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第三篇上) 4 I8 Z7 E+ ]+ n- B9 ~* n9 s: @$ Q
要超越,談何容易?我廠雖有號稱十五六年的制造磨床和配套大廠零部件的經歷,但在我來之前,根本沒有研發部。就技術積累而言,估算一下,也就積累了三年的技術。加上我后來的積累,總共不到七年。要知道,七年的積累對于磨床企業,是入門級的。況且,現實情況是:要先進的設備,沒有,要設計團隊,也沒有,甚至檢測工具也欠缺的很。這種條件下,研發的難度可以想象。 - m# e* e9 K4 _) q$ O& g
不管怎樣,我答應了就要拼盡全力。沒有別的優勢,有的是一腔熱血和一根筋。在了解了競爭對手的產品概況后,定了個方案:用三分之一的價格,造出比對手更高的精度,提供超長的質保。看起來瘋狂,其實是無奈。因為我發現,只有在精度價格和服務上超過對手,用高性價比勝出,別的真沒希望。畢竟,人家外觀高大上,做工很精致,名氣又大。
! ?5 [; D1 v& ]可問題來了:高精度+低價格。這兩個是矛和盾。要成,只能兩個辦法:第一,在非關鍵處降低配置。舉例說:人家用全封閉的防護罩,我們用半封閉的。人家用日本東京的量儀,我們用中原精密的,人家用發那科系統我們用KND的。(不過這招實為下策)。第二,將成本花在核心關鍵部件上,把精度搞上去,附加超長質保(來免除后顧之憂)。方案并不高明。(現在想想:這反應了當初項目上馬時我們權衡了風險和收益。為降低投資風險而選擇了較低成本的配置。)即使這樣,前兩臺因研發投入,根本賺不到錢。不過一旦成功了,后面不僅有訂單,有利潤,而且還有“煙花效應”(有出彩的宣傳效果)。 5 S9 }4 `8 m: O1 z2 Y* |+ u8 Q0 f
就這樣,在2018年5月,一個不到20個人的小私企開始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攻關項目。記得在動員全廠職工的大會上,我慷慨激昂,把這次攻關上升到了中日之戰的高度。為此,專門成立了研發小組,一共五人,都是廠里的精英。由一位有著23年機加工經驗的技師,一位有著40多年經驗的鉗工,一位專業從事11年經驗的裝配師傅,一位擁有10多年經驗的磨工,外加我這個不自量力的瘋子, 組成了建廠20年以來最強的陣容。(我的設計可全靠他們實現的)。
! z/ C, u4 w$ q- A我首先把再造三臺高精度砂輪箱作為首要任務。 之前我提到,這種高精度靜壓砂輪箱早在17年用時三月即獲成功,特別順利。(不過太順并非好事,正是福兮禍之所伏)。而我想在以前的基礎上再改進一步。實現全方向的靜壓支撐。這樣一來磨頭的理論壽命變為無限,必將會成為一大賣點。不僅如此,我還要把內部結構改的更顯檔次。于是一個多周后,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全新結構出圖了。可就是這看似錦上添花的改進讓我明白了什么叫自作聰明,什么是畫蛇添足。 $ }# J; Q' [( {, {8 A' n
分析起來,還要重提研發太順了未必好事這句話。因為我太順利了,老總同事都有個擔心,說如果你只是因為業余時間參透了一本外文資料就能搞出成果的話,那將來競爭對手也有高人,一看也就明白了,這不是很快高科技賣成白菜了嗎?
1 k0 {+ }/ c5 A+ `% T# o! B這就是我要改進成高大上的一個原因。讓客戶看起來說漂亮,讓企圖模仿的人看不懂,即便看出門道,但也不好測繪和仿制。這個要求就不簡單了。
6 k) r) D4 E, s# ^0 f- w( K
經過努力我做到了。做到了讓人眼前一亮還看不明白,不懂結構的人還拆不開。不過,這是把雙刃劍,也同時把機加工和裝配兩位隊友也一起難到了。 ) P B7 b! f4 Z6 [. g
幾番周折,高大上的‘藝術品’做出來了(費了不少時間),一共投產了三臺,做成了兩臺(可見工藝要求之高)。老鉗工看了半天圖紙愣沒看明白(可見保密性之高)。老總看了點點頭笑了。 ; g [7 k9 v& A$ M+ ~
就是這臺被寄予厚望,外觀結構高端大氣的砂輪箱讓老總沉住了氣,(讓我一次次品嘗試磨失敗的苦澀,一天天的在坑里煎熬),當最終找到元兇后沒差點背過氣去。(萬沒想到這坑中還有坑啊,可把我坑苦了)。
, o; Z/ X6 [7 n, `3 ^& ?4 X' H" b(由于今天節后復工太累,就此擱筆,下回再續) * h9 q( h$ J+ K3 J* t8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