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表于 2008-12-14 15:42:50
|
只看該作者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二)
4.4.1人力資源
9 [8 c9 _. F/ s4 |" E9 G1 P組織應根據戰略規劃和目標,建立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工作系統、激勵機制、員工培訓與教育體系,以發揮和調動員工的潛能,并說明組織如何營造充分發揮員工能力的良好環境。2 k6 Y' E4 {% i
4.4.1.1工作系統
; x4 ~! M4 z! |: U& v工作的組織和管理4 K1 J$ I0 f* P2 a8 Z: X
組織應說明對其工作和職位如何進行組織、管理、以促進組織內部的合作,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組織的授權、創新、完善和發展組織的文化。$ @/ i" G1 i8 E% A
組織的工作系統如何聽取和采納員工、顧客的各種意見和建議。
$ G$ @! `- N; n* v5 O3 ]9 |2 A在不同的部門、職位和地區之間,組織如何實現有效的溝通和技能共享。
" h: i+ {: _* ~7 \8 ^# Q9 V員工的績效管理系統
! V" ?% c. I/ H, e. ~組織如何建立促進提高工作績效的員工績效管理系統(包括員工績效評價、薪酬和獎勵等)。員工績效管理系統如何促進組織獲得更高績效。組織如何制定員工績效激勵機制政策,實施員工績效的評價與考核,對取得的成績,獲得的機能等給予適當的獎勵。+ E& P2 L* Y! c, b& w: D
4.4.1.2員工的學習和發展' R7 h: z9 ` s p$ Y
組織說明如何通過教育、培訓和職業發展促進組織整體目標的實現,并為提高績效做出貢獻,以及是如何培養員工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 a$ j3 k& z1 S) M6 R
員工的教育、培訓
9 B# B/ ]+ k b- F在分析各種需求與員工現有能力的基礎上,組織應根據人力資源規劃,制定員工的教育、培訓計劃,并說明教育、培訓計劃如何考慮組織的績效測量,績效改進和技術變化的需求,以及如何平衡組織的長短期目標與員工的發展、培訓與職業發展的需求,包括教育、培訓的對象、目標、方式、經費和設施等。
8 ~& y$ X+ C* H8 J6 u L組織如何針對不同的崗位和職位實施以增強追求卓越的意識、提高技能、實現顧客滿意為核心的教育培訓,鼓勵和支持員工以多種方式實現與工作和職業發展、技能提高相關的學習目標。- e/ `8 N) C! s7 N8 a0 d4 p) B0 K
組織如何結合員工和組織的績效評價教育,培訓的有效性。
/ [4 A* Q. s% W: a K# [員工的職業發展
9 q4 U1 F2 o0 Y E組織如何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和主動性,如何幫助員工實現學習和發展目標,如何對包括高層領導在內的所有員工的職業發展實施有效的管理。
3 `! y! c# P+ n' @ V4.4.1.3員工的權益與滿意程度
) b2 s0 ]3 Y b. [組織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員工參與的氛圍,維護全體員工的權益,使全體員工滿意,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 m) R% o4 D4 y: U; D- h工作環境2 ]! R6 X" h: f$ E9 m2 _1 p1 b
---組織如何不斷改善工作環境中的職業健康安全等條件,如何規定每個關鍵場所工作環境的測量項目和指標;3 e/ g1 A z4 P- a% |& `
----組織如何確保對工作場所的緊急狀態和危險情況做好應急準備;8 R9 d7 ^9 M/ n, P
----為了員工和顧客的利益、組織如何確保經營的連續性;7 S/ \. L' d6 f+ i3 Y
----組織和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如何對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實施科學管理,提供必要的組員,并對活動成果進行評定、認可,以提高員工參與程度和積極性。
4 g6 X& E3 ?* v- C對員工的支持和員工滿意程度5 \/ x5 i% ]( B, n8 Q. S
組織如何確定影響員工權益、滿意程度和積極性的關鍵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對不同員工的影響,如何根據不同員工的需要,為員工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支持。高層領導如何調查、了解員工意見和建議,及時做出積極的反饋和處理。如何規定評估方法和指標,以測量員工的權益、滿意程度和積極性。
y3 o: y# C! V, h2 R2 D. z4.4.1.4員工的能力
* Z2 U0 a+ K/ [- V# s) c- w組織如何確保員工具備卓越績效模式運行所需要的能力,如何對組織當前和未來的員工能力需求與現有能力進行比較分析。4 M+ f6 A7 i6 t, A4 Q
組織如何識別所需員工的特點和技能,提高員工的技能,如何聘用和留住新員工。
