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須要解釋一下這個專業人士,是說有扎實理論文化功底又有實踐能力能從原理上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干了幾年一路錯一路蒙干順手好像什么都會就叫專業人士)7 Z+ `% y% j* d: |" `
% U% w' t* z( C& b/ A 十年前我和幾個同學為通用電氣技術轉讓做為期一年的實習項目翻譯的時候,做夢沒想到我會在十年后再次走進工廠,當時實習的時候外方總是讓中方用屏風擋著打磨,以免火花飛到旁邊缸體里,但是中方始終不用,如果外方看到提出來就用抹布擦擦了事,當年粗淺的理解就是火花屑在缸體里肯定造成問題,如果不擋住只是擦,火花那樣融化和凝結也不可能擦掉吧。現在我再次誤打誤撞接受冥冥中的安排踏進了機加工的世界,當大家都習慣了某種節奏的時候,只有經歷過巨大反差又閑著沒事能夠胡思亂想的外來人也許才能說出其中一些“正常”的現象。" c; z/ D* A! X( F
( v/ x5 `( p- o
寫這個帖子也是因為楊大俠寫拆卸牛人做了引子,里面提到南二機的設備,因為都剛進的一個廠里就是看了一水南二機的數控車床(后來才知道是普車加了數控系統改出來的),而我這個帖子的主角就是這個廠里的一位做質檢的兄臺。
, F8 m; o+ |, z4 D7 @( l0 [
' w; V1 `$ F# o* D, f
3 [ z; _' [) H0 U# G) D 這位兄臺40多歲是廠里老板的近親,富二代出身,而且讀書時候成績很好,畢業后先是去家里的廠接班但是還沒等反應過來接上班就因為經營不善關門,究其原因廠里很多說法,其實就我看他讀書的經歷就大概知道一二,他在初中成績數一數二的時候被“事業有成”的父親“聰明的選擇”去讀中專的物資管理,而沒有選擇讀高中上大學,聽說30年前這個專業很吃香畢業后都是什么供銷部門,總之歲月不給人回頭的機會,大學沒讀成家里廠又關門了靠著早年的積累家庭還算平穩,晃晃悠悠到三十好幾,后來老板念及親情收入廠里做質檢,也許也動過心思打算悉心培養讓他接手,因為老板就一個閨女還在國外,而這位兄臺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應該不缺錢,只是找個寬松環境地方上班以免外人有非議吧,所以也是落花有意,平時在辦公室炒炒股,本來廠里是4點半下班但他通常3點鐘就出去買菜然后直接回家了,而且質檢經常出問題,都是批量件經不起作,最后老板忍無可忍召開了長輩會議嚴厲訓斥下工作才算勉強湊合。
% ^+ T0 M( c# P! N z$ Q) Y' e1 s9 e" h6 }* n
# ?7 _0 n2 d7 A3 U5 i$ f$ _" K
我進廠里的時候因為整個廠他算年輕的,又有點憨憨的感覺挺可愛所以走得比較近,而且廠里的老板也跟我說他是廠里三個核心骨干平常參與技術討論經驗豐富,因為主要就是車和鉆兩大工藝,他負責整個鉆孔的質檢和工藝建議可以說撐起半個廠,他自己也說廠里他什么都會干,所以我很希望能夠在他身上學點經驗,最開始拉著我吹牛的時候倒是沒什么感覺,直到幾次請教未果后(好吧,我應該直言不諱的說每次他的答案就算我是進廠幾天從來沒摸過銼刀的人都覺得扯淡后),我就覺得這個廠里沒什么好學的,然后才放棄了到廠里學習,有了后來我去學校學習的經歷。
3 Q0 Z( }* `: v, U- c. ^! \3 J- o) V: B
