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濕濕的 于 2019-4-4 16:26 編輯
以下內容來自知乎。
博士階段從機械專業轉到金融專業的來回答一下。 一、首先分階段回憶一下我的心路歷程吧。 1.高考。 高考失利,填報志愿時沒怎么上心,那會基本天天魔獸世界,處于一種失落和恍惚狀態,估完分數后就把志愿填報的事交給了家父。家里給我選了機械專業,我想想我似乎對機械也是蠻感興趣,畢竟之前一直比較關注各種軍事裝備,想著制造業也是國家之命脈所在,以后就業肯定也不會太差。一番閉門思考后就確認了志愿,從此入了機械之路。后面看來,這里是第一個教訓,建議高考結束后考生自己研究研究各專業特征及差異,多打聽,多收集相關資料,謹慎選擇。家人往往因為年齡較大,接觸信息較久且觀念停滯在他們年輕那會,在幫忙填報志愿時很難把握住最新形勢及動向而出紕漏。 2.大學階段。 大二(2009年)時經常上網,有一次逛百度985、211貼吧,里面有人談論專業選擇問題,點進去看了看,發現大家一致推崇的基本都是IT和金融專業。我特地留意了一下機械專業的評論,不論是感性的一兩句充滿情緒類型的評論,還是理性誠懇的一大堆分析、自我經歷描述類型的評論,看起來機械的就業等都與之前想象的存在很大差別,很多制造業行業的工作崗位面臨著工作地點偏遠,收入低,前途渺茫等問題。如當頭一棒,我開始收集各個站點、各路人對機械專業的評價,發現上述問題確實客觀存在。這次經歷在我內心埋下了一顆種子,我開始思考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為什么制造業作為國家經濟重心,作為國家綜合實力重要影響因素,從業人員卻如此凄慘。 大二暑假,學院組織在校辦工廠實習,第一次真真切切接觸到制造業。記得第一天實習內容是鍛造,第二天是焊接,接下來還有車床實習、鑄造實習等內容。中午沒地方午休同學們只能直接躺地上睡,如下圖;女生背靠著油膩的機床打打盹。總體看,廠里工作環境糟糕、噪音大、女工幾乎沒有、收入低、福利保障差,前途也一片黯淡。 大四第二學期,畢設老師組織去西安周邊一家軍工廠參觀,這家廠的主要業務是維護空軍的轟6和殲8飛機。本想著和飛機打交道,應該會好很多,但是實際的參觀下來,總體感覺真不比上次在校辦工廠好多少,且地處偏遠,當地老年人居多,某種程度上還不如校辦工廠。 截至這個時候,我的認知是:“不是機械專業不行,是我的學校不夠好,如果我去好點的學校的話,就業也就會好很多了”。抱著提升自己,脫離低端制造業的想法,進入了碩士階段。現在看來,這時候應該盡早考慮綜合搜集各層次制造業行業就業現狀,如果真的讓人無法接受的話就抓緊時間考研跨考到其他專業,盡早止損。 3.碩士階段。 碩士階段去了一所211高校。為了以后在機械行業發展順利,碩士階段用了兩年時間學習了600課時德語。為了具備競爭力,積極參與到導師的項目中,積極寫專利、發論文。 記得有一次去鄂爾多斯達拉特旗的一個野外標段參加項目,標段上房間不夠,負責人遂將我和同門安排與一個壓路機司機師傅同住。一切安排完,等我們入住后發生了兩件我這輩子也忘不掉的事情。我們住的活動板房里蒼蠅蚊蟲特別多,晚上圍繞著房頂的燈泡轉著圈飛,只見司機師傅雙手拿起他的兩只拖鞋,在燈泡周圍一拍,竟然真的打死了一堆蚊蟲,蚊蟲落地,和地上的煙盒、灰塵等混在一起。當時真不知道該夸贊師傅技術精湛還是感慨蚊蟲多。第二天起床,發現司機師傅在地上找煙盒,拿起一個煙盒后將其中的錫紙抽出,坐在床沿,從右褲兜掏出一個玻璃小瓶,小瓶內都是白色的固體塊狀物。司機師傅慢慢拿出幾塊,磨成粉末狀,放在錫紙上,卷好紙卷,掏出打火機。隨著打火機的火焰在錫紙下左右游走,一縷縷煙隨著紙卷進入了司機師傅鼻腔。我趕緊叫醒同門離開房間,一整天都沒再回去過,我們往外走的時候,司機師傅還招呼我們和他一起吸。這次出差只持續了一天,當天我們就返回西安了。后來經過調查,司機師傅吸的應該是安鈉咖,這種毒品在內蒙、陜北、山西部分地區非常泛濫。 畢竟以后工作不會去這種地方,所以這次經歷也沒怎么當一回事。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又到了就業季,經過幾個月找工作,發現身邊同學找到工作的薪水普遍只有隔壁雙非院校IT專業畢業生的一半左右,而且IT就業在大都市繁華商圈,而我們就業在小城市的遠郊。說實話,心態有點崩,我繼續傻呵呵地安慰自己,如果我把學歷再刷高一點,去更好的學校,現狀肯定會有所改變。于是,經過半年早8:30到晚8:30,周六日基本無休的備考,進入了博士階段。 3.博士階段。 博士階段來到了西安某985院校,機械工程專業全國排名靠前。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做項目、參加會議、與合作廠商溝通(細節中有不少內容涉密,不再展開詳談),終于找到了我最初那個疑問”為什么制造業作為國家經濟重心,作為國家綜合實力重要影響因素,從業人員卻如此凄慘?