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舍, 才是極致。 魯班再世 最近,一位中國農村大爺火遍外網, 一條十分鐘不到的視頻, 竟折服了1000多萬外國網友: 原來中國功夫不止有武藝, 手上功夫更是撩人。
- O$ C+ Z/ k3 Z: [
8 P6 Z, f6 Z" R) y: f( C
( T, _2 t& S! l; P7 X# ?
不用一顆釘子,一滴膠水, 僅靠著滿是皺紋的雙手, 就把一塊平平無奇的整木, 變成了巧奪天工的魯班凳。 & P# Z P* z+ g" ?" W
0 t S. A G( A) J j5 w, h
6 P9 @! B; z: `
通體沒有任何金屬構件, 看似松散卻又不完全分離, 雖能自由打開閉合, 可沒點智商還真拼不出一張凳子。
8 D9 _2 w2 s h7 w( u
8 Q, r% ^; D1 e, g g- }( S6 h
當看到凳子打開的瞬間, 一眾網友目瞪口呆: “生平第一次看見這般高手, 感覺自己白活了28年”、 “簡直就是魯班再世!”
* e2 ?- r, j/ A, u
% i- `7 i/ X8 \2 d- i
然而,當有網友贊嘆“堪稱中國宜家”時, 直接就有人在線科普了: “小老弟,你怕是高看宜家了吧! 這可是中國2500年前就有的技藝!”
* [# @' ?# G0 K% n
4 T3 [0 y$ |6 F, Z, @# V, Z
' _4 F, t. c2 F4 h4 M" g5 S; h
誰能想到, 表面平實無華的中國農村大爺, 竟讓無數外國網友欽佩不已, 隨便亮出一個小絕活, 都是幾百萬觀看。
$ m7 V. V, k0 h! I& l
9 a$ Y' W/ U$ c, B5 `* s
61歲的他被網友叫“阿木爺爺”, 年輕時跟著師傅學木工, 只為了能養活家中嗷嗷待哺的弟弟們。 那時,他并不知何謂 “擇一事,終一生”, 只知道, “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 a6 i8 E2 e" j* o, s4 q
4 W- l5 a7 Y" U
謹記著“四不”, 拿起一鋸、一尺、一木, 就是一生。
4 G. @; K/ @* J$ M( t
! [0 ^' Q. a& t. u( o3 c7 W
: E( _* |8 G2 z x4 o3 C
8 F9 B1 H; [5 p- ~
每當拿起工具, 開始制作著一個個奇異之物時, 聚精會神的模樣, 如入無人之境。
2 Z0 X. J3 M, A2 r. G( `3 G
( W. B7 F: g6 {! g7 g; ?
不僅能造出鬼斧神工的魯班凳, 也能做出如蘋果模樣的魯班鎖。
9 Z6 d8 l O; |+ F4 t! y8 \
' P! Q* x1 {, o) W. R6 S& S: ^
鋸 & Z; K) O, z* I' S
; d3 D2 S1 Y( d2 ~7 ?( V: p
鉆
3 r/ d! V4 Y7 |! }% X0 h' d
3 H1 n9 X; S: B2 r
磨
& ]& @) Y6 B: [+ F; V# u/ f
4 q2 Y3 R+ z9 X! H- L
很快,幾根手指長的木條 躍然眼前。 % c i5 o+ A# `7 ^9 }: F+ C
$ o$ L( h3 e. Y6 |- |4 y
看似簡單的木條, 卻處處都是玄機, 一凹一凸, 一陰一陽, 每一處都彰顯著互補共生。 / Y- r B# D8 [2 v4 G
1 S* H0 e2 }. U1 s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 阿木爺爺還徒手造出了 縮小版世博中國館。 4 \0 z5 @2 H; U' y
7 _2 @; K* \0 E# n5 N/ p9 _
巴掌大的“中國館”,即便是爺爺這樣做了一輩子木工的老師傅,也耗去整整五天; 才造出這42個榫卯棱,4個榫卯柱,27道鎖,1個榫卯基環環相扣的中國館。 & \9 z* z" G- @5 c
( j( l# Q5 c" {& w6 C/ _2 V% s. o+ h
一環扣一環的智慧, 即便放在人工智能的今天, 依然毫不遜色。 # Q# J) j% i% P( g, N9 c! P
4 m" O$ f4 B3 B
一個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物件, 不僅是爺爺一生的經驗, 更蘊含著近乎失傳的技藝: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榫卯, 它是中式家具的精髓, 中式建筑的基礎。
/ @2 j8 j' ?& i! S2 G7 ~6 T) i
7 |& ~* M+ e7 J3 t. G
) O$ \' X& d* p% w. ]/ l
