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siralop

也談全民高學歷對制造業(yè)是否有影響

[復制鏈接]
11#
發(fā)表于 2019-6-21 16:17:24 | 只看該作者
985,211是2000年前后提出來的,到現在勉強20年。每年高中畢業(yè)800萬左右進入大學,也就是說,20年內有1億6000萬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實際數量會少很多),然后去掉大專的60%左右,實際接受本科的教育的人數是在8000萬人上下。碩士錄取率是20%,每年報考數量在50~60萬。20年下來也就累計培養(yǎng)碩士200萬上下。博士就不多說了。
8 o' U, C# F. O4 x; C6 r然后論壇里一群人說所謂的制造業(yè)高學歷失敗。我就問一句8000萬的本科生,分流到機械制造專業(yè),還剩下多少人?全國2000多所大專院校,每個院校培養(yǎng)1年培養(yǎng)300人來算(6個班很多了),20年累計下來也就1200萬人,按比例去掉大專的,本科也就500萬機械專業(yè)對口。$ I7 b4 J5 _* }& Y! H- U% ]" ?5 Z
然后,全國30多個省市直轄市293個地級市,均攤下來,每個地級市也有拿到了17000個人,機械這個專業(yè)是一級學科,下面包括五花八門的各種二級、三級學科,各種交差學科,車輛工程,礦山、冶金、航天、船舶、石油等,這1.7萬個人分攤下來,能有多少是專門搞機械加工的?這還不包括各種跨行的,跳槽的。何況機械加工還要分種類,汽配加工,船舶零件加工這類的,前者是個人會按循環(huán)按鈕就行了,后者沒有個七八年的經驗誰敢放你單飛。
  ^4 t8 d5 k3 h  q最后,學校不是何況機械加工還要分種類,汽配加工,船舶零件加工這類的,前者是個人會按循環(huán)按鈕就行了,后者沒有個七八年的經驗誰敢放你單飛。用來培養(yǎng)技術人才的,學校是用來啟蒙的,針對前人的經驗總結,對后代的啟蒙教育。剩下的全是依靠一代代人,一代代畢業(yè)生在社會上打拼創(chuàng)造出來的。學校是在一個特定的階段針對特定的人群進行特定的教育及啟蒙的地方。目前階段,專業(yè)人才需求高,但是分流不均勻,終端導向都是朝著大城市走,小城市要吸引人才很難。然后是勞資雙方不滿意等各種因素造成的。這類涉及的方方面面不是單單看一家兩家公司的現狀就能解釋清楚的。汽配今年日子難過的很,油服行業(yè)去年到現在忙成狗。這就可見一斑了。/ y( M# u6 M8 \) ^- J+ c, }
以上,最簡單的,載人航天的總師才40+歲,團隊平均年齡30,按照畢業(yè)年齡來看,都是在2012年前后畢業(yè)的,如果這種成就都能說高等教育的失敗,那放眼全球,肯定沒成功的了。5 c- C) w$ |4 `- ^
PS:技術工人,可以理解為會某一種或多種的技術的工人,高級技術工人,那就是某一行業(yè)登峰造極的工人。這種不是靠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是靠時間的積累,沉淀出來的。在這過程中還需要燒錢去培養(yǎng)。一個成熟的機械設計,年培養(yǎng)耗費百萬元以上,你要有不斷的項目讓他去做,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來。而不是依靠學校去教。哪怕研發(fā)經費上百億的學校都沒那個能力,資源不夠。
7 l3 J8 y- i8 o8 G0 B- l
12#
發(fā)表于 2019-6-21 16:58: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貓咪小新 于 2019-6-21 17:04 編輯 9 r2 G& R  r: J0 A" i& P' d
siralop 發(fā)表于 2019-6-21 14:258 r: T0 y! P( f' y
對人生的規(guī)劃十分重要,既要學有所成,又要把握市場動向,對于大多數在校生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所以讀了 ...

% i1 {8 t9 b7 M% Y" `3 Z- \7 E  S* E一般像這么大的話題,討論個例意義沒那么大,個人認為運氣、平臺和時勢等不可控的因素帶來的影響往往比個人的努力來的重要,尤其是一些回報周期長的行業(yè),有的人能成功,或許是趕上了競爭相對弱的時代,或許是有貴人指引。私以為學歷出身還是重要的,從大概率來說,高學歷的比低學歷的混得好,高學歷本身就是變相的晉升,能選擇更快捷的發(fā)展路徑和更好的平臺,從社會進步的角度而言,未來任何崗位趨勢都是往更專業(yè)的方向發(fā)展,從前僅靠信息、資源的不對稱性盈利的局面已經被打破了。當然低學歷也有希望,只是少了很多選擇,路也相對曲折。

