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悠閑的上班想著周末去哪里玩的時候,南方的很多工廠因為接不到訂單已經放年假快1個多月了。
今年的貿易戰對一些中小企業尤其手機制造業的重創是巨大的,以前是雪花般的訂單飛來,現在是無數訂單的取消,不得已,很多工廠暫時歇業,停工,裁員,放假。
今天這則故事真實呈現當前一些中小制造業企業主的生存發展狀態,讓大家多一點了解制造企業所面臨的處境,為了閱讀的便捷性,我們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 ![]()
1白手起家
我的工廠坐落在珠三角一個民營制造業發達的小鎮,成立于2010年,主要生產出口家用電器,也有少部分內銷,員工常年維持在400人左右,年銷售額2億人民幣。
沒有什么特色,也沒有什么核心技術與品牌知名度,是珠三角里面一個典型的中型偏小的民營制造企業。
當時我在一家大型制造企業做高層管理,正好有一個兄弟因為打工10年,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想出來自己做點事,于是一拍即合開了這個工廠。
從決定到實施太快了,也沒什么顧慮。只記得當時在網上搜索了一個廠房租賃的信息,然后找到房東,也是一談即成。
買一條生產線,一些檢測設備,辦公設備及生產工具,一個工廠就這樣張羅起來了。因為自己與那個兄弟都是做這行很多年,所以各項準備工作還算輕車熟路,沒費多大周折。
初期,因為工廠太小,訂單很不穩定,員工也難招,或者招到也難留住,自己也是陪同工人一起生產,在拉線上做打螺絲、疊彩盒等工作。
想想那時還真是有激情,角色轉換也毫無違和感。現在還記得有個員工說,從來沒見過老板自己來拉線做工的,當時一點都沒感覺到自己當老板了!
就這樣,工廠在瑣瑣碎碎、繁雜忙碌中,稀里糊涂的就慢慢發展起來了。
2絕境重生
成立當年,工廠銷售額就達到2000萬元,然后連著兩年翻倍增長。
2013年銷售額已經達到1.2億元。
2014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工廠面積接近2萬平米。有自己的裝配車間、五金車間、注塑車間、模具車間,職能部門也一應俱全。
2015年,由于租賃廠房的局限性,以及租金大幅漲價,我與兄弟一咬牙,購買了一處二手廠房,花費5000多萬元。接著馬上在該地塊的空地上加建了一棟廠房。一下子投資太大,雖然有銀行支持,也事先做了充分預算,但是,接下來的兩年,日子過得還是苦不堪言!
然后又遇上2017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工廠雖然銷售額已經增長到2億元以上,但是卻出現了可怕的虧損,一年虧了幾百萬元。
當時資金鏈一下子繃得快要斷裂,很多供應商的貨款一再延遲,員工的年終獎金少了,士氣低落,少數供應商還到法院起訴,資金部分被凍結,一時間,工廠搖搖欲墜。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經過工廠上下的不懈努力,也恰逢特朗普發起了貿易戰,人民幣匯率在2018年4月份之后快速貶值,救了我這樣以出口為主的企業一命。
所謂“福兮,禍之所伏”大概也就這樣吧。
這幾年,大家都在講,輿論也在說,制造業太苦逼了,甚至說“前世沒修好,這世做制造業”等等。
作為當局者,我的感覺是,制造業確實辛苦,但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苦,只是制造業的從業人員占了絕大多數,所以影響面較大,輿論反應更強烈。
其實,制造業在任何時代都是苦逼的行業,即便所謂的高科技制造業,也是如此,先進如富士康,還不是一樣的煩惱。
社會上對制造業的誤解太深。
3制造業之“五大苦”
![]() ![]() 談到制造業之苦,尤其是中小企業主的角度,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發言權的,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制造業內部的生產管理繁瑣之苦;
2:制造業產能結構性過剩導致的市場競爭激烈之苦;
3:中國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短缺之苦;
4:合規經營之政府監管之苦;
5:不斷投資導致現金流緊張之苦。 ![]()
1、經營管理繁瑣之苦
工廠的經營總是那么繁瑣,早上到工廠就是忙著不停。
一會兒生產部門說物料異常,有的拉線要放假;
一會兒人事過來說,年底招工很難,要調整薪酬政策;
一會兒注塑車間跑過來說空壓機壞了,機械手用不了,行政部門處理太慢,凡此種種。
好在這么多年慢慢習慣了,不忙反而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2、市場競爭激烈之苦
中小制造業做的,大部分是別人看不上眼的充分競爭行業,這就注定了競爭的殘酷性。很多企業為了生存,低價搶單,一年辛辛苦苦下來,幾乎沒什么利潤,只是解決了就業與政府的一點稅收任務而已。
市場是無情的,不是說你努力、你廢寢忘食就會眷顧你,付出沒有回報的事情,天天發生。這些年,眼看著周邊的企業紛紛成立,也眼看著紛紛倒下。