外行不代表沒有判斷能力和基本的素養,這是這類“老師傅”最容易誤解的事。第一次我看一個阿姨用臺鉆給管件的圓周上擴一排孔,但是并沒有靠緊工裝最里面還留了相當一部分距離,我問道“這幾個孔在一條直線上嗎”,兄臺答“對啊”,接著我又問“那為什么不靠緊里面?”(因為我想既然孔在一條圓周直線上靠緊了方便旋轉都不需要前后移動對準孔),也不知道為什么他突然聲音提高八度用質問加反問的語氣說,“靠緊能行啊?!這幾個孔又不在一條線上!”。。。然后非常激動地拉著我去前一道鉆模的工序說里面可能有鐵屑,這幾個孔如何如何不在一條線上。。。
i [3 Z1 o$ D$ B2 D/ k我當時就懵了,且不論答案一聽就扯淡,關鍵是剛剛才說在一條直線上的話轉眼好像沒發生一樣~~~不過第一次我只是定性為每個人思路不一樣打個哈哈過去了。
d2 e7 l. j4 c$ H6 j& _$ v 第二次我看到攻絲的絲錐晃來晃去,我就認為這種攻絲下去怎么會保證攻絲質量,按照我最樸素的想法就是肯定要一點都不晃動的才能保證精度,結果兄臺和之前同樣的語氣來一句“不晃能行?。?!不晃就斷了!”(聽完后當時八九月天我那汗如雨下的小臉蛋啊~~~)恰好這個廠里老板口中三位技術能手的另一位老師傅在旁邊,他說“這是自由定心,有彈性轉下去會反轉”(好吧,這個回答還像那么回事至少聽起來有點道理)
! D' K, J" w5 m0 V
7 C1 A7 a# q5 o8 [) [, U4 X( y) j0 { 兩次提問后這位質檢兄臺好像開始對我不那么熱情了,我徹底成了他口中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人,說我老是問一些奇怪的問題。。。
7 l; b* W( p: e+ G
* H1 f) _! b" C. ~* ~' p. A* R 如果前兩次有點難為質檢,后來的兩三次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身邊所有接觸的小廠,因為不僅僅是這個廠,還有其他很多廠都差不多。那天加工中心上打的通孔怎么都無法過通規,這位兄臺下結論是鉆頭磨損先讓操作員把鉆頭前端全部磨掉(這個廠的質檢員是可以不經過任何人直接讓操作員按他的想法辦事,畢竟小廠一個人當多個人用又是老板近親,大家都習慣了),鉆出來的孔還是過不了通規,又換了一個新鉆頭還是過不了通規,老板逛車間也來了,大家一籌莫展,這位質檢兄臺一本正經很專業的樣子開始說,我的意思呢建議用大一點的鉆頭打或者把鉆頭修偏一點,具體什么原因這么做也說不出來,就是簡單的想法過不了通規就是孔小了,孔小了就鉆大點,老板表示同意,質檢兄臺馬上去磨鉆頭。正在這個時候,我拿起通規端詳一下然后從孔的另一端順利插過來了,空氣瞬間凝住。。。(這位干了6年孔質檢被奉為骨干的兄臺居然不知道檢驗的時候要排除毛刺的干擾,過不了通規是因為他通的那端有毛刺,那么這六年這個廠都是怎么過來的?)
' P2 }' l U4 g( z* @. w: w/ y7 i; `# M3 }( b9 e4 V( N4 A. y
這位兄臺還有諸如看到操作員擰緊刀柄來一句萬一女人干怎么擰得開不需要擰那么緊之類的神論,操作員也是老實巴交就沒擰那么緊加工中心上鉆孔鉆著鉆著鉆頭縮進去刀套弄壞了,甚至工裝設計有漏洞偶爾出現次品說外貿公司那邊發貨前沒有再檢一遍(我心里萬馬奔騰就想,到底誰是客戶?。!?。/ Y. A0 s) T% u& o' W- q
" D! P: H0 }3 b7 X4 e
我寫這些故事可能有點冒昧,怎么能用幾個人幾個廠就把行業定性了呢,也許我真的小題大做了。如同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柔性攻絲一樣,下面幾個朋友說沒聽過。。。機加工鉆孔攻絲就那點東西,如果不是系統性原理性對一種工藝有全面的概念,是不是以后別人問起來也就是一句“我們干了幾十年了,你還是外行”這樣搪塞過去?又或者碰到新的問題就是手足無措然后總是以一句沒你想得那么簡單輕蔑的帶過?
