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8-7-19 10:56 編輯 9 \3 R- m2 z! n7 ^7 f/ d- ?
* E9 `+ ~7 M; a: @# D; u3 R國人見面日常問候:“吃了嗎?”
+ P: k. |' o1 ^3 M+ [5 m. G- l
“嗯。” & M- M2 \9 X( ]% g( [8 E
“……” , l$ ?9 y2 P+ N
相視無言到空氣都靜止。
+ o. H% u1 b% t) @
和不熟悉的人無話可聊,雙方面面相覷,各自刷起手機來,這也許是大多數人的日常尬聊場景。 0 b; }; e% v+ p
有人說,“我沒有手機依賴癥,只是害怕和別人聊天”。
2 n1 }( n# y- F+ J. g* b9 g
也難怪,尬聊真的太可怕了。 ; R x. i n* E1 a. L( i, R& z( e4 r
讓人窒息的冷場在倫敦,流傳著一個據稱很有效的聊天技巧: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和一個人搭訕,從今天的天氣談起。
" B+ F6 s9 p) _2 c. v! Z2 s
這似乎是個好主意,結合所處的具體情境來開啟話題。
8 Y$ l+ {1 F, F# m( g& t1 X! a
但是強行借助情境開聊,仍然會使你陷入尷尬的深淵。
# S+ e$ Z |6 A( R9 a" D7 a3 U/ @
日常尬聊場景一:
. M) o- k0 \4 h- p
某日,你在衛生間玩著手機上廁所,進來一人,你定睛一看,是班主任,便慌忙收起手機,大腦一片空白。
1 ]0 e3 U. ~! W
“老師好?!?/font>
* x0 A& j4 n# K- h; j
“嗯?!?/font> ) i8 w" M: g" y* _
“老師,你也上廁所啊?”
# P! ~2 @, u N6 _0 `
“……”
3 s9 @6 M* t7 i
空氣突然安靜,你內心奔騰過一群馬,并在心里狠狠抽了自己幾耳光,覺得不合適,要打破沉默。
3 M) a0 | w; N# |% ^. P6 i
“老師,要紙嗎?” 0 L) d d3 q. d% Y; W k
“……”
; O7 I2 m) }! U7 m
此刻,血液都凝固了。
4 E8 {+ {6 `. E9 g# v; C1 [0 _; ~
這種似曾相識的場景,也許還頻繁地發生在和上司、同事、朋友之間。
- o& @/ j& j+ @1 f6 @- B
總覺得有人期待你說話來打破僵局,所以想方設法活躍氣氛,避免冷場。 % T- H7 [4 J) ?5 ]& `* W
在冷場中覺得尷尬,同時覺得別人也會不舒服,實際上就是心理防御機制的“投射”。
) f4 ~8 t! J; @$ A6 l
把自己的感覺投射到別人身上,才想要不斷的找話題,刷存在感。
1 c% |# y/ { D
但其實,不在意冷場才是避免尷尬的第一步。 1 G% w# t7 X. Z7 M& ~- e
當場面陷入寂靜時,不必坐立不安,也不必挖空心思尋找話題,你可以選擇沉默,也可以開發新的聊天主題,但千萬不要覺得“我必須是能找到不冷場話題的那一個”。 $ v: V' x$ s6 O4 k: I( T: i
很多時候,比話題先冷掉的,是你的“太用力”。 ; j9 @! i$ [' M. b: V3 j5 P
日常尬聊場景二:
+ [0 ^% x% l- N7 k# w8 f; D
一個朋友說她有天想吃蛋糕,走進一家店,售貨員好像是新來的,有點不知所措。
1 Z6 U6 G H, A6 J+ {) Q
到了冷藏柜前,不知道從哪款介紹起,店員面帶微笑憋得滿臉通紅: 6 ~- J* m/ C: p: b! E; w$ e. R
“您好,這是蛋糕。” % k$ t: J, c1 v* Y1 ]! h
朋友后來說,那一刻她想起了之前看電視劇《新版紅樓夢》,畫外音說,“這是賈母在下轎子”,感覺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
( n) Y1 u! L. K# Q) h
她覺得回復那個店員“我當然知道這是蛋糕”好像有點粗魯,于是沖著蛋糕說,“幸會幸會”。 " Y* Q, D4 O; W V, w
這種事情在半生不熟的人之間最容易發生,想套近乎不知道從何說起,心理準備過度,反而弄巧成拙。
@# D4 s) x3 l
在陷入尷尬的千鈞一發之際,你可以選擇主動轉移話題。
. ?, f/ f2 G. B. H$ B$ v
再比如,和熟人之間,不要吝嗇你的贊美,稱贊對方的某些優點,作為對其稱贊的回應;
' g t0 x* N, V x B6 a8 u
跟對方分享一些最近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讓氣氛變得輕松愉悅起來; ) ]6 z& C# G3 k
