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個月的現金收入在當地城市能買幾平米(多數可能是零點幾平米)的房子?換一個算法就是倒過來,當地一平米房價相當于你或你的家庭月收入的幾倍。這就是房價收入比。還是習慣于前者算法,收入除以房價。
5 t0 T" t8 R z! r+ V! T3 w' E' C; v
以北京來說,比如房價5萬,每月現金收入2.5萬(稅前收入要3萬左右吧),那么一個月可以買0.5平米,2個月收入能買1平米房子。
. Q, b( M+ L6 G" K
; ^5 j1 o: a3 v1 Y- k; E) H# t我認為這個指標對于普通人來說,特別是年輕無房的奮斗者在選擇定居點的時候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
/ T' Y- T, U; ] M. a
) [0 ^4 w7 E" Y& E& S& K8 }大家計算一下看,達到1的估計是少數,夠0.5的能有多少?
5 m5 i$ s: E+ W4 }- j# I$ f( v
+ q( q! [3 f4 S6 e! m! Z8 U; f如果按照家庭月純收入計算,這個比值達到1的有多少?估計也不多。9 b+ R# S( S( Q9 n. X7 ?) v* G
T9 F) }# H* g0 ~一個家庭的月收入不能買當地1平米的房子。以國際標準來說,家庭月收入的6倍可以買一套房子,或者一套房子的價值大體相當于20年房租。和這個標準比,中國的房價偏高了多少?: h" S( e* [/ {% O7 F
; j. F: m# }# {! [" f大家拿當地房租和房價來計算一下,就可以知道。/ r, K. \ Q {* f) J# L6 a- U0 n
6 k. Z- J6 v6 o. |已經當上房奴的人,在計算自己資產的時候可能比較得意,按照房價一算,資產好幾百萬了。其實者并不靠譜。10%的人要變現,可能就要跌去一大半。
z P2 m) ^* v* [6 y+ T T
8 K5 l$ i9 S8 Z6 `1 U( q7 `# p* F不管怎么說,房子對于生活質量很重要,不買房不等于安家,這是中國人歷來的觀念。政府就是抓住老百姓這個弱點,在房子上狠狠地咬你一口。
, }5 a8 c+ M' `+ ]& I( u' n5 d& P7 }0 A( N- B
我初步感覺,好的大城市中心區域房價很貴了,對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輕人基本上無法考慮。可是回到普通的三四線城市,也真的是比較難,工作機會太少,各種黑暗無法適應。因此,我感覺在大都市的周邊區域衛星城市似乎是一個選擇,比如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周邊小城市,比如惠州、蘇州、無錫。這些小城市的核心區域也比較貴,但下面的縣城或鄉鎮有沒有比較宜居的房子,可以考察一下。1 M5 X" J n! r3 e
' ]) }) D9 }9 ]2 x v% j3 T9 F7 ^7 @
現在車比較便宜,公共交通也越來越方便,購物都是網上,剩下主要就是孩子上學。醫院也是個問題,邊緣區域距離好的醫院都比較遠,不過年輕人對醫院需求比較小,需要的時候開車或打車去。+ Y+ E" |" y9 ^7 }, q
' A1 r! M9 i5 b2 u稍微偏一點,幾十公里半徑內,房子稍微大一點,可以讓父母一起幫帶孩子。周末的時候,周邊逛一下青山綠水,比市中心更宜居。0 t1 N$ g" P7 l7 d8 U
- L L7 I6 k' C3 O1 x! C6 ]買就是為了住,為了生活,炒房子現在還是算了,過時了。
2 [" u' D$ M! t, s- S0 E
! }3 q$ K# B6 X$ q3 w0 i: d4 G1 {有的人買房子以后裝修花好多,搞的貌似很奢華。這是缺乏生活經驗。舒適、簡潔、方便是最好的,有的設施看著新奇,其實沒什么實用價值。2 }/ o: D6 P3 f/ ~9 m
$ o% o* M ^) r3 ~, n
選工作,選地點,本質上還是選擇一種生活。房子是生活的基礎之一,所以計算房價收入比是選擇定居點的重要參數之一。2 z' g1 |3 {9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