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引用一段古文吧。韓愈的《師說》
5 F) k) {, [/ D" g0 B/ s1 B Y% J6 X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j S3 U& x' X0 F" ^
' \. o& ^% ?, L: f 嗟(jiē)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dòu)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fǒu)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3 A& `5 l9 S$ c% L
3 {* u P) @$ C( Y/ |% k. @& V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tán)、萇弘、師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C. \* Q7 l* e) W5 i0 s9 `6 Y 4 y7 r/ y' J- @: w1 `0 Q
我實在不想把所謂的“老師”和“師傅”進行區分,因為既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三人行,必有我師。豈因我之功過而否之?" A' D4 z! d; c1 A6 I
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習慣做的一件是就是推責,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責任不在我身上”。因此,這樣的人總能為自己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這其中,有人之常情的部分,也有自我散漫的因素。但有一點,你可以推卸自己的責任給別人,但唯獨你沒有資格和權利去把責任推卸給你的老師和父母。 a! G6 G$ `/ k
/ |, I; v" ?% F" i | 苛責于師就是否定自己。3 v9 ~' ?4 O+ p* A& Y a, U
$ ^- L' x/ t; V( X! J- ?- n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很廉價的存在,不需要什么技巧,不需要什么本事。老師是死板的、是水平低下的。誠然,在現在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師隊伍出了很多的問題,也有很多不近人意的地方,但如此的評價,實不為人所受。
8 i$ N7 N4 i" W+ ?
( W: `" w2 |- w% g, H2 j! w 你寒窗苦讀十數載,終有一日學成出山,卻發現自己所學與社會相去甚遠,然后你就開始苛責你的老師無能嗎?不想說過分的話,請依次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 D0 r- e6 b+ A! v; s, P
6 s$ W- f: j1 E 1。是誰教你識圖認字,教你算術唱歌?
" n" \7 B; ~) K, g% n! W 2。是誰傳你邏輯之道,授你空間想象之能?
1 t$ c& n: a2 F1 D 3。是誰讓你能流利的將語言當作一種工具而不是障礙?0 b+ z6 r, }, V
4。是誰讓你由淺入深,從摩擦起電到電子越遷?* E2 \& i, O- Q9 S# {
5。是誰讓你在從數指頭到信手拈來微分矩陣?
4 Q% m- e. v% p, F/ b! [ 6。又是誰把一個懵懂之童最后引領到通曉世事的能人?: g& ]" O3 G' H3 h3 _ c0 j' \
7。還有誰可以以一對百,把所謂的“經典”授給腦袋空空的孩子?
8 Z& i& [& l9 i, |& h
, Y q4 J$ }9 D0 M9 L+ S 是你的老師?還是你的師傅?
3 n) j1 M+ Q1 C) ]1 S: [% [( i; F) G2 s
誠然,當你學有所成的時候,你回頭看看,發現你曾經的老師已經人過暮年,無論所知所能都遠不及你,但你能否認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你嗎?誠然,當你步入社會,跟著師傅掌握各種實踐經驗,你回頭看看,發現你曾經的教授都是一些紙上談兵之徒,找個項目來你能以一頂三,但你能說,你今天的技能不是從那些紙上談兵的老頭手中接過來的嗎?: @/ p. f% \9 n, W
' h/ S1 z) H+ N2 X( m5 B# R7 ` 我們總在忽略一件事,就是在我們成功之時,卻往往忘記和忽略了在你成功路上點點滴滴積累的過程。而這些過程中,你的老師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即便你沒有感覺,即便你沒有意識到。但他真是存在的。
$ `+ k5 g) b+ G. ]) g# v$ C6 D O1 z/ Q# p7 v1 o3 o
文學巨匠巴爾扎克在成名后回訪了他的小學老師。這個老師很激動,閑談之余拿出一份小學生的作文給巴爾扎克看,看巴爾扎克怎么評價。“這個孩子文學很差,以后很難有所成就。”巴爾扎克如是說。他的老師笑了笑,“這是你當年的作文啊。”, y/ E/ h1 X; I2 p8 h2 Q' o( N: O
: C5 Y5 F$ ^5 ?3 ? 我們不去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是這樣的故事卻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其實我們狗屁不會,而制成我們站在燈光下的,這些教育者,是他們讓我們站上了巨人的肩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9 h+ ?' \+ Q' T$ M4 H) B- q% h7 @( n" r) R/ e/ q0 Z
0 M. c4 f. p) v 還要繼續苛責你的老師而把勛章都掛在你的師傅身上嗎?不是說你的師傅不好,而是你的成功之中,有一半來自你的老師。* M# Q; D$ X% q: q
8 x3 S& p1 x& f$ `& @- o7 B
最后還是那句話,苛責于師,就是全盤否定你自己的過去。沒有過去的你,你甚至連在這里發帖都做不到,何談其它?$ S( F* W6 s$ l _
% ]+ L! ~, l- V1 K, \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f/ D# B, m$ T A; B# w: f
/ w% S& x( \% @
" e/ z. s$ M: {+ x+ m- s共勉。
; T( i S, q3 I) e& k2 O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