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段時間【盲盒】這個東西,總是在我眼前晃來晃去。 很多人高呼什么盲盒比炒鞋更瘋狂,什么盲盒一夜多少倍,什么盲盒是當代年輕人三大flag之類的東西。 我覺得,挺無聊的,而且特別小兒科,還弱智。
我時常感慨,自己對于世界的魔幻一無所知。 因為我已經越發看不懂年輕人的各種神奇操作了。 準確的說,我看得懂操作,但我看不懂他們這么操作的動機。 因為這些操作早就被我們證明過不賺錢了,他們這是用愛發電么。
一開始大家炒房,邏輯很明確,變現也很明確。 后來大家炒股,思路也很清晰,低買高賣并不復雜。
再后來大家炒幣,雖然幣本身非常沙雕,但也屬于基礎投機品的范疇,無非是Plus版股市。 再再后來炒鞋,雖然操作和產品都變形了,但好歹也算是高客單價產品,再不濟砸手里了還能穿在腳上。 雖然可能會疼在心里。
![]()
但是盲盒這個東西,真的是刷新了我的認知。 如果說球鞋這東西好歹還算是有點門檻的工業品,想買到以假亂真的精品還要費點勁。 那么盲盒以及里面的玩偶,只要你有點閑錢,你不僅能隨便買到正版,還能隨便生產。
你拿炒鞋的錢去玩盲盒,直接自己就當莊家了。 真的,盲盒這東西的門檻已經都不能叫有門檻了,得叫下水道,還是沒有井蓋的那,各種腦子有坑的直接沖進去了。
![]()
2
如果對于制造業稍微有一點點了解,都知道盲盒這種東西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一點點價值都沒有。 有的只有成本和價格。 作為給多家玩具工廠做過盡調的人,我對于會有人炒這種標準工業品感到哭笑不得。
所謂盲盒,就是一種玩偶。 既然是玩偶,就一定有制造玩偶和玩具的工廠。 很不幸,如果說服裝鞋類還有個20%的工廠不在中國,但是玩偶和玩具制造領域,全世界都是中國造。
![]()
這個領域的霸主,叫做Hottoys,聽名字是外國的,但其實是純粹的中國公司。 這家公司能到什么地步? 基本上擁有世界上大多數知名IP以及動漫周邊的授權,授權期限差不多可以到這個世界上知道這些IP的全都去世為止。 很多宅男們瘋狂擼的手辦小姐姐,往往都是這家公司生產的,Hottoys的產品是整個世界玩偶界的硬通貨。
盲盒的鼻祖,日本扭蛋,倒是只有一小部分和Hottoys有關,主要是因為Hottoys實在技術太棒,要價不低,所以很多用不起,大部分還是低端制造。 對,盲盒和扭蛋,其實都是低端中的低端。 說到低端,那么這些低端產品是哪里產的?
朋友,你們聽說過廣東東莞,江蘇昆山和浙江義烏么?尤其是義烏。 嗯,就是那個世界小商品城義烏。 任何覺得盲盒里的玩偶有任何技術難度的人,建議直接去義烏小商品城去逛一逛,帶著你覺得牛逼的玩偶去,市場里面的很多老板是可以拿著你這個玩偶直接給你量產的。
說穿了那些49塊錢69塊錢的盲盒里面的東西,生產成本有多少其實大家多少該心理有數的,高端一點的,出廠價一般不超過11塊。 建議沉迷盲盒的年輕人買票去義烏好好感受一下輕工業的力量,對你的錢包和腦子都有好處。
![]()
3
其實,這一輪的盲盒熱潮,是一場人為推動的大型炒作,目的不在于靠賣盒子賺錢。 因為盲盒這種產品完全不具備鞋和幣的廣泛受眾,而且這種東西的門檻實在過低,導致人人都能成為莊家,坐莊的第一前提是莊家可以控制生產。 但是盲盒玩偶這東西,完全沒有壟斷生產的可能性,所以天然不具備炒作的基礎,事實上整個玩具制造業都對于盲盒這玩意兒的制造技術嗤之以鼻。
那么為什么還是火了?因為有人在幕后炒作,有人刻意引導。 而且特意蹭著炒鞋的熱度,期望讓大家意識到還有比炒鞋更沙雕的東西,通過刷新認知下線來搞大新聞。
你們自己看看那些說盲盒的文章(不管是分析的,還是怒斥的,還是驚呼的),是不是都非常默契地提到了某公司? 假如你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這家公司,哪怕有點印象,那么恭喜你,你已經被洗腦了。
![]()
