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機械的,純機械的,基本上五六年的時候,就大概能看到自己職業的天花板了。不知諸位同圈子的同仁,是否思考過如何突破?以我自身為例,現在在蘇州醫療器械領域做機械設計,醫療領域基本上都是小而散的格局,以單一公司單子產品為最普遍的模式,因此多數都是扁平化的管理方式:一個研發部配個部門經理,下面電氣的軟件的系統的算法的都在經理領導之下,內部再根據項目設置項目經理個對應的組員。這種扁平化方式對于機械而言,對于所有人而言,好像都沒什么奔頭。2 ]+ p, h: H c8 u
% C( K& B, }+ ~, W, w4 H% R O
再說一下身邊的幾個例子:, {- b/ t" F! T+ l4 _' l6 | w
! @, v f- }8 _1 A# _
師兄A,工業機器人行業,一開始搞機器人設計兩年,隨后轉到方案工程師,做汽車行業產線的,基本上轉型很成功,不用再搞機械設計的東西,天花板也打開了。# J) J' T, y( S( Y6 _7 |6 U
, K, ?) L0 ~ c3 ?& }/ r1 M師姐B,一開始在汽車配件企業做尾氣排放系統,隨后借著公司內部轉崗容易,轉到了控制,現在也站穩了,控制方面天花板也比純機械高多了。但絕大多數人公司沒有這樣的流暢的內部流通模式,仿照太難。# j* @; V, q% z- y: h; m8 V$ P6 O
/ S0 c0 D: _5 n( a# i$ U/ M
師兄 C,一開始做汽車模塊設計,做了兩年感覺天花板太低,所以直接去讀了博士,順利轉到了算法。
5 J* b8 I: _3 d3 v9 e7 t4 |) m, U( g
大家都有啥想法,說來聽聽,集思廣益。看看有什么可以擺脫純機械,經驗性的,沒技術含量的工作,往上突破天花板?
7 ~5 c4 t. j/ Y' G/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