點評

如果不需要承擔家庭的壓力,不管從什么角度而言提高學歷都是更劃算的選擇。一個是個人的提升,另外一個是接觸的圈子不同,掌握的資源也就多了,就現在社會而言,后者相當重要。  發(fā)表于 2019-6-21 17:02
13#
發(fā)表于 2019-6-21 17:19: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貓咪小新 于 2019-6-21 17:23 編輯
8 o  ]$ V8 K2 g4 z- n: L
Venerealulcer 發(fā)表于 2019-6-21 16:17! n+ A7 L) [# M0 e6 p& l" D
985,211是2000年前后提出來的,到現在勉強20年。每年高中畢業(yè)800萬左右進入大學,也就是說,20年內有1億60 ...
/ o4 J( H' ]8 s1 H
周期長,回報低,吃經驗的行業(yè),不像IT開源那樣通過個人努力能快速進步,行業(yè)本身限制就很大。其實高等教育做啟蒙教育并沒錯,大學跟職業(yè)學校不一樣,他致力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因此學生的能力是偏向理論型的,但由于制造業(yè)的體系過于龐大,想要往理論型高端方向發(fā)展的往往需要研究生起步,而市場所需的同層次人才更趨向于實踐應用型,這就是矛盾的地方,同時老一代從業(yè)人員正直壯年,新入行的就掉價了,向下競爭又不存在優(yōu)勢,待遇銳減,最終造成人員流失
14#
發(fā)表于 2019-6-21 20:28:56 | 只看該作者
技師做的再好也是工人序列的,沒有文化,提不到管理崗,有靚證的大學生才是企業(yè)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方向
15#
發(fā)表于 2019-6-22 09:03:42 | 只看該作者
侯呆呆 發(fā)表于 2019-6-21 12:04
" m2 x: ]% z4 ^" g( K一定要反對讀書無用論,讀書肯定是有用的。也要反對唯學歷論,學歷不等于能力。大家看法不要走極端。現實中 ...
, A' v7 o3 P, q8 T
進入社會之后, 更重要的會是技能而不是學歷,而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在實際工作中只能作為基礎,只能是幫助學習工作中需要的技能的工具。所以只要自己肯學,我想學歷并不會是什么問題。
1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2 10:58:50 | 只看該作者
楊善梅 發(fā)表于 2019-6-21 15:444 z. F* O$ p4 z, u5 m5 M
沒辦法,讀理工科的大多,文科功底不怎么好,遣詞造句與文字表達理解能力都顯得非常有限,你不仿回頭再看 ...
+ k. F& M1 }0 c. x0 o
CATIA,一別近15年4 ~9 B9 r. C" ~* j
1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2 11:16: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ralop 于 2019-6-22 11:19 編輯
8 U. \8 Q8 z4 Q" W
Venerealulcer 發(fā)表于 2019-6-21 16:17  m9 z1 X2 m/ b: I- o! X9 s* n
985,211是2000年前后提出來的,到現在勉強20年。每年高中畢業(yè)800萬左右進入大學,也就是說,20年內有1億60 ...

# r$ L! n7 x3 F- C0 O4 G這個話題說來話長。提高全民文化素質,不靠大規(guī)模的基礎教育靠什么,軍訓嗎?數量多少,只能反映普及率,到底多少人流向哪里,這跟太多因素有關。技術工人成才,那是個人奮斗的結果,但沒文化的肯定做不了什么高級技師,但通過自學可以。所以我說個人是否成功與個人的奮斗息息相關。基礎教育是一部分,當然接受基礎教育越多,個人奮斗的路會越好走一些。6 M% D# E/ D8 k; i; ?& ]* X
你說個人的成長需要培養(yǎng),我認可,但我們國家不是人人都去培養(yǎng)的,因為基礎沒打好不被培養(yǎng)你很正常,所以有了寒門崛起,難道這錯了嗎?
* L4 o+ Y# h/ v$ H5 X+ x9 \個人能力,在西方本來就不是什么“某人是個人才”或者“某人聰不聰明”,而是你在某一專業(yè)日積月累的經驗的多少稱為個人能力。給予個人培養(yǎng)固然重要,但只是外因。
0 W' _% B# S- U3 Z" n' f所以制造業(yè)是否崛起,不要把什么大學教育拉進來,如你所說,不實踐不上進,就算接受再好的教育與培訓,一樣無法做出貢獻。一切通過主因起作用。

( J" ]4 j9 j) _: @. [
4 w, O$ P8 J0 Y; A5 y3 H. j* z+ d. f# x7 a4 |" G' `

8 z; l- S! P9 q4 t4 l8 |# x
1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2 11:21:04 | 只看該作者
貓咪小新 發(fā)表于 2019-6-21 17:19, R' Z+ \  N, P6 l
周期長,回報低,吃經驗的行業(yè),不像IT開源那樣通過個人努力能快速進步,行業(yè)本身限制就很大。其實高等教 ...

9 k+ Y* w' k$ J  P6 [# M工資是評判工作崗位價值的重要指標,這與社會導向有關。可能歐洲做的好些。
& p# O  W! y: r% n* ^3 p" D
1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2 11:23:59 | 只看該作者
韓寒11 發(fā)表于 2019-6-21 20:281 m, }& b5 W9 i- w9 H3 N5 t- {: `
技師做的再好也是工人序列的,沒有文化,提不到管理崗,有靚證的大學生才是企業(yè)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方向
1 u& ?! x. O1 `
這個是管理問題。沒文化不好管理是一定的,說到素質,經過培訓的士兵,戰(zhàn)斗力一定高于素人(本想寫農民,怕不好聽)。
* ^+ L' r# I. D) {% \
2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2 11:25:20 | 只看該作者
loser_X0R57 發(fā)表于 2019-6-22 09:035 |; f4 v3 F5 R' z% S) z* n
進入社會之后, 更重要的會是技能而不是學歷,而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在實際工作中只能作為基礎,只能是幫助 ...

2 ~2 u  F) e/ B* A, t" t往事不堪回首,未來如期而至~" c2 {) y8 o# Q2 ^* k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4 21:57 , Processed in 0.06987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