5 X1 X3 q8 F0 \' S4 x4.4.2財務資源
& ]( d/ p4 s5 B8 Y+ ^組織如何確定資金需求,保證資金供給。如何實施資金預算管理、資金的利用和周轉,將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與計劃相比較,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適時調整。
& @+ u D, ?2 W$ s N4.4.3基礎設施
( _/ C5 u/ f% V' G0 u5 L, J( D' s在考慮組織自身和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同時,組織如何確定和提供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包括:
. i8 ]5 p$ j# Z) n( u: C( o根據組織過程管理的要求提供基礎設施;9 t2 _, s- w! C* x5 N5 b
制定并實施基礎設施的預防性和故障性維護保養制度;# Z7 N2 r, R, R
制定和實施更新改造計劃,不斷提高基礎設施的技術水平;
& t5 C+ D2 y1 X3 a1 ?預測和處置因基礎設施而引起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問題。
* }; d& q* l7 \4.4.4信息- y: t6 C$ F# L8 [2 E- u
組織應說明如何識別和開發信息源。
3 S, F' W& m2 L9 _, W" a5 Q組織如何配備獲取、傳遞、分析和發布數據和信息的設施,如何建立和運行信息管理系統,包括軟、硬件系統。
1 y9 g& m0 s& i4 D: q$ T7 S- o4.4.5技術, K k$ x; @0 V/ p3 `
組織如何對其擁有的技術進行評估,并與同行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分析,為制定戰略提供充分依據;如何以國際先進技術為目標,積極開發、引進和采用適用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標準,提高組織的技術創新能力;如何制定技術開發與改造的目標和計劃、論證方案,落實增強技術先進性、實用性所采取的措施。 ^1 \1 a; }; |+ t0 i
4.4.6相關方關系1 ]4 q; D9 [8 C
組織如何建立與其戰略實施相適應的相關方關系,特別注重與供方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推動和促進雙向交流,共同提高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5 X% k) w" O9 c" u! e- K4.5過程管理
6 ?" K- R9 B' e2 F& L4 T本條款用于評價組織過程管理的主要方面。組織的過程分為價值創造過程和支持過程。
7 o# S4 C2 u) d" u4.5.1價值創造過程
) N( y. \# M7 t# |; }( `: s8 @組織如何確定和管理為顧客創造價值,并取得經營成功、業務增長和實現組織增值的主要過程。+ F1 H9 q% U1 b# Z) k+ H% p3 U8 @' o
4.5.1.1價值創造過程的識別4 Q! v, c1 I# L: g2 Q+ Q$ h5 j
組織如何識別并確定主要產品、服務及經營全過程的價值創造過程,分析這些過程對贏利能力和組織取得成功的貢獻。% m$ r9 T6 s; o6 `% x& V8 X
4.5.1.2價值創造過程要求的確定0 A$ C: y. |' U0 ^+ ?+ S5 {, l
組織如何確定價值創造過程的要求,確保這些要求清晰并可測量,必要時在全部要求中確定主要要求。
; T. ?$ [; n: i- J. Z& N) k3 ~, ?1 g4.5.1.3價值創造過程的設計
8 W d6 F) n2 Z組織設計的價值創造過如何滿足其主要要求,在價值創造過程的設計中如何有效利用新技術和組織獲得的有關信息。
; H3 ^: C& w ~4.5.1.4價值創造過程的實施
( ? _# J1 k' b, W3 q組織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實施價值創造過程,以確保滿足設計要求。# H% b/ V/ _) u- b: V
組織如何確定價值創造過程的主要績效測量方法和指標;在管理這些過程中,如何應用過程測量方法和使用相關方的信息;如何使價值創造過程整體成本最小化;如何確保這些過程的日常運行滿足價值創造過程的要求。( I% n3 ^6 Q5 }! ^
4.5.1.5價值創造過程的改進/ K7 G( y5 N3 M
組織如何評價價值創造過程實施的有效性和效率,不斷改進價值創造過程,減少過程波動,使過程與經營需求和發展方向保持一致,并在各部門和各過程分享這些改進的成果。 Y7 I& ^) k! @* h' Z( {
4.5.2支持過程
+ ^' X n5 V& u$ L組織如何確定和管理為價值創造過程提供支持的過程。
* F8 ^3 b$ S7 Y2 b( T4.5.2.1支持過程的識別與要求& v, r# \8 X" K3 x, K
組織如何識別并確定價值創造過程的主要過程,確定關鍵支持過程的要求,并充分考慮相關方的需求。
2 j3 m% X. d% l& ? h4.5.2.2支持過程的設計
