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c% r0 X4 ^% Y+ _' j) [0 v/ ^
其實我并不欣賞甚至反對這種模式,因為這樣的企業太脆弱,這種脆弱和我們國家的國情有關,在連企業何去何從有今天沒明天得過且過的時候,在人們文化素質還差異巨大的時候,這種生產方式并不可取,甚至包括在國外,這樣的企業也沒什么前途,也就是說家族參與企業是沒問題的,但是參與的方式有問題,比如讓消耗了更多社會資源的家族成員直接充當小作坊簡單工件的技術員或者直接生產操作者的角色,同時報價的時候以一種價值替換的方式取得暫時的低價格,對市場來說不良性,對客戶是不負責的,因為不知道他明天是不是能夠還是這個價交出這個貨。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m/ q) d" A' L B: _* u
0 s* |, p, z3 X# W: N2 C- C
首先,這種情況分人,如果企業家族成員本來就沒有消耗過巨大的社會資源,在外面找工作也就是馬馬虎虎這樣的工作,我覺得是沒問題的。我們現階段,人們享受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而通常那些二代獲取的教育資源更多,比如我說那位南大畢業的被他父親要求在廠里做雜工編程,一個這種層次的985大學畢業生從一開始到大學需要消耗多少社會資源,而同時他做的工作隨便找個人都可以接手,本來應該是創造就業的他相當于搶走了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工作,我認為這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他可以進廠,但是應該做他應該做的事情,給那個小作坊帶來更多社會資源和專業技術人才幫助企業提升,而不是充當工人的角色。' V/ l9 }( T s% `9 U6 m8 d
其次,越級式干涉具體生產的企業很難進步,大家有一種誤解就是國外家族企業精益求精如何如何百年,實際上倒閉的只是大家沒看到而已,04年的時候我給法國中小企業論壇的法方成員做翻譯,很多小公司回去就倒閉了,畢竟行業不同,市場量級不同。家族成員的力量太有限了,很多產品在生產初期市場有限的時候可以滿足,但是一旦到爆發的時候考驗的是綜合資源整合能力。
, d; u" ?- H3 h/ X5 X7 m第三,沒有綜合能力的企業很脆弱,尤其是造血能力,很多這種廠沒有造血能力,無論招聘還是用人都是以自家人為主,但是自己家里的人畢竟人數有限能力有限。考研一個企業這方面能力主要還是在找到合適的人并且培訓和留住他們上。
4 t5 E# ?& H/ V j" e第四,企業需要有自己的社會責任。一方面企業有責任提升更廣大人群的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創造就業崗位。所謂能者多勞,很多老板有很強的社會資源,這方面可以為更多人帶來就業,那么就應該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僅僅停留
4 B; @- P$ A0 }! I# q: G+ o# R當然我說的這些還是和每個廠每個家族具體的情況有關,如果有些廠家族成員都是外面找不到工作的,那在這類小作坊里干干雜工也無可厚非。
R2 K v7 Q- ~ ]4 R
0 v2 c/ W# e' @% T: D其實說了這么多,說到底就是用這個家族成員對于企業來說合算不合算,比如一個小作坊的普工4、5萬一年滿街都是,而自己家里這個人出去找工作隨隨便便2、30萬不成問題,那這筆帳就不一樣了,上周我和一個廠的質檢聊天還說到類似的問題,他們廠曾經招數控操作員通過關系招來了兩個附近中專數控專業畢業的,兩個小年輕干了一個多月就走了,大家都說是小年輕不接地氣眼高手低,這個質檢員還說什么富士康都用電子系本科畢業做操作工,首先且不說這位質檢員信口開河是不是富士康就是這樣情況,就算有也不見得富士康這個做法是對的,同時富士康的天花板高可以從一線操作工年薪幾萬干到管理層年薪百萬,而他們廠就是一個小作坊,誰會愿意干下去?而且附近這個中專一年畢業就幾個數控專業的,如果不是通過關系還找不來,本來以為是幫著企業提升,比如技術性的,結果只是充當普工,那就完全不對路了8 y# q+ L# [4 R* o" d6 Z-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