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的人很感性 發表于 2019-9-6 16:02- r7 s( x9 T. ]6 K3 C$ Q
個人感覺文章思想其實是適用于大眾的:
$ Y1 w, v; g3 b& i; d2 r1.工作中的研發工作大多數是實際干出來的,試驗驗證永遠是重要的, ...
7 f" Y7 g: _! b6 G我覺得至少第一、二點有失偏頗了,7 S, l- J J; j- u5 v* t
首先,試驗和驗證也是基于理論的方法論,這種研究方法在愛因斯坦前后發生過本質的變化,愛因斯坦之前是學者往往用無數的樣本一直試驗,然后找到一個對稱性再提出公式,而愛因斯坦開創了以特定樣本提出理論再去試驗,這樣一個順序的變化帶來了巨大的意義,也就是說以前的公式只能是總結過去所有的試驗結果,而后來的公式不僅可以總結前面的試驗結果而且還可以推導未知的世界。而正是這個改變讓西方科學界真正開始領導世界,這一點可以和物理學的朋友們聊聊,因為物理學的終極目標就是一個公式解決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問題。
# `& o! Y: B0 v! P; m; L7 h
, h4 {/ X" D0 Y5 Y2 e( h4 ^其次,實際上這篇文章在講學習能力的時候并不是很確切,包括后面的適應社會服從真實需要,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制造和使用工具,基于此實際上對人是否具有人的特征說得比較清楚,就是能否制造和掌握最新的社會生產工具。而學校里掌握的基礎知識會潛移默化影響你后來對于新工具的掌握,拿當今的先進生產力代表的計算機舉例,為什么有些人學計算機語言快,有些人學得慢,有些人一看就怕就不敢學,而有些人看到就直接開學,另外可能一般數學系的比其他學科學得快,都和本身在以前學習的基礎知識有莫大關系,這也是為什么人要保持人的屬性一定要終身學習,一個野人再會鉆木取火,可能形態上是人,而人性上就很難為現代人,原因也大概就是這樣。所以學校學習的知識是為了進入社會開始學習這個領域更新的生產工具做準備,哪個最先進就一定要學會,否則慢慢就被淘汰
; m; ?8 q+ g; b+ O' X( h$ ?2 L2 q
- J( R3 ]5 o8 ^# _7 ]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