想一想此前你們聊過的關于對方的話題,再次詢問表示關心,以拉近距離…… & `' e! u* ]! ^" c
切忌用力過猛,要注重的是說話的質量,而非數量。
9 _ L- F; p/ h0 L0 ^0 I
日常尬聊場景三: 3 B$ W! E+ C3 N
同學聚會時,總有些人喜歡抖機靈,嘴比腦子快。 0 [+ }2 ]0 S4 _/ ] U3 I3 e9 Y) p9 V
一高中同學至今單身,在飯桌上感嘆:“后悔沒早戀,一直單身到現在。” 2 |( ^; m- |5 C8 X. [# r
一同學:“沒事,還有機會黃昏戀?!?/font> & n v5 f; ]/ x* l: M
“……”
5 f, n9 `0 R* b$ s& S
一眾同學安慰的話還沒說出口,場面陷入寂靜。
- L/ V) r/ H4 k
沉默發生后,如果你有十足的把握,當然可以選擇轉移話題來調節氣氛,否則還是不要硬抖機靈。
/ S& x+ X5 \% M: x5 [% h0 c
思想家史蒂芬柯維說,聽比說難上百倍。 . P/ `* h# Q: p: @3 ]# L
我們被鋪天蓋地的信息包裹,卻總會忽略身邊人通過交談傳遞出的情緒信息。 / c( u9 |4 X! _, d0 H5 n, I
說話不走大腦的杠精們,同樣也是煩人的“話題終結者”。 5 U% i4 J/ v$ J4 `' _% R5 ~6 e
——“你有沒有看過《XX傳》?我感覺拍的還不錯哎!” . M; ?* \6 W, ~0 f( Q
——“不就古裝瑪麗蘇嗎?都什么年代了你居然還看這種電視劇?!?/font> …… ——“哇,我覺得這個歌手唱的實在太好了!” E2 z+ W( A4 k2 j% u
——“就會飆高音也是挺沒意思的?!?/font> …… ——“哦原來你們南方都是只吃甜豆花啊,我們一般都是吃咸的?!?/font>
3 Y1 |1 b2 x, x7 D
——“也不知道你們怎么咽得下去。” …… ——“嗯我覺得這家店挺有自己的想法,餐具啊、菜品都很精致?!?/font>
. H/ e/ ]4 d; H5 ?
——“哎算了吧,切,這家一點都不正宗。那時候我去的那家blablabla……”
7 V% Z: c: I) b0 N" q* Y/ |5 P; ]
對待這種情商感人的杠精們,不用反駁,禮貌結束對話就好。 / E" W0 f3 l4 ^
不過,如果有天你遇到心儀對象,情況就不一樣了。
9 f9 h# e' h# _1 R! d
比起從所謂的“套路”或“撩妹大法”中覓得真經,簡單點,能好好聊天,沒準兒你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1 Q0 z0 M) T* l
異性交流,嚴禁“生撩硬逗”8 j% p" \ J( I8 T b% P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這種情況發生在異性之間時,尷尬值分分鐘爆表。
6 q7 T3 F5 _; J
更有甚者,聊完幾句后,從此漂流瓶見了。 6 Y+ M W; W# i1 }8 D+ w. M
比如最近火熱的“土味”情話: L8 u8 Z- f6 @/ h* i
知道為什么我老是輸嗎——因為我輸給了你的溫柔。
) Z4 Z* R! w8 }' `9 C% A2 n+ j
我最近學會了一門新技能,算命——我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
0 A3 n+ J5 S7 A: e1 P8 n3 G8 x
1、2、3木頭人,不許動——不好意思,我動了,我心動了…… , n$ E$ T8 N2 J! \/ F
可如果幻想靠這些“土味”情話打動對方,那就是你 too young too naive 。 1 n$ N0 N; Z! u, N, m, x1 ^! ~% l
聊天是一種人際交流,也是一門藝術,絕不是三兩句段子的事情。 5 ]5 u' L# y3 k8 {1 ^4 B
更有一些雷區,記得千萬別碰。 , i5 S. Y8 f; n
(1)查戶口式發問 - N1 j3 _% I3 v( @/ \
有些人總喜歡用“在嗎?”“吃了嗎?”“在干嘛?”這樣老套的提問作為開場,緊接著就是,“你家住哪里???”“家里幾口人呀?”“你怎么這么大了都沒找男朋友啊”…… 8 d1 [8 @+ n8 N$ l& _
雖然你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想知道的信息,可這種生硬的“查戶口式”發問,會顯得一個人很沒有耐心和教養。
, z. S8 B' P. b, G0 h& ]$ Y; L
對方會反感,這是一定的。
# f7 ]( k- q& p/ t
, F b. i/ f* v2 M2 e/ H1 W& C$ H) A2 N
(2)大侃“光輝歷史”
) q5 u9 M% V3 g( E# f
