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easylife

機械硬盤---討論

[復制鏈接]
41#
發表于 2009-2-2 12:01:00 | 只看該作者
個人認為,將來機械盤的發展,不會再是無休止的發展磁盤存儲密度,也是在現有密度上,降低功耗,全球都在提倡綠色環保。
4 I3 p7 p5 H( N9 Q. C- @1 L另外,我覺得磁盤的散熱一直是個難題,不知道樓主有沒有在這方面做過研究,或者有相關的資料?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easylife + 10 感謝參與!

查看全部評分

42#
 樓主| 發表于 2009-2-2 13:38:4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紫木棉 于 2009-2-2 11:57 發表
$ B, V; M: a- E( S4 A2 D" h機械磁盤在最近十幾年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但就是這樣的發展,磁盤也沒有把磁帶機掃入歷史的垃圾堆里,直到現在,磁帶機依舊在不少地方發揮作用。所以個人覺得,即使將來固態盤發展到高水平,也難以全部替代機 ...
0 o  M5 R( T1 \# X
+ l; b$ B5 x4 p; Q1 @+ Z
同意您說的 "即使固態硬盤發展到高水平,也難以全部取代機械硬盤"。機械硬盤由于其單位存儲價格的優勢,應該能繼續在大容量,低讀寫速度要求的場合得到繼續應用,如帶存儲影片功能的機頂盒,個人作為高清電影儲存設備。' E- f) h' L, Y. Q  }
但大家目前關注的焦點在于將來存儲界的老大位置仍然是機械硬盤呢,還是會被固態硬盤占據。不知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 ?/ R6 Y( n6 r. z, o+ f( e4 A
5 K# G/ I/ v! W. y/ n7 ]' l! R, z4 }另外,能否詳細解釋下機械硬盤"單位存儲體積方面"相比固態硬盤的優點?
$ U. T! s4 X- l, q
% L" i9 `3 K  e- h0 |[ 本帖最后由 easylife 于 2009-2-2 13:41 編輯 ]
43#
 樓主| 發表于 2009-2-2 14:34:2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紫木棉 于 2009-2-2 12:01 發表 ! ]( t* R' E4 s8 }7 q
個人認為,將來機械盤的發展,不會再是無休止的發展磁盤存儲密度,也是在現有密度上,降低功耗,全球都在提倡綠色環保。! x9 J" @. ~/ S* e8 D
另外,我覺得磁盤的散熱一直是個難題,不知道樓主有沒有在這方面做過研究,或者有相關的資料 ...
6 a6 }; f2 p! d+ s4 Q3 R/ ^

9 J/ p& Q* T1 ~5 K密度提升的追求是不會止步的,因為密度的提升能顯著提高讀寫速度(尋道時間降低),而且也可以減少盤片數量,以及硬盤外形尺寸。- K9 B1 c* O4 @1 U+ |
關于功耗,工程師們也做了不少努力,如在機器處于待機或者休眠狀態時將磁頭歸位,這樣音圈馬達可以停止工作。甚至可以停止主軸馬達的工作,整個硬盤處于不工作狀態,系統召喚時再花幾秒時間啟動至正常工作狀態。 其實從設計上有降低功耗的措施,如音圈馬達設計,選用Kt高的磁鐵,這樣驅動磁頭臂組的電流可以減小,但硬盤成本會增加----磁鐵不便宜。
0 d. O2 Y3 Q; f/ z. p+ t1 V4 c- X0 [# p% `5 b0 y
磁盤的散熱,個人認為主軸馬達是最大的熱源,機械結構決定了散熱問題很難解決。每年全世界花在硬盤散熱上的錢確實不少,這也是機械硬盤一直為人們所詬病的原因之一吧。
44#
發表于 2009-2-2 21:52: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2# easylife 的帖子

"單位存儲體積方面"——我原意是說單位體積的存儲量方面,傳統硬盤還有優勢。
& ^4 T$ Z' {/ p9 N" ]0 L; V) Y$ e但這個可能是我計算有錯誤。
1 h* v( T& U$ K我剛看到年初有廠家發布了256G的2.5寸SSD硬盤,而目前2.5寸機械盤的最大容量為500G。通常2.5寸SSD盤和機械盤大小都約為70*100mm,但SSD稍薄,約為10mm,而機械盤約為15-16mm吧。實際上單位體積存儲量上相差不大。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easylife + 5 感謝參與!

查看全部評分

45#
發表于 2009-2-2 22:23:47 | 只看該作者
存儲界的老大位置,我認為3-5年,機械盤的老大位置還是無法撼動的。畢竟一個事物發展較長時間,比較成熟后,要想完全替換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如同Windows的位置,現在Vista系統的盜版遍地都是,但很多人還是會選用XP。
2 E, u& B) N# T/ q+ ?# n. H) G現在隨著互聯網、多媒體、大型計算的發展,對存儲的要求非常大。目前市面的主流存儲產品,包括IBM、HP、EMC的很多大型存儲陣列產品,都是采用機械盤,通過RAID來提高機械盤的讀寫速度和可靠性。當各個網站、計算中心成熟運用這些產品后,在能滿足應用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去更換。: Y9 |: V, w/ m0 z
SSD盤的發展這幾年確實非常快,單個顆粒的存儲量越來越大,價格下降也很快,相信10年內即使不能做老大,也能和機械盤平分秋色。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easylife + 10 感謝您的精辟見解!