" P% X. P% k5 Z$ C% z- Y* d: |/ C組織如何使支持過程的設計滿足已識別的要求,設計支持過程時如何考慮新技術和組織獲得的信息。: e+ T1 k! m. h; W% E, M
4.5.2.3支持過程的實施與改進% P6 z$ e D. t
組織如何實施支持過程,以確保滿足設計的要求,如何確定支持過程的主要績效測量方法和指標,評價支持過程在運行中對價值創造過程支持的有效性和效率,評價時可運用過程測量方法以及適當使用相關方的信息。根據評價的結果,不斷優化支持過程,減少波動并使支持過程與價值創造過程的運行要求和發展方向保持一致。組織如何使支持過程的成本最小化。# d) j- H4 {/ U. O2 W$ A) B$ u! K4 U
4.6測量、分析與改進
( w+ Q2 R/ M) {# X4 j* [( P本條款用于評價組織選擇、收集、分析和管理數據、信息和知識的方法,充分和靈活使用數據、信息和知識,改進組織績效。
* u* |, ?! x% s( ]* M4.6.1測量與分析
7 B% S* P+ V( H/ `組織應說明其測量、分析、整理組織各部門及所有層次、過程的績效數據和信息的方法。
$ @' r$ k- w+ o9 y8 Z# v4.6.1.1績效測量
! c# K) L3 v- _% @% |1 @& E |組織應從以下方面說明如何測量其績效:
0 d5 L3 ^$ Z' B組織如何選擇、收集、整理數據和信息,監測日常運作及組織的績效。
1 G+ g! C3 v8 d/ V7 c7 P組織如何選擇和有效應用主要的對比數據和信息分析結果,支持組織的經營、戰略決策與創新。
i7 S# i, I& b( }' ~組織如何確保其績效測量系統適應戰略規劃及發展方向,并確保對組織內外部的變化保持敏感性
+ P( v! w* y# k4.6.1.2績效分析/ N: T" y. X# w" G5 O; |
組織應從以下方面說明如何分析其績效:7 b( s3 ?6 O9 B2 u/ G6 P" H
組織如何分析、評審組織績效,以及如何在戰略制定過程中開展績效分析。$ _' f# u9 a; ~0 Q# C
組織如何將分析結果傳遞到各部門、各層次、為其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持。5 S! |, j. A+ |" C5 m6 J
4.6.2信息和知識的管理* J# f4 |; }* F
組織應說明其確保員工、供方和合作伙伴以及顧客所需數據和信息的質量和可用性,確保這些數據和信息易于獲取,并說明組織積累和共享知識的方法。
( u# R' G8 L3 t- i$ y+ l4 |4.6.2.1數據和信息獲取
$ I; u. N& O A組織應從以下方面說明如何獲取數據和信息:: E: N/ j5 Z* ~2 W3 W
組織如何確保獲得和提供所需的數據和信息,并使員工、供方和合作伙伴及顧客在適當適易于獲取這些數據和信息。& q4 W# q7 f) [ r2 T6 [
組織如何確保其軟件和硬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7 L. d. u& T; \; i! b& J
組織如何配備獲取數據和信息的設施,包括軟件和硬件系統,以適應組織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方向。
$ n# Q. N. l" J. d$ U4.6.2.2組織的知識管理
- V& Y6 T7 @9 G e組織應從以下方面說明對其知識進行管理:# C! {5 Z7 T6 m7 z. @: M
組織如何有效地管理組織的知識,收集和傳遞員工知識,并傳遞來自顧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相關信息,確認和分享最佳實踐。8 k7 n8 A ?, V0 j V6 ], _
組織如何確保其數據、信息和知識的完整性、及時性、可靠性、安全性、準確性和保密性。1 J5 A( U2 g+ t8 ~7 L4 }6 ]8 i6 r
4.6.3改進: |; u, |8 U, a% d. e/ M" v* c
組織應說明其采用適當的方法,充分靈活地使用測量和分析的結果,改進組織內各部門、各層次的績效,并促進相關方績效的提高。
& ~! @; e' p) q4.6.3.1改進的管理
0 ]* D8 {5 w5 i3 n4 a組織應從以下方面說明如何對改進進行管理:
* y7 h( Z1 t: C4 z& @組織如何明確其所有部門和層次的改進計劃和目標。
8 N# ]/ ]8 ~! W$ k' V' E: X4 W( _組織如何實施和測量改進活動。
P, `5 @9 L% T; ]組織如何評價改進的成果。1 R6 [6 K" P0 C4 M
4.6.3.2改進方法的應用 r( j8 w4 |. Q
組織應從以下方面說明如何應用改進的方法:
/ X7 c+ R3 N. m/ r組織如何利用多種形式組織各層次員工開展各種改進項目或活動。
' {9 m( Y2 j$ i; p" M& U$ x組織如何正確和靈活應用統計技術和其他方法,充分利用數據,信息和知識,為組織各部門以及所有層次績效的改進提供支持。
# q( [+ X3 }8 m% H! B2 X. c4.7經營結果- G2 `6 p& E- l) [0 r( o \: K' J
本條款用于評價組織在主要經營方面的績效和改進,包括顧客滿意程度,產品和服務的績效、市場績效、財務政績、人力資源績效、運行績效,以及組織的治理和社會責任績效。績效水平應與競爭對手的水平或標桿相比較并進行評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