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8610|回復: 14

吸引人才面臨三難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8-10-15 15:09:20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遠祥 于 2018-10-15 15:10 編輯
: V( \9 C+ k1 M- u0 ~2 E
* K" L. n2 m# E0 G* N& I+ U最近領導在在開會時,老給我們敲警鐘!說是他這段時間招聘的人員都是研究生,本科生都很少,以后都是高材生的天下,我們這幫人,特別是新入職不久了,再不努力就會被公司淘汰掉!- |5 w1 E' I3 r: |/ n

) W. {% A: Z$ C! C這話嚇唬新人還是挺有效果,但像我們這種老油條,也就呵呵了!因為市場是這樣的:人才的引用是有三難得!" n+ y  p- T% k- s/ C: f4 w+ m

' P( H" ]/ d! ~' F8 W“想給高級技術人才多發錢都不行!工資總額這一條就卡住了。”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勇感慨地說,央企工資總額受限,住房、獎勵也有限制,他們招一個博士生能給出的年薪大概二三十萬元,而民營企業年薪能給到四五十萬元。7 V/ A. X( X/ N  N' ~

* d* p& u, I, V0 f& m/ p- J9 B我們不缺錢,也不要稅收優惠,我們要的是政策,能招來人才和項目的政策!
1 {# I0 s( D1 q& H' W' {" ^) @劉勇的煩惱,在央企中并不鮮見。
: ^+ e1 N$ C. l
( _- c5 Z7 Q0 E: r% a  h2 y不僅是央企,制造業企業普遍反映,技術人才需求缺口正越來越大,招攬人才面臨“三難”:, o: h- c2 T0 Q, ~
, t: U. Q+ W) R* w
——找不到。不少高新制造業企業反映復合型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匱乏。
, c4 v, p) P/ H9 G! p* X“懂機器的不懂軟件,懂軟件的又不懂機器。”廣州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杜呈表反映,智能裝備領域復合型人才稀缺。( x' Z% y" U) g) S/ O$ }: V% f

+ {4 W' k2 n3 w  j. q“既懂算法又懂軟件的研發人才,在半導體行業非常緊俏。”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已成為掣肘國產芯片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9 Y; D7 V. y, s7 ?7 r) Q0 t" Z5 s5 L
7 R. C  p3 {2 s& S* Q) t
“由于教育培養上存在偏差,從事基礎研究和高端研究的人才較少。”廣州賽萊拉干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秀忠說。5 d- C) b: x5 S  n
0 V* x  K4 U  j
稀缺的不僅是“掐尖兒”的人才,還有“中流砥柱”——基礎的技術人才。" {3 d# u* g8 W! h% z
1 a; J7 b9 Y8 S
從事汽車車橋生產的青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張曰宗告訴記者,車橋行業技術人才不屬于高端人才,卻是對產業發揮支撐作用的基礎主力人才,這方面人才十分緊缺。
& ^$ ^9 S# C. I, A7 e$ h
" F/ r, O& G! ~/ G# [“技工缺乏的后果可能與缺高端人才一樣嚴重。”山東世紀陽光紙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增國也表示,企業現在面臨技工斷檔問題,只好跟高職、技工學校合作辦學,為部分學生提供助學金來定向培養技工。
* V  f0 {* V; l, M
" m" T: T( M8 Q9 _. }8 D——招不來。在不少領域,研發人才、技術人才不是沒有,但很多制造業企業面臨著招才難的困境。8 t. I+ h! X5 f8 X5 e
廣州華睿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君友坦言:7 S# I$ i. r) |8 n- i- P' b: F5 [
/ ?3 @; X2 a4 M: r
想掙錢的都奔房地產、金融去了,奔制造業的少;一流的設計師、研發人才去高校,二流的去設計公司,三流的才來制造業企業……
+ D- s: Z/ H. j9 |% b3 i招不來人才首先是行業吸引力不夠,薪資缺乏競爭力。6 M, m- D# M- k, x+ w; ~

