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核心技術的大企業,好似虛弱的胖子,一旦摔倒,傷得更重。
昨天晚上,美國《財富》雜志發布新一期世界500強排行榜。
這份備受矚目的榜單,以營業收入為標準,規模越大,排名越靠前。
中國直追美國,卻也暴露了2大軟肋,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中國企業上榜數量再次增加。
今年中國企業達到了120家,接近美國(126家),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
1989年,中國只有中國銀行1家企業上榜。1995年,增至3家;2000年,增至11家;2014年,突破100家。2017年,達到了115家。
1.png (49.59 KB, 下載次數: 7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0 10:32 上傳
今年,又增加了5家,近乎“霸榜”了。
中國企業的排名,上升很快。
國家電網、中石化和中石油繼續占據第2、3、4名,其他中國企業,排名也在上升。
2.png (160.23 KB, 下載次數: 6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0 10:32 上傳
躍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八家都來自中國大陸。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上升175位),阿里巴巴(上升162位)、騰訊(上升147位)、山東能源集團(上升138位)、廈門國貿(上升134位)、美的(上升127位)、廈門建發(上升126位)和碧桂園(上升114位)。
無論是上榜的數量,還是排名,都表明,中國企業成長很快。
中國企業風光上榜的背后,也有隱憂和軟肋。
一是盈利能力堪憂。
先看整體數據,銷售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中國企業(5.1%,8.9%)均低于榜單平均水平(6.3%,10.9%)。
比如,同是汽車行業,上汽集團的營業收入高于寶馬集團,利潤卻是后者的一半;再看石化行業,中石化營業收入是埃克森美孚的1.5倍,營業利潤是后者的十分之一。
3.png (73.74 KB,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0 10:33 上傳
與自身比,也在下降。
銷售收益率:2015年為5.6%,2017年下滑至5.1%;
凈資產收益率:2015年為10.7%,2017年下滑至8.9%。
另有12家企業虧損。其他企業虧損就算了,排名第4的中石油也能虧損,本是“躺著賺錢”,現在卻虧損6.9億美元。
4.png (62.68 KB, 下載次數: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0 10:33 上傳
可能是中國油價太低了。
發揮穩如狗的,還要看咱們的銀行了。
中國10家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79億美元,不僅秒殺美國上榜銀行(96億美元),更是遠遠高于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利潤水平(31億美元)。
這10家銀行的總利潤更是占了111家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總利潤的50.7%;作為對比,美國銀行總利潤僅占126家美國入榜公司的11.7%。
二是產業結構堪憂。
在房地產、工程建筑和金屬冶煉等領域,美國沒有大公司,中國卻盛產。
如工程建筑行業的中國建筑,排名第23,金屬冶煉行業的寶武鋼鐵,排名第164。
此次,中國還一次性上榜了5家房地產企業,恒大、萬科、碧桂園、綠地等傳統房企均在榜。
5.png (132.01 KB, 下載次數: 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0 10:35 上傳
在IT、生命健康和食品等領域,美國有很多大公司,中國卻稀缺。
尤其在衛生健康、保險管理式醫療和娛樂等產業里,美歐、日本、巴西等國都有企業上榜,中國卻交了白卷。
最后,劃一下重點:
1.中國上榜企業數量超過美國,將是大概率事件。
從1997年開始,美國企業就持續霸榜,未來兩三年后,中國企業或將完成超越。
6.png (70.13 KB, 下載次數: 7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0 10:35 上傳
正如《財富》所言,“從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同時涵蓋了工業企業和服務性企業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其它國家的企業數量如此迅速地增長。”
2.中美兩強的格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雖然美國將丟掉數量第一的寶座,但企業的質量,太強了。
沃爾瑪、蘋果繼續分別穩坐營業收入、利潤收入頭把交椅。
7.png (95.84 KB, 下載次數: 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0 10:35 上傳
如果以利潤額排名,前20名中,美國占據13家。更為難得是,這13家企業,均勻地分布在科技、互聯網、金融、電信、制藥、日化等領域。
這就是《美國,為什么唱不衰?》的底氣啊。
3.中國產業的薄弱點,暴露無遺。
在衛生健康、食品生產加工和娛樂等領域,中國上榜企業一片空白。
食品還好說,衛生健康就要命了。
在《中國制藥業有多落后?真相比電影還扎心!》一文,局長介紹了中國制藥業的現狀,“世界500強”榜單,再次印證了這個事實。
從營業收入看,美國的輝瑞排名187,瑞士的羅氏排名169,中國醫藥集團排名194,比排名271的法國賽諾菲還靠前。
8.png (125.52 KB, 下載次數: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0 10:35 上傳
但只要看利潤,就看出的端倪了。
中國醫藥的利潤,只有6.9億美元,不到賽諾菲的十分之一,輝瑞的三十分之一。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制藥企業創新能力太弱,原研藥太少,只能賺點小錢。
中國制藥業與西方的差距,可能比芯片上的差距還要大。
4.中國企業,大而不強。
在《中國四大銀行雄霸全球,不是榮耀,是無恥!》一文,局長寫到,中國四大行雄霸“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并不能說明中國銀行業強大,而只能證明中國銀行業的貪婪。
同理,對很多中國企業來說,上榜“世界500強”,只能說明大,不能說明強。
央企、國企利用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自不用說,部分民企,其實也是占了“中國市場大”的便宜。
沒有核心技術的大企業,好似虛弱的胖子,一旦摔倒,傷得更重。
中興教訓,猶在眼前。
軟肋隱憂,不可不察。
正解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