不論何時, 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 每一道工序、每一個部件, 都有專門的工具。 ( _7 y. ]0 w0 M2 o* _8 w- |) v
7 t' c; C7 F) Y" Y
“天下從事者, 不可以無法儀”, 這份教誨,爺爺至今不曾忘。 沒有電的年代, 一根細鐵絲, 稍稍加工便是鋒利的鋸子。 7 x! n3 k& ^3 N) N. i
; C; o. r4 Z. g
連鉆孔的工具, 也是最傳統的手拉鉆;
+ Q* k3 D7 P! l! I3 J& s& K
$ p }& z9 R, M0 l- P
沒有圓規, 拿著木條和釘子便能畫出圓。 . k3 C. s0 B% W$ m* N
( k2 X0 M) z& A* M* u3 J; j
已過花甲之年的阿木爺爺, 早已是兒孫承歡膝下, 可他依舊一刻不閑著, 自己的一手絕活, 自是要給孫兒獨一無二的童年。 ( p9 J% Q2 j/ o' H6 V) m
& m/ C/ l4 {/ l( e
火遍全網的小豬佩奇, 阿木爺爺不僅做出了一模一樣的外形, 還是個“機械”版。 ' I: n. }; i. @# Y( \( x, s1 `
% r$ }1 d# j& E- G, m
沒有電池,沒有釘子, 更沒有與時俱進的工具, 它卻走得不亦樂乎。
; Q3 I4 l, N, F, `0 ]1 ]
4 }- b% Z! N, |$ N; |8 P
行走的機器人, 2 M8 g( O# r* y. R
: e3 N' u, | I) t8 H9 V3 g
隨波逐流的烏篷船,
2 ?: F9 _5 M: X7 B
: W- o; N! K1 v' ?7 A3 u" K. d4 f9 `6 n
載著孫兒的小木馬, * G4 Y! I8 F2 E: F
; C9 S5 D$ Y2 I F3 D& z5 `
高級的的泡泡機,
. `; b& ^. I! _3 w! v
8 X" r# c8 s- {- w
每個木制品成型后, 爺爺都不忘拿著砂紙 里里外外摩擦光滑, 再用最傳統的方式抹一道油, 不僅為了美觀, 更為了避免小孫子被木刺刮傷。
e' {* a" n. a: d
. T0 r; u. g# i8 {, o# t# w
看著小孫子玩得不亦樂乎, 爺爺滿心歡喜, 屏幕前一票網友卻化身檸檬精: 爺爺還缺孫子/孫女嗎?
) s6 Z' F1 e6 D
1 I, c! ?" m/ O8 P; a/ ~, N* [
誰能想到, 不過磚頭大小的木塊, 在爺爺手中竟然開出了花;
: J. @2 o8 R( @
9 B5 C7 q, S$ n
2 r5 r8 H y# U+ z
生活在鄉野間, 心中自是還有一處僻靜。 如果說, 小橋流水的詩意, 是他給自己的爺孫樂; * i: N% n# n: D. b
4 r, M; a0 y# [9 D& u+ g" C
那, 明黃燈籠的浪漫, ' `$ q3 Z+ K/ ^! I, d5 I- x! W
) G& u6 y+ r9 ^# I/ n' k
自助驅鳥器, 就是他給村民的溫暖。
# ~4 w9 h$ h8 ~' t
) z4 Z' c5 P$ z& T D
似乎在他的手中, 就沒有木頭做不出的物件。 本是一件平凡的事, 只因做到極致, 便在平淡中熠熠生輝。 / L) N4 \8 I& Y1 A5 ]% ^* H
! O6 Y, S3 F6 Q; }
) D, ?9 {& @* X
當我們在屏幕前嘖嘖稱奇時, 阿木爺爺卻告訴每一個人:“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換一個行業都要從零開始,換來換去一輩子很快就會過去。所以,干一行就要愛一行,要對這行感興趣。 但是感興趣不代表只有快樂,沒有痛苦,如果你可以執著于自己認定的專業幾十年,不斷從痛苦中獲得快樂,獲得成就感,那才是真正的感興趣。從一而終,也會使你的人生獲得巨大成功。” 3 g; Q- q {' j- x4 t( G
, A2 @, w# r& y' p: W
* J. a( C7 P5 E! [) C
" C2 Q# g. z$ a0 s- B: O, O5 P) g
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阿木爺爺, 并沒有什么大智慧, 只是把自己的經歷 凝結成了生活、職業的點點滴滴: 所謂追求的極致, 從不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 而是鍥而不舍, 終有一天,你的手中也能開出花。
- \, g6 M0 R7 X; c
來源:藝非凡
0 h' i4 P# p6 F+ [" b0 q#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