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六點不到從機場趕到了火車站已是七點多了,南國的天已開始暗了。 先上汽車站看了一下,長途汽車今天最晚的班次早已開出了車站。 又上了火車站,看了一下車次。。。 是繼續向目的地C市進發,還是在此留宿一下,明天再趕道? 獨自一個過客,在一個漠生的城市,是走是留? 手中可只有一只手機號碼,號碼的主人也沒有見過面——雖然也是同一個廠子的。 而目的地的名稱C在售票處才正式搞明白。 走吧,夜長夢多,早點到了地方,早點見了同事,不安情緒才能穩定。。。 這,注定是個心情忐忑不安的晚上。。。
8 S: e; g7 d* K" N& n2 c" c7 M! D5 m- Z3 ^
手機和對方通了話,讓他留好床鋪,因為還要奔波幾個小時,估計要到半夜一點多才能到對方處。 在無人自動售票機買了最近一班十點多的車票,連夜走吧。 , [0 ?. s7 t l9 T$ ]0 q! z
/ l, L1 r! y3 I5 `3 ^, I6 h 這是一個人為估意制造的急事, 事后發現,根本不用搞得這么緊張兮兮的。 不知企業是為了做到保密還是為了其它什么。。。 在上午十點半多老大通知俺,說讓俺上C市去診斷一下企業給甲方制造的自動線上的稱重設備到底是啥問題,說是機票已訂了,只要去代售處取一下就成了,是下午三點多的飛機。這樣算來,得吃過飯立既就要出發,否則時間上是來不及的。因為還得保留有二個小時左右,才能從高速趕到機場去的路上時間,還得提前一個小時弄登機牌。。。 而后給了一個手機號碼,說是本廠一位項目負責人的。也是前陣子才趕過去的。。。這位負責人俺也不認識哪,因為俺也剛新到這個企業不久。人員還不熟悉啊。。。
7 H- l0 R) @( Q5 p9 y 坑爺哪,一個坑爺的活。 稱重,屬于衡器,這可有精度要求的。俺可沒有接觸過哪。。。 在工程上有一些設備,只要涉及到精度什么的,就是可能會和理論搭界,就要綜合分析,就是系統工程,多是比較難弄。。。 而且此自動線是啥樣玩意的,稱重結構是乍樣的,所用稱重傳感器是啥,多少屬于超,俺多不明白。 再說C市,名稱到似乎聽說過,但具體在哪多
# x @ v' O- X" s5 D1 m3 b' Q7 b不明白。文字是乍寫的也不清楚。。。 已沒有時間去詢問,去詳細了解圖紙及原理功能。因為立即得去準備其他。。。時間不多哪。 唯一知道的,目前就是一個電話號碼及現場負責人的姓名以及拿到機票后才知道的飛機到達機場。 坑哪,是不是給俺下了個“坑”? 不想去,真的不想去。 因為天時地理人和多沒有占有。 但是,古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既然老大付了工資你,就得給他去解決問題。 不過看看能不能再有回轉余地。。。嘿嘿。 能不去,盡可能不去。實在不行,就硬著頭皮上吧。呵呵。 / t% k- U$ N% X- U' o4 Q# O
4 m4 I* N5 h# B& [9 N1 ]. U 找一下,找下技術負責的,將俺的擔心說了出來。 因為俺從沒接觸過此類設備,怕有負領導的期望。。。 沒事,去吧去吧,去看一下,檢測分析一下,是機械結構?基礎?還是其他沒設計制造安裝到位引起的。。。年紀是俺父輩般的負責人和俺說了一下,并將去后如何處理一些情況講了下。說是主要去查核一下。。。 欽差大臣?按察使者?——不可能,只是去看一下而已。 讓一個一點多不懂的家伙去判定很專業的問題?能行嗎? 剛到一個企業,內部方方面面多沒了解,就讓俺接這個活。還是老大直接指定的。。。 是否在利用俺剛到,有立功心切的心態?沖擊一下原有技術人員的思維定式? 還是企業真的沒“人”,拉到一個似乎能“拉磨”的就套上。 還是看一下俺的能力。。。 絕對不是一個好活哪, 弄得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中“套”或掉到“坑”中去。。。 得小心哪。。。 既然推不了,只能“享受”這個過程了, 去吧,去吧,抱定一個宗旨: 該乍樣就乍樣,一切以事實說話。 去了再說吧。
( {" z0 u2 y$ j+ C4 g% ?; v6 Z. v3 Y8 y
半夜,終于從火車站出來了,再打個電話問一下詳細地址,哈哈,等著哪。 找個“的”,直奔住宿處而去。。。 終于,找到目的地了。啊哈。
T4 |9 v" }3 k& G: j