這一波炒作的主要目的是破圈,并且效果非常好,原本盲盒是一個非常小眾,而且流通性較差還以物易物的圈子,這樣的圈子是沒有想象力的。 但是經過各種夸張到沙雕的宣傳,通過一對真假難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盲盒這東西了,都知道某公司是盲盒第一公司了。
然后目的就達到了,不管你喜歡還是討厭,盲盒這東西,這家公司,都已經刻在你的腦門子里了,非常高明。 懂嗎,只要讓你忘不掉,哪怕是罵幾句,他們就贏了。
![]()
然后他們就可以借著Z世代第一潮品品牌的概念,再一次在資本市場收獲一些回報。 只要有了名聲,就可以有進一步操作,股市最喜歡故事,尤其是與年輕人有關的故事,畢竟股價是對未來的預期,雖然這些故事到后面會變成事故。
你以為他們坐莊割買盲盒的人韭菜? 錯了,他們只是營造這個現象,最終割的還是資本,還是股民的韭菜,old money才有被割的價值。
這種收割才叫爽快,沉迷盲盒這種低端消費的人,其實連被割的價值都不太夠,他們只配當收割機的潤滑油。 這個世界就是這么真實。
![]()
4
很多人說什么盲盒滿足了人對于驚喜的訴求。 別扯什么驚喜感了,盲盒本質上就是一種變種賭博,利用的就是人性中對于賭的喜好。 我們每個人都接觸過這類產品,根本不是什么新鮮東西。
記得小時候干脆面里面的英雄卡么?記得泡泡堂里面的神奇寶貝卡么?記得各種數碼寶貝貼紙嗎? 集齊一套英雄卡,集齊一堆神奇寶貝,貼紙貼滿一個本子,可以換各種獎品,很多小朋友都瘋了一樣的獻上零花錢,甚至泡泡糖和干脆面根本不要,只要里面的收集品,堪稱后現代買櫝還珠。 他們的家長真是倒了大霉。
![]()
說起來,我的第一桶金就是靠這個的,交易是人的本能,大家都想集齊一套卡,那么必然會有人把不用的卡與別人交換,但由于供給的原因,卡的珍貴程度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這里面就出現了差價。 常識告訴我們,只要有差價,就有做貿易的空間。
那時候我發現同一個城市不同區域的經銷點,會出現完全不同的卡,在A區域很少見的卡,在B區域可能爛大街,只需要5毛錢坐幾站站公交車,就能做個倒爺。 我靠著倒卡,賺到了對于小朋友而言算是很多的錢。 很快就成了一個有錢的小朋友。
![]()
但是再有錢的小朋友,也只是一個小朋友,后來這些賺來的錢又被另一個利用人賭性的玩意兒給騙走了。 那東西叫做來吉卡,是那時候流行的游戲《石器時代》的道具卡,來吉卡中有小概率出現一種罕見的寵物,為了那個寵物,我買了無數來吉卡。
本質上這也是一種抽獎。 后來這套沙雕玩法被各種網游所學會,抽SSR也好,抽稀有卡牌也好,抽游戲道具也好,全都是一回事兒,人為控制中獎率,利用人們的賭性來最大化利益。
和多年前的干脆面泡泡糖比起來,這些新時代的賭性玩法只是電子數字,錢丟進去連個泡沫都沒有,過去我還能用干脆面把自己吃的胖胖的。 和他們比起來,盲盒都已經算是實業楷模了,值得鼓勵。
![]()
5
有人問盲盒什么時候會崩盤?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是這種利用人賭性的操作,到底什么時候會崩盤? 答案是,當超過30%的人意識到這個東西沒有價值,或者說的時候,就會自然消散。
當年的方便面和泡泡糖市場是如何崩潰的? 是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出現了整套卡的的銷售,都是全套全套賣,一套只要十幾塊錢,和真卡完全區分不出來真假(廢話,印個破卡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各種神卡磨砂卡閃光卡要啥有啥。
然后所有狂熱的小朋友們就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投機崩盤。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被教育過,但就是不長記性。
![]()
