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不足只是影響中國出口未來出現放緩的原因之一。
從國內因素看,融資困難、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已使許多出口中小企業經營陷入困境,不具有產品的定價能力和議價能力,無法獲得競爭優勢并保持市場占有率。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近期調研發現,在廣東和浙江等外貿大省,有20%的外貿小企業舉步維艱;有50%~60%的中小企業處于中間狀況。
外部環境惡化,已迫使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產生轉型升級的緊迫感。
用友長伴管理咨詢公司市場經理陸平近期頻繁接觸了眾多外貿企業。他告訴新華社記者,有部分企業開始著力開發自有品牌,他們前來咨詢如何開發銷售渠道、經營自主品牌。
分成功轉型、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家向記者坦言,中國現在咬咬牙,把GDP增速降下來,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勢必將以一大批中小企業優勝劣汰為代價。現階段可謂是調整的關鍵點,企業不得不迎接挑戰,找到新的核心競爭力。絲綢之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凌蘭芳介紹說:“企業不妨先從中端品牌開始做起,提高產品的文化內涵以及科技含量。”
以服裝行業為例,清科資本資深分析師張亞男預計,隨著人民幣升值、銀行
貸款利率提高,還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服裝企業面臨的問題就是由代工型轉為創自主品牌的過程,整個服裝行業將由產品模式為導向向品牌加資本為導向方向轉變。
有跡象表明,中國低端工業品出口正經歷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