很多行業已經產能過剩了,無法容納這么多的企業。實際上,盡管國家在大力倡導創新創業,但是,很明顯,這兩年來創業開工廠的少了很多,很多人已經知難而退了。
我身邊有幾個朋友,原來在大公司拿著上百萬的年薪,響應國家號召,也辭職創業,開工廠的、辦咨詢公司的,最后都落得難以為繼。房子車子都賣掉了,卻再也找不到原來那么好的工作。
創業真的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尤其是中小制造企業。
一旦陷入泥潭,僥幸脫身關門大吉還算是輕的,大部分企業是想破產破產不了、想脫身也脫身不了,每天被煩惱的瑣事折騰的生不如死。
自己不當老板,根本體會不到什么叫市場競爭之慘烈。
3、勞動力短缺之苦
“用工荒”這個詞已經喊了十來年了,現在是愈演愈烈。很多工廠老板都在嘀咕,天天說經濟形勢不好,很多企業在裁員,但怎么就是招不到工人,車間天天說沒人。
而且這兩三年的時間,一線工人的工資已經至少漲了50%以上。在五金車間,有一點技術的焊工分分鐘月薪過萬,低于8000塊幾乎招不到人。
根源就是中國已經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人口逐步萎縮,而且這幾年房地產與服務業蓬勃發展,分流了大量的勞動力,年輕一代幾乎不愿意到工廠上班,都跑去賣二手房、賣保險、送快遞或者做淘寶。
有人會說,采用自動化設備呀,機器人呀。是的,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是解決勞動力短缺的方向,但是,在以訂單多樣化為主的中小制造企業,自動化設備的投入是非常復雜的一件事情。
資金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動化設備的實用性不夠,注塑車間可以使用機械手,五金車間可以做連沖模,部分崗位自動化,但是裝配車間因為動作太多太復雜,而且產品類型多,經常切換。
所以,目前來看,在中小制造企業推行自動化,道路漫長。
勞動力短缺問題必將越來越嚴重,勞動成本也越來越高。以前超過45歲的工人不要,現在超過60歲,只要還能干活,都要。
這就是現在中小企業面臨的用工境地。
更要命的是,這幾年,人力市場上出現了一批掛著勞務派遣名義的人力掮客。這些企業低價招募日結工人,然后高價把這些人力資源賣給中小企業,無形中給企業增加了生產成本,也把整個勞動力市場搞的一塌糊涂。
目前很多工廠都被這些人力掮客給挾持了。
所謂“有單也愁,沒單也愁”概莫如此。
4、現金流緊張之苦
最后談一下中小制造業的現金流緊張之苦。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相信,大部分人出來創業都想要一個更體面更富足的生活。
中小制造業現金流緊張這個話題,在我們業內是最常見的一個話題了。大家平時聚在一起聊天,開口都是最近沒錢,手頭緊。這不是謙虛而是實際情況。
就拿我自己來說,現在住的房子,開的車子,還是用之前打工時的積蓄購置的,這么多年來,從自己工廠拿走的錢,不超過兩百萬,僅僅維持一家大小的生活支出。
現在想起來,還是當初打工做管理爽,年薪50-60萬,供著幾套房貸,周末出去瀟灑,喝酒快活。
真正自己做了企業后,才發現,當老板沒那么簡單。開過廠的朋友都知道,財務每年算出來有利潤,卻是沒現金,仔細分析,也不能說財務做錯賬了,因為會計核算原則的問題,利潤與現金流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更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即便有現金,也投資到存貨、模具、設備、甚至廠房等固定資產上面去了。對于發展中的企業來說,這些投資會源源不斷的持續很多年。所以,一般開廠7、8年的,都很難見到錢的影子,財務核算的利潤似乎都是一個畫餅,吃不到嘴。
所以,每次朋友聚會,朋友都說你做這么大的工廠,肯定很有錢,其實只有自己暗自苦笑了。
錢是有,全押在廠里。除非哪天不做了,把這些破銅爛鐵清理拍賣,折成現金。
戰線長,回收周期也長,收益慢,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開廠的原因。也是中小制造企業最頭疼的問題。
沒有了現金流,似乎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感覺就像是在做慈善一樣。
其實,全國乃至全球人民在享受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的時候,真的應該對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小民營企業說聲謝謝。
雖然在這過程中存在壓榨員工、破壞環境、投機取巧、偷稅漏稅等各種原罪,但我們看待問題,一定要放在一個特定歷史大環境下去思考,否則偏差極大。
成本上升!人員不足!渠道狹窄!資源短缺!……制造業處境艱辛,步履維艱。他們面臨的不僅是大環境方面的重重擠壓,在基礎運費、房租、員工工資……以及墊資、庫存積壓等隨便哪一方面,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