩頭吃錢嗎?- I3 C- k, k4 o/ d* O2 f0 E9 f
' E' g% |6 P+ F5 C% ?
( u( G1 O6 C0 Q2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