; x0 P/ w( R2 k. ?企業想引進高質量人才,沒辦法跟大學、研究所競爭。他舉例說,應屆博士畢業生在他們公司年薪20多萬元,但去深圳的研究所可以拿到35萬元以上,而且企業的科研環境以及大項目數量等資源配套也往往不及科研機構。
6 a- F! b+ |( `3 b* ]8 A* Q. A4 j# U6 W; n" W$ \3 ~; T: ~" Q
其次,一些人認為從事制造業社會地位不如互聯網等行業。- y/ x& o1 i, ^4 A7 `
' w7 V6 I# I$ w7 B- L
山東晨鳴集團控股公司副總經理王全國表示,一些有學歷的年輕人不愿在制造業當技術工人,因為技術工人晉升通道偏窄、成長激勵不明顯,同時社會上一些人對技術工人還不夠重視。“比如學電子的高層次人才不愿意到制造業,寧可去移動通信企業,其實我們車間現在工作環境也不差啊。”
0 v; u  o/ _$ x+ @+ q' G
. i: ]' n/ L0 v+ u0 l  Y9 o+ j8 X此外,技術人才、高級技工培養周期比較長,有的需要幾年時間的學習磨練,讓一些年輕人望而卻步。3 Q! L! c$ b2 O' R/ ]4 `0 n/ i
8 S/ m) p  V) \2 h$ S: r9 P
廣州敏嘉制造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龍軒說:“先撇開薪資不談,機械行業不干上三五年根本就入不了門,有多少年輕人愿意沉下心來邊學邊干幾年?”8 R% j: g) q# p5 I
+ ]; d1 T: y% @6 x3 R0 r7 o
一些企業所處的地域也成為招攬人才的障礙。
- ^" R# L, U7 y9 y2 J- t0 k: C1 k( ^0 w3 Y5 N0 D" q& J, ^
“最近一、二線城市招攬人才如火如荼,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更不愿意來三、四線城市了。”位于山東省壽光市的康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偉表示,公司只好“跟著人才走”,在青島、大連、武漢等城市建立研發中心吸引人才,結果人才是來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企業成本增加不說,遠距離還造成生產效率降低,尤其是研發脫離現場生產導致生產問題增多。
( ^# t/ @# F$ I0 ^) x9 `/ f* r  h( @8 a! q
——留不住。人才流失也是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 y# e& T- J8 a+ x技術人才容易被更高薪的互聯網等企業“挖角”。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技術人才、技術管理人員流失很多,沒辦法,去一些互聯網企業年薪立馬翻番。”
! A) ~( ]5 H; t/ k0 I
5 V" `9 m# ~. T國企也不例外,不少企業反映工資總額限制影響了給高級人才的待遇。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在工資總額限制的情況下,如果對研發人員投入多,就會很大程度影響企業的當期績效,同時,如果開辟新的研發領域,原有領域的投入就會下降,從而影響這些員工的積極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8-10-15 15:20:56 | 只看該作者
“先撇開薪資不談,機械行業不干上三五年根本就入不了門,有多少年輕人愿意沉下心來邊學邊干幾年?”% M" X$ Y& X' {8 G# S/ W: r0 U
我感覺這個社會環境離不開薪資,所以就沒法談。環境不變(住房、醫療、教育等等)一切免談。必須再大變
  Q  ~) F5 J8 w/ f' t3 `2 e
3#
發表于 2018-10-15 15:22:42 | 只看該作者
留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和企業做得在好,丈母娘說不好,就不好;人才引不來,留不住。
' z3 B, X/ w' p9 o- W* G% b- d" i
# U3 r! x, N9 e# t; T
4#
發表于 2018-10-15 15:58:37 | 只看該作者
開不出高工資,其他都談不來了。人才也要成長過程也要生存,也要面對各種各樣需要花錢的問題,而且成才有一個過程,還真以為跳龍門呢,跳過去才給高工資待遇?
5#
發表于 2018-10-15 15:59:23 | 只看該作者
工資高,還怕留不住??歸根結底不就是工資低了。
6#
發表于 2018-10-15 15:59:33 | 只看該作者
大企業有限額,不好給高工資;小企業、私企舍不得給高工資
6 R; q/ W% R! z3 i' e  l7 \人才轉行、人才流失不嚴重才怪
7#
發表于 2018-10-15 16:18:21 | 只看該作者
機械行業是人員流動最大的行業     
8#
發表于 2018-10-15 16:18: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3983596 于 2018-10-15 16:27 編輯
# G& t5 O' e3 e& b9 n
9 E; t$ e( ?0 l6 d0 N+ ?7 q$ m招到人才,留住人才,還要控制成本,此題不好解。
5 S  n  q+ K9 w/ b# n人才總是朝著待遇高,福利好,條件優的地方流動,不是沒有人才,是人才到不到你這地方來的問題,與其說是人才競爭不如說是待遇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企業的競爭。! e1 t! v3 k* g0 R" o6 b1 g& p
9#
發表于 2018-10-15 16:19:49 | 只看該作者
硬要求企業開出高工資也不現實,制造業效益不好,拿什么開工資?以目前的形勢制造業想留住人才要靠政府,既然在金錢方面無法滿足人才的需求,那就應該提高其他方面的福利待遇,比如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生活補助,現在企業的五險一金那點雞肋已經留不住人了,再不增加福利待遇怎么可能吸引人才呢,政府如果不想制造業垮掉,就必須出點血留住人,近些年光顧著給自己手下的公務員教師軍人加雞腿,就忘了我們這幫企業員工嗎?
10#
發表于 2018-10-15 16:23:47 | 只看該作者
廣州敏嘉制造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龍軒說:“先撇開薪資不談,機械行業不干上三五年根本就入不了門,有多少年輕人愿意沉下心來邊學邊干幾年?
6 n6 A; I2 q7 W' P% f2 L: n這句話確實是大實話,機械行業不干上三五年根本就入不了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1 03:04 , Processed in 0.06860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