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傳送門:
' S- x7 z4 D; V+ }2 G, u【魍生技】那些年走錯的路——學生時代
0 ^' A8 x' u+ X' f1 a% ^8 Ghttp://www.ytsybjq.com/thread-803122-1-1.html
4 t. j$ N: A* i* N6 F8 L a6 b0 K(出處: 機械社區)* B) ^# A1 v$ e1 E
, o7 |* `1 ~2 z' s' t1 [# u9 S 人是很“社會”的動物,從單細胞階段就開始“接觸”社會了。但是,如何步入社會,用怎樣的身份和形式都有很大的區別。問題太多,所以還是抓幾個最有代表性的問題來聊聊:
2 Y* y3 s& B5 \8 K# C
0 a/ b* c+ H6 }9 \9 v- m6 I 1、是閉關修煉還是打怪練級?! ?4 `+ ^6 s/ Z" Q5 a
雖說是個喘氣兒的都能明白,能力遠大于證書,但是——連證書都沒有,憑什么讓我給你測試你能力的機會。尷尬了有木有?所以,在保證專業能力的大前提下,一線人員建議到專科,技術類的建議本科起步。這個在兼HR的時候深有體會,基本上也算是業內的共識了。
4 _3 u6 O$ _; c 但是工程師該不該讀研?研究生該不該當工程師?——這個問題反倒不是那么簡單了。細細掰扯一下:橫向來看,機械類工程師是個低收入群體;縱向來看,機械工程師的職業前景比較弱勢。如果沒有經濟壓力,沒有厭學情緒,我還是建議大家去讀研。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本科階段學習的是“解決方法”,也就是說,本科學的還是技術的應用,而不太在意技術本身;研究生階段學習的是“思維方式”,不但要解決問題,還要選擇最優的方式,而保障的前提就是——真正從技術原理層面了解技術的本質。如果你接觸過研究生段位的工程師的話,你就會發現,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其他工程師是不一樣的——如果說本科階段還停留在高中數學的思維模式下,研究生就真真正正能把高數、現代、概率當作“武器”來使用了。用“過來人”的上帝視角去回顧過去,如果在學生時代能再堅持一下,讀個研究生,我的世界就會是另一番樣子——至少不會再簡單的因為學歷原因,被喜歡的職位拒之門外。/ {( ]' |, j- E6 L
) E( |; \' c3 ~1 F 2、創業還是打工?% Z4 P# W1 t( e' Z3 m* S# I$ x
大佬們一遍一遍地忽悠年輕人去創業,但結局呢?創業失敗的悲慘世界被世人選擇性地無視了,至于成功的?在成功的苗頭露頭之前就被大佬們用“天使投資”或“克隆”模式據為己有了——我們不生產創意,我們只做創意的最終持有者,沒有什么是一摞票子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摞!如果不是豪門大戶出身,不是自帶窺視內心的技能,初入澀會的騷年們,還是盡量不要去創業的。(當然,有好的點子,還是可以約上好友,辦個小工作室的,不過要先把未來可能出現的“暴利”先分好——親兄弟明算賬才是王道)2 j" m! J* U0 p1 S* F
進大企業,工作一兩年,接觸到技術、管理、采購、銷售之后(未必要親自上陣,但要近身了解),可以開啟你的創業之路了。創業實際上是個很私人的事情,我當年也曾興致勃勃地殺入創業圈子,只不過鎩羽而歸罷了。只能說創業這東西,一定要記得——自己的買賣,自己不上心,旁人誰會在乎?小打小鬧的創業有時候不單純是為了成功——得到那份“為自己而努力”的心態也是好的——權當是心理安慰吧。: F5 @2 D9 p( e
* `% N6 ]: D l5 m& m7 T% r% o
7 }, f* W0 L! w' t9 S5 w 3、哪類企業適合我?