" R$ R+ l' d/ g 現場本企業到也有一個組在,讓項目負責人及組長陪同了去了現場。 整條線已熱調試結束,已在進行試生產了。 哇靠,直到此時才總算看到了稱重機構的實物,此稱重機構屬于流水自動線中的靠末之處,稱重架安裝在六只稱重傳感器上。。。傳感器又安裝在下座架上,整體安放在基礎上。。。 機構原理是,當物料進入稱重區后,輸送機構下降,將物料安放在稱重機構上,稱好重后輸送機構再上升托起物料后再送出。。。而后掛牌吊運入庫。
! ?- i4 X1 O9 k/ u M, S3 f 抽個空,當整條線在停機時將幾只標準砝碼吊運到了稱重架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得看一下現場情況才能分析判斷。 先將幾只砝碼安放在架中間,校正好常系統誤差。再重新安放一次發現,顯示器出現了一個數字,但只要用鋃頭敲一下架子,數字立即跳成了另一數。。。 再重復來一次,顯示器又出現一個數字,但此數字與前一個校正的數字又不一樣了,鋃頭敲一下,還是跳動變成另一數字。
$ k7 c$ i* |& U% ?. @* b 但是,出現的顯示重量和標準砝碼重量誤差超過了精度標準。
* U9 h' n, X' o' F! E5 P+ R' }* X5 r
繼續做試驗,將標準砝碼安放在架子的靠左面,顯示的數字和放在架中間不一樣,敲一下,也變化,精度也超過要求。。。 同樣又做了安放在架子的靠右端,仍存在此種現象。 & w" \- E; W! e* d4 T3 [
分析數據發現,顯示數字無規律,而且外部有干擾后,顯示會變化,說明有附加力和力矩對稱重有影響。 而且還發現當標準砝碼取消后,顯示數據沒有歸零。從這一點可以判定,整個系統存在殘留應力對重量精度的影響。
0 T$ g& U4 M% C, }* ?$ A$ j 既然有殘余應力,那么要查就查個徹底吧。 將下座架相關連接部分切割斷開,這樣可以認為下部機架內部無應力。。。 再將砝碼吊上去做試驗。 仍然存在以上現象,精度還是超差。但取消砝碼后,顯示上有滯后一段時間后歸零現象。和前者又有一定的差異了。是不是基礎剛性上出現了問題? ; j* m# M8 i. h% b: L
稱重傳感器按照不同受力結構分為單點式、懸臂梁式、橋式、“S”型、輪輻式、柱式等六大類。 看了一下現場使用的傳感器,此機共用了六只,左中右端各二只。為柱式型壓力傳感器,這種結構在此處使用似乎重物的偏載側壓力對精度影響較大,而稱重架如果變形存在撓度,也會對精度有重大影響。。。 而現場負責人說,在別的線上使用的別的廠家的稱重機構與俺們的類似,精度多能滿足要求。但不是使用此種式樣的傳感器,采用的是懸臂梁式壓力傳感器——而后抽空也帶了我去看了別家的現場,的確如此。 . r. I8 a( v4 K T
又了解了一下當時稱重機構的基礎布置,據前期現場看過的人員說,做基礎時似乎防振溝深度不足,基礎深度也不夠。。。 又詢問了一下安裝下座架時的基礎墊板是否校過水平。 稱重機架有沒有做消除應力處理? 。。。。。。 反正能想到的,就得了解。信息越是全,對分析問題就越是有用。
) P& q! b; R+ h/ Q, t/ @ 從現場和相關人員作了初步商討和分析,認為:稱重傳感器選擇可能不當,機構剛性可能不足,基礎也影響到了精度,但不知道控制算法有沒有問題。。。 S& H! |; w# u! h
從衡器誤差來講,存在兩種,一是常系統誤差。它是使用相同條件下所測量值誤差是常數,它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可以補償修正。 二是變系統誤差。它是大小或正負可能變化的系統誤差。這種誤差在不同位置也不一樣,它是由于調整不當或衡器中不適當的控制所產生的。比如加載力的作用線與稱重傳感器受力軸線不重合,存在了傾斜負載和偏心負荷,內應力的影響等等。。。 0 c/ l5 ^; }$ S0 a6 L7 m: N2 h
總之,從影響衡器精度的條件有很多。如重載后秤臺產生撓度變形,溫差影響變形,基礎堅固性,傳感器與秤臺接觸面條件。。。等,涉及之處很多。。。
4 Y. s V' C2 { 不管了,不管了。。。 帶著數據和初步分析結果打道回府吧。 。。。。。。 / F% Q+ b, `8 A& @
( @ m: g- ?" R& V1 \: D
三個月后,此稱重機構改造完成,達到了相關精度要求。 不過,是請了專業搞衡器的廠家去弄的。 問了一下改造情況,答道:他們去后又做了不少試驗,從數據上分析,當時預稱重也不準,所以從基礎開始整改了。再是增加了機構剛度,而后是重新選用了剪切梁稱重傳感器,因為原選取型號本身便達不到三級精度。最后是增加傳感器數量從六件到了八件。當然底座安裝平面使用了水平儀調整,這樣保證了每個傳感器所承受力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