: @+ b; X3 X0 M5 _6 I8 T5 i+ H
有人說,一個團隊的高度不在于最厲害的人有多狼,很可能是最弱的隊友有多豬,這句話以前聽著很爽,后來還是鉆孔老師傅的話讓我體會到了深層的某種心酸,我提到廠里的加工中心根本就沒有發揮作用,四臺買來后主要是機床廠家調試的時候讓把批量大的一個型號工件編程好然后每年做三個月就停在那里了,因為廠里沒人會編程,老板派去學的三位骨干一個都沒學會又不想請專門的人,有很多次著急還是我編的程序,他說“這一點你要理解,大家文化太低,就包括我做的鉆模,你就算問他們為什么,他們也說不出來原因”。機械行業很多本來就是為生計奔波的蕓蕓眾生,簡單的勞動換取微薄的收入卻支撐起了全社會的物資,不能要求也不敢要求大家的素質多高,所以有人說中國制造業的艱難,我想更多的是時代是這一輩人的艱難吧。。。$ F. X) T s3 t$ K) |0 q
6 R1 ?) L v. ]* X! {+ J 帖子寫完要有點現實意義,對于老一輩我們沒有什么要求也沒資格要求,畢竟當年的學習資源有限,主要是給年輕的朋友們尤其是沒有進入大公司只是在底層工廠混飯吃的朋友們,避免走太多彎路:. X: ?1 l# `9 J" k) l
3 g+ X9 N) N' H. Z( }5 l5 e 首先,知識是沒有捷徑的,而理論知識是否豐富和扎實直接決定你能否在實踐中舉一反三,沒文憑不代表就要拒絕讀書拒絕學習,學生時代或許貪玩或許條件有限或許一時不成熟錯過了機會,但是人生真的太長了,很多人大學畢業就不學新知識,而一個初中生一直保持學習最后無疑遠遠超越這個大學生,如果因為個人原因沒有受高等教育,那么更要勤懇把之前的知識補起來,就如同我之前帖子寫的,數控是西方的東西,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上,如果搞數控不具備相關數學知識點比如坐標系,那么學起來一定事倍功半甚至很快到達天花板。
4 N4 d. U* \3 a3 \/ ^- I$ j1 [5 U M- z% z% s5 T* Y
" Y% u, w8 L0 d1 F 其次,客觀看待自己所在廠的水平,自己學會結合網絡搜索總結和提煉從根源上找到問題。我們普通中小微企業活躍著很多完全白紙在完全實踐中完全靠工作中摸索自學成才的人,知識非常分散,而且還存在著很多誤區,比如鉆頭2.9打出3.2的孔,于是頭痛醫頭就改2.6、2.7的鉆頭打,比如為什么要用浮動頭攻絲,很多人只知道這樣不容易斷,然后呢?(可能舉這種例子有些人都覺得不可能有這樣的廠,但這確確實實在于很多的小廠里),通常變一點就又錯,所以年輕朋友遇到問題要多想想為什么,從根源把問題找到,現在求證方式多種多樣,哪怕自己不具備足夠的知識面對別人的話馬上能有個基本的概念但是可以保留一點懷疑態度,網絡很方便你問完一個問題后去網上查,看十篇八篇文章帖子,基本上真偽就出來了。, A& m* l+ a, S: w! g% s
, D/ I' E7 g$ q: z, n* P0 x
- Z3 p. m+ T. i. `- R 第三,知識的系統性和精確性。我們在實踐中往往掌握只是一個特定環境下的點,很可能這個知識點本身就有問題,比如2.9的鉆打出3.2的孔,到底造成這個問題的可能性原因有哪些,梳理下來幾個主要的方面,一個個去排查,而不是換個小的鉆頭了事。2 h, c2 {, h7 G' w
; C$ I/ s9 a1 q) b
0 q4 d9 F R9 T% X4 O4 L; \& v" f g! }) X-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