; p; x2 h9 R; j( ?. G 這個話題還是頗具爭議的,畢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這里僅代表個人觀點(說得好像在別處就能代表別人似的)。
: q/ D: `4 L6 `) E 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首選都是進外企,最好是高層是純正老外的那種“純”外企。不用擔心拖工資、欠保險等等煩心的問題,又能接觸到正規的企業管理,可以為以后轉管理崗位鋪路。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外企用人是“螺絲釘”模式,按部就班即可,很少能接觸到多方面的工作。比如畫架子的就畫架子,絕對不會輕易讓你去畫齒輪,這對個人的成長也是一種束縛。: ?% t# F8 v$ h7 t, a8 O3 B( C5 h0 X
國企是個神奇的地方,甚至比社會還社會。如果沒有人脈關系,不建議在里面停留過久。國企也能學到比較正規的管理模式,還能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要把國企中的這四個字說明白了,A4紙5號字,湊成一套手冊的厚度都妥妥的),國企的設計崗位還是比較鍛煉人的,技術是一方面,在待人接物和抗擊打能力方面也會有顯著提高。; `, s' D! \5 k5 N5 T
私企就比較魚龍混雜了,絕大部分都不怎么正規,朝九晚五是不存在的,沒讓人一周上7天一般都算是老板開恩了,但對人本身的鍛煉是最徹底的。但私企的問題也很明顯——不正規。時間長了,自然思維定勢,發展的路就變窄了。
/ ?" r7 p, z7 H 在跳槽的道路上,一般的路數是畢業了通過人脈(學校的影響力、家庭的關系等等)進入外企和國企,磨練幾年后去私企拿高薪挑大梁。反過來行不行?不怎么行。至于原因——正規軍進游擊隊,不適應歸不適應,仗還是可以打的;游擊隊進正規軍,不但不適應,那種從語言到眼神的鄙視就……(請自行體會吧,實在想象不出來的可以看一遍《士兵突擊》)+ C. a1 {! T0 p, x1 i' {6 u9 U
" E- _0 s. j& U- q( l) X, K9 b. ]( o6 {. @
4、真假鍛煉 e, n: O* n0 Q: Z4 J
很多剛入職的童鞋會發現有個十分尷尬的問題——要不要去掃廁所(包括其他比較無法描述的事情)?一般而言,在外企,看看是不是有這樣的規定,外企不會大談所謂的資歷,只是按職位去區分工作。所以遇到需要你個人、長期去掃廁所的情況,那十有八九是被坑了。外企正常是有專門保潔的,即便需要辦公室人員去做,一般也是用值日表的形式,不會具體限制必須某個人去坐。國企的話,這樣的要求可能會多些,正常都是你的“師父”有打掃廁所的任務,然后自然甩手給你。這里你要明白兩個問題,會有掃廁所任務的“老”人,一個是喜歡“積極”表現的,他這么做有一定的目的性,另一種就是受排擠的。當然,只要真能把本事(假如有的話)教給你,這都不是事兒。
) T: f% F5 K# {8 y4 X* i 剛出校門的時候,就遇到了“掃廁所”這個比較尷尬的難題——作為心理潔癖男,自然是果斷的“匿了”。事實證明當時的選擇還是沒錯的,畢竟那個帶班的師傅也確實沒啥技術,能夠帶班的原因是365天×10小時的“執(sha)著(bi)”精神感動了領導。而入職一年半之后,掃廁所就成了日常,畢竟自中層領導以下,全員參與的項目,沒有什么好矯情的了。
6 h/ B j6 @/ w2 ]( h( ]9 i, C8 l$ g# Q
4 F0 `8 K! q; j$ k B
; T$ \; g5 l# N' C5 J6 g9 {后記:沒有那種書香門第的熏陶氛圍,也沒有那種仙人指路的幸運之旅,工農子弟們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的選擇+努力去面對這個風云變換的社會。十數年讀書生涯的努力,不過是試圖彌補“書香門第”的缺失,而無人指點的選擇更像是股市的散戶們,充其量不過是一場賭博罷了。不努力學藝,不謹慎選擇,生命里那些小幸運也沒道理去眷顧你我——我的青春已經逝去了,只希望那些青春正好的騷年們,能對得起自己的青春。以上。
% c( S! ]$ R9 I. f: Z# g: k, \# E2 X) U9 `# ?% s5 t1 ^ F0 N
`& U% v! G `' e
下期預告:2018年9月9日24:00前。
/ G2 o8 i4 Y6 }
7 b( T" M! j7 O2 ?6 `8 X- _
, D$ O d6 u, F, `【原創文字,謝絕轉載】
+ e1 Q8 b! g&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