對比一下盲盒和水滸卡,有什么區別的? 一樣的拼概率,一樣的沒有門檻,一樣的工業流水線,一樣的早晚爛大街。 甚至連韭菜都是同一批人,就是小時候玩兒水滸卡的小屁孩們。
但諷刺的是,雖然是同一批人,但是被割韭菜的姿勢也還是有分層的。 他們中最沒錢的玩網游抽卡,只配享受電子泡沫。 他們中稍微有點錢的玩兒盲盒,雖然也是泡沫,但好歹手里有個東西,不高興了還能練練垃圾分類。
他們中很有錢的玩兒那個珠寶開箱,湊珠子之類的,雖然也蠢,但好歹這個東西還挺漂亮,送給塑料姐妹們也很合適。 他們中最有錢的玩兒鉆石和賭石,不僅能玩兒自己,還能貢獻點GDP和稅收,也算是為世界做貢獻。
嗯,即使是割韭菜也有三六九等,上等韭菜割了自己肥了大家。 這個世界就是這么魔幻的。
![]()
6
最后我想談談泡沫與投機,很多東西真的是沒有新東西,只不過是老套路換個殼和名詞就拿出來騙人,而且騙的八成還是同一批人。 我認為,泡沫和投機是有周期的,下面是我總結出的周期公式,歡迎各位對號入座。 周期的一開始,是一個聞所未聞的概念出世,這個概念會快速沖擊人們的認知,大多數人對這個概念嗤之以鼻,但少數人已經聞到了鐮刀的氣味,早進早收割。
過不了多久,各種流量和資本開始捧場,一時之間各個媒體上都是類似的內容和分析,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負面,但要的就是鋪開這件事兒,爭議就是流量,然后資本們開始密集投入加碼,投融資信息滿天飛。 大多數人眼中,投融資等于靠譜,這是一個很荒謬的概念,投融資不等于靠譜,投融資等于在找下一個接盤俠套現。 資本是嗜血的,不是做慈善的。
![]()
當資本進場后,炒作開始進入高潮,這時候也會有大量質疑的聲音出來,支持方和反對方在高頻的撕逼后會變得愈加極端對立,最終形成一個個有共識的小圈子,抱團支持或者抱團反對。 這個時候,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常識,例如區塊鏈就是騙子,例如區塊鏈就是未來這種,認可的人特別認可,不認的人特別不認。
當常識出現后,就是開始收割的時候,一般特別認可的圈子中,會出現各種起落,一會兒漲,一會兒跌,反反復復,當大家都習慣了漲跌后,突然有一天,跌下去再也漲不起來了。 這時候,所有人突然都清醒了,這東西其實是沒有價值的呀,然后就是大崩盤,這一輪周期結束,大家舔舐傷口,互相安慰。
說要有夢想,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真的,韭菜們都愛這么說,輸了還能拿夢想安慰自己,所以他們總是那么可愛。
![]()
周期的尾部,絕大部分都完蛋了,小部分活下來,改變了歷史。 在任何領域,新產品想要出頭,都要面對老產品的既得利益,顛覆真的太難了。
任何新產品一開始都必然是有泡沫的,如果沒有這個泡沫,他們不管是好是壞,都一定是失敗,因為活不到驗證的那一天。 有泡沫,有接盤俠,有韭菜,才能推動驗證他們到底是不是未來,哪怕不是未來,也會多少有一點理念保存下來,推動歷史向前走。
會有新的公司繼承他們的遺產。 這種周期,可以說貫穿了整個人類的商業史,歲月來去如風,周期變換永不停歇。
![]()
2000年互聯網泡沫后,誕生了BAT; 門戶網站落寞后,大家在新媒體上找到了第二春; 團購和O2O的一片狼藉后,誕生了滴滴和美團這樣的基礎設施; 商業演變和生命進化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進化就是少部分適者生存,死去的是活下來的養料。
所以某種程度上,即使你被割成了禿鴨,也可以安慰自己。 說自己曾為人類商業進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記得微笑。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仙人JUMP”(ID:xrtiaotiao),作者半佛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