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MOLDMAN 于 2018-12-14 11:10 編輯
8 g5 q, g( u4 S: Q$ L; \0 \1 {& }
+ v' p |( J \( p! B( J( p說下我的展開經驗,供樓主參考。我是做高低壓配電柜殼體的,和樓主的調壓柜類似,只是我們的精度要求相對較低。7樓回復的折彎系數表,很清楚的表達了展開扣除量與下模寬度有關,對零件成型的R角也會產生相應影響,但我門的產品相對調壓柜來說是更粗曠一點的,所以在設計時并不會考慮R角的大小。(而且設備也是相當簡陋,能折彎就不錯了,下模就一套,你還想換圓角?如果我想,就是想和車間的工人師傅們干架了,我又是猥瑣多病的身軀,哪敢這么做)+ P5 z9 U. n# F# U# Z! ]
/ N' Y7 T. L7 Q1 W先拿樓主的一個展開示意說,我覺得既然用CAD了,初學完全可以考慮把材料厚度也畫出來。
7 \% j: {, U! G. @9 L2 N/ q橫平豎直的很簡單,用多線段按尺寸畫出外邊,然后偏移材料厚度就可以了。零件截面不能選太大的,用這個就挺好。
/ d% M' V/ F: ~0 M& X( u0 y5 a7 `: }
/ o* C* f$ ~; _5 X這么做的話內邊尺寸也很簡單的可以標注出來。下面說下我的計算公式:; A; c0 ?) Q# ]
展開尺寸=L-折彎數量×扣除量(K),以我的1.5材料的扣除量為2.4為例9 J1 f7 R) Q0 X5 v9 Z8 C
(40+100+50+15+24)-3*2.4+0.6=222.49 c+ o$ S. ^* J
括號內理解,是'L', '3'是幾個意思?不是明明4道折彎嗎?最后還加了個0.6又是什么鬼?
: a$ L4 s, t/ E+ H) S' D開始我也是這么想的,不過在多年折騰以后,也算搞明白了,得從單獨一次折彎說起。不過好像這論壇的積分只跟回帖數量關聯,所以我邪惡的想再用一樓來解釋:為什么最后要加一個0.6?2 ~7 j4 e- y, V% g" T& R
% i* a {, A) Y3 ]8 ~
j. t; M! H+ M j# T1 Z
' c% c9 a7 I5 z: b+ s! [# p6 j- a3 p: Q1 Y9 ]% C/ m
# o, i, G# o$ f) v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