查看全部評分

46#
發表于 2009-2-3 01:23:44 | 只看該作者
呵呵,看了下受益了。
47#
 樓主| 發表于 2009-2-3 20:58:5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紫木棉 于 2009-2-2 21:52 發表 : z1 w; J7 k. v6 G
"單位存儲體積方面"——我原意是說單位體積的存儲量方面,傳統硬盤還有優勢。
7 o- x* G5 @* O( q6 h! X7 s) f" V* Y但這個可能是我計算有錯誤。
+ v) m$ F0 u% P+ E0 d- P9 }我剛看到年初有廠家發布了256G的2.5寸SSD硬盤,而目前2.5寸機械盤的最大容量為500G。通常2.5寸SSD盤和機械 ...

/ }. K5 t$ O3 j2 W, H& N! J
5 s7 \9 Y  {% X& D' C6 |; {2.5"的機械硬盤單碟厚度是9.5mm, 雙碟13.5mm(?)
4 o* F7 N, n7 z5 P' E個人認為固態硬盤還是可以做得更小的, 目前只是為了便于筆記本廠商將其方便的安裝于原機械硬盤空間的位置, 保留了和機械硬盤外形一致的尺寸.
48#
 樓主| 發表于 2009-2-3 23:55: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紫木棉 于 2009-2-2 22:23 發表 * u% C* P5 m& e0 a7 L# W  V1 q* I' E
存儲界的老大位置,我認為3-5年,機械盤的老大位置還是無法撼動的。畢竟一個事物發展較長時間,比較成熟后,要想完全替換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如同Windows的位置,現在Vista系統的盜版遍地都是,但很多人還是會選用XP。 ...
0 a! }/ |) q  \0 _# G

% I. v# U3 Q+ H2 W" L+ `新事物的普及是需要時間的, 現在業界內大家普遍的看法是機械硬盤的霸主地位早晚要被固態硬盤取代, 時間早晚而已, 機械硬盤已經過了其輝煌鼎盛的黃金時期, 如今正在實驗室研究的熱輔助讀寫技術等不知是否能實現商業化, 機械硬盤發展潛力看來有限...
49#
發表于 2009-2-3 23:58:5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asylife 于 2009-2-3 20:58 發表 2 n. f: J4 f; I; a0 k% q

7 [+ r$ s' a) j4 e, }
; t5 |/ B7 t4 ^5 R4 N5 p0 b2.5"的機械硬盤單碟厚度是9.5mm, 雙碟13.5mm(?)+ O( }7 M  B9 o- D! O! f, E
個人認為固態硬盤還是可以做得更小的, 目前只是為了便于筆記本廠商將其方便的安裝于原機械硬盤空間的位置, 保留了和機械硬盤外形一致的尺寸.
7 P6 u. A0 F6 Q$ h+ ^$ m) [( D
9 |8 k) u3 \% M6 Z3 g
2.5"的機械盤最厚的地方有15mm,這是希捷250G的硬盤厚度,我測量過,廠家的資料也是這個數據。
8 V& j4 c; b4 b# Y' Y* h+ B今天看到了一個目前我知道的最薄的2.5"固態硬盤,Intel的產品,主要用在筆記本方面。大概只有6-7mm厚,外殼應該是合金鋼的,很薄。3 ]! s. U) V- W& r
32G的容量,主板上雙面焊有20顆存儲顆粒,而且主板上的FPGA邏輯芯片很小,但性能似乎不錯,讀寫速度分別為250MB/s和170MB/s。
8 J. a/ H6 y* D2 |- u7 W' N不過,這個價格實在是貴得嚇人,6600多人民幣,206元/G,就是十年前相同容量的機械盤也沒有這么貴。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easylife + 5 感謝參與!

查看全部評分

50#
發表于 2009-2-4 00:05:2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asylife 于 2009-2-3 23:55 發表 ! b/ g, d3 [& R

0 T! Y1 l# b* \0 V# _$ O6 |3 ^5 M- H" j& k) G1 L1 J% u2 F9 m% E
新事物的普及是需要時間的, 現在業界內大家普遍的看法是機械硬盤的霸主地位早晚要被固態硬盤取代, 時間早晚而已, 機械硬盤已經過了其輝煌鼎盛的黃金時期, 如今正在實驗室研究的熱輔助讀寫技術等不知是否能實現商 ...
/ X9 o* C8 }& A5 Y6 \5 u
& l' B0 [9 [! y7 \* j7 X
“熱輔助讀寫技術”——能否介紹一下這個技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 22:04 , Processed in 0.08178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