“的答案: 1)制造業邊際成本較高;2)制造業不善于利用資金杠桿;3)制造業的絕大部分開支用于固定資產,人員薪資開支只占小頭,從業人員薪資肯定不會太高;4)制造業鏈條長,完成一個任務往往需要多人配合,蛋糕小人多,且在合作過程中功勞大小難以準確量化,所以普遍成了類大鍋飯的低效模式;5)制造業屬于傳統行業,對于國家固然重要,但是由于過度競爭,大家都是薄利甚至有時候虧錢營銷狀態,很難有高額利潤。 二、為什么要轉行。 1.大多數人剛進入機械專業時,應該是心存大抱負的,想著要為國家的制造業升級、航空航天事業騰飛做出貢獻。可慢慢的,隨著對制造業現狀的了解,明白了這些事情談何容易,很多人一生研究軸承、密封,研究到頭其貢獻對于制造業升級也不過滄海一粟,于是一種無力感逐漸產生。2.情懷慢慢變淡,工作幾年,也差不多到了結婚的年紀,很多女孩沒房沒車不嫁,沒有高額彩禮不嫁;機械男對國家,對制造業講情懷,但這個時候女孩們對機械男只講原則,驀然發現原來情懷在面對現實矛盾時是多么一文不值的東西。3.高中大學時代的玩伴、和自己學習、各項能力差不多的同學在選擇正確行業后收入比自己高得多,甚至是2-3倍,我想這時候是個人都會對自己的選擇產生疑問吧。4.低端機械男在廠里當廠狗,一不小心就能拿到工傷賠償。好點的機械男在小設計院里做畫圖狗,一頓加班多如狗、一頓CAD、SW、PROE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資五千五,加班時間差不多的情況下薪水正好是轉行到IT的朋友的一半。看著自己尚且健在的雙手,看著自己熬夜趕工而紅腫的眼,這一切真的值得? 總結一下,隨著從學校走出來,機械男的機械情懷逐漸消磨殆盡,同時意識到自己工作高危、高壓、低薪、無前途的現實時,每個機械男都會萌生轉行的沖動。黃河濤濤,歷經九曲方能一泄入海,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于是,一些機械男終結了維持十幾年的情懷,投入到 IT、金融大軍中。 某種意義上,一些低收入行業從業人員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轉行恰好是高收入行業人員高收入的重要保障。祝打定主意轉行的各位轉行順利,祝仍然堅守在制造業的各位工作順心,祝中國制造業早日升級轉型成功。
這兩天通過私信、評論發現一些寄希望于“越老越吃香”、“國家重視機械行業,行業很快就會崛起”的朋友。以前針對這倆問題也思考過多年,今天簡要談談自己的一些經歷及想法。 1.“越老越吃香” 大學剛入學不久,就聽到很多老師提起這個論調,而我自己又比較喜歡“大后期”人生軌跡,正中下懷,于是很樂呵,以為前景無憂,形勢一片大好。 大學實習時,并沒發現廠里的老師傅擁有優渥生活水準,老師傅們一副任勞任怨、為國家奉獻終身的人設讓我開始懷疑“越老越吃香”的觀點。 碩士畢設做實驗過程中,深入接觸了一家小廠的一位技術大拿老師傅,老師傅姓劉,每當廠房出問題,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喊劉師,劉師來了后也基本能解決所有問題。這位劉師,大概55歲了,出勤基本靠公交,通信靠一個非常劣質的老款手機,眉宇間寫滿了生活的艱辛和滄桑,完全看不到越老越吃香的痕跡。 博士階段又接觸了一位劉工,這位劉工屬于退休后返聘到一家公司做技術總顧問,對設計-制造-裝配全過程都非常專業,我們當時在研發一個試驗臺過程中得到了他的很多次重要幫助。劉工比上面講的劉師好點,但是生活也是非常清貧的。 綜上,這個問題甚至不需要深入思考內在機理,僅僅多留意一下身邊案例,就不攻而破了。 2.“國家重視機械行業,行業很快就會崛起” 曾經我也如此想,等了差不多9年,傳統制造業沒有得到轉機,反而越來越沒落。中國制造2025、工業4.0口號喊得震天響,但短期內并沒有看到制造業有任何系統性好轉的跡象。 后來思考了很久,國家政策固然重要,然而將自己此生的前程押寶在國家政策上或許是不明智的。國家一個政策的失誤對于國家、民族而言或許只是艱難探索歷程中的一個小失誤,然而從業者所承受的幾乎是一輩子被毀掉的代價。這個問題一定要想清楚。 這兩年,發現了一個規律,但凡是CCTV天天倡導著的,尤其是春晚中的各種模范所屬行業,多少都是比較“坑”的。畢竟,好行業、好歸宿自然有大批人擠破腦袋往里沖,不需要情懷、信仰的加成。這么多年來,從來沒聽到過CCTV贊美IT及金融行業,也沒聽到過什么IT精神、金融精神,從來沒有將這兩個行業升華到高尚、無私、偉大的層面。所以,某種程度上,越是主流媒體倡導的,我們就更要擦亮眼睛冷靜思考。 后來,國家越是重視制造業,我就越后怕,制造業如果真的好、真的有前景,大家自然會大批量涌入,根本不需要國家去“倡導”、“重視”。另外,一輩子時間太短,愚公移山,不如搬家。一個理性的人,做決策時或許不應該太看重“沉沒成本”,大膽邁出第一步,勇敢擁抱明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