在一開始的聊天中,因為找不到話題,有些人就喜歡從自己的“光輝歷史”開始侃侃而談,以顯示自己的“博學多識”。 , M0 j- {) ^/ s! S
其實這是種不自信的表現,刻意強調自己的“優勢”,這種炫耀反而會讓對方感到突兀,平等交流才能拉近距離。 ; `7 y' s5 n9 G7 t8 w
也最是一個人,如數家珍般說自己做過什么值得贊揚事情的時候,最是油膩。 ' w' R, l, Q3 U0 R# Y
如果一個人真的厲害,在進一步的交往中一定會慢慢顯現出來,這才是低調有逼格地“下一盤大棋”。 (3)不懂傾聽、隨意評價 * o! E S1 ^$ E% D( N( o' w
在聊天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打斷對方說話而不懂傾聽的人,也會讓場面顯得尷尬。自己說的嗨到停不下來,然而對方只能一忍再忍。 ' g( c4 e4 |3 T6 Y2 |+ X- F
只想說不想聽的人,不懂得尊重別人,自然也不會獲得別人的好感。
0 ?* V8 B0 `& v" ?, c# N
而對別人的習慣隨意評價,也會大概率出現“冷場”,畢竟每個人有不同的愛好和追求,以自己的“真性情”去強迫別人,也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4 H; {$ b- L9 |1 o
技巧并不等于“套路”。 * M# n4 T! F# o* @6 g# T
在男女交流之道上,不乏一些極端的人,比如那些“搭訕藝術家”,但他們經常被與騙財、騙婚的案例聯系在一起。
; e7 ]# s1 k% i# S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但套路只是一時的,如果想要擁有長久、穩定的幸福,真誠自然重要的多。
0 g4 a+ t' a2 u% L0 H2 c
我們所強調的技巧絕不是用這種惡劣的手段去操控情感,成為“把妹達人”“撩漢達人”,而是通過積極健康的交流方式,維系與朋友的關系。 |, R+ z8 I5 x/ ?; C+ e* V, A
不尬聊,既看緣分也分方法
1 U0 `$ R6 a5 d- j! ^在人際交往中如此,異性交流中更是如此,有時候各種技巧和方法,也比不上真誠的問候和關心。 , ` J2 V1 I& k4 |+ z3 g- _0 ^
不冷場,能找到好的話題,是一種功力。 " q+ h( a# ^! x2 K- o% M
(1)重新看待閑談
/ u0 z' B( |7 `: r: w
關于閑談,有些人覺得很無聊,甚至是效率低下的一種表現。然而不得不承認,閑談在我們的日常交際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特別是在與異性交流時,往往都是從一些輕松的閑話開始聊起,從這些閑談中逐步了解對方的性格、特點、脾氣,從而把握聊天的風格。 3 \) g6 r- {% J+ u' }5 s1 Q
以一些簡單的開放式問題切入是比較合適的,既不會冒犯到別人的隱私,也會讓對方有話可講。
! R8 @# c# V# B: v
比如,聊一聊電影、音樂、書籍的愛好等,多提開放式的問題,不要讓對方一個“是”或“不是”就能回答。 . z% A3 J% s# I
從話語中找到共同的興趣點,才能繼續深入話題。
- p8 a3 e8 P% r- _6 W& q' d& v
(2)真誠地贊美
* n( u$ f2 S% w- [
在男女雙方的交流中,贊美對方不僅會融洽氣氛,也會拉近距離。 # k9 E, H! @3 {7 ^- Y
贊美意味著理解和認同,是維系雙方關系的重要一步。 0 p5 \( U) _2 C1 q0 g
而此處說的贊美,并不是虛假的恭維,而應該是基于事實的夸獎。 ' D: H/ Y* p, U$ u# S. G" ^1 g6 Z% ^
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表揚別人的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的善良大方。
3 s1 X( P+ x' _% g* O
(3)簡明扼要
; B% E2 B5 Z4 r7 P, a: u! t' {
雖然是閑暇時的聊天,但并不意味著喋喋不休,聒噪不已,好的交流一定能簡明扼要、一語中的。 ( m( j! i; E% v. \; y
講故事就快速切入主題,講了三分鐘還在鋪墊,什么梗就都沒勁了;說過的話不要重復說,請給予你談話對象的智商充分的信任。
1 g* Z# G9 x1 g( y; o4 t
閑談也需要信息的增量,不要對一個話題抓住不放,避免冗長的個人獨白。
! Y1 c2 n( c$ H* \" Z6 N2 ~
誠然,聊天是個體力活。
3 l, \8 o& Q2 G- \) v: r
既要讓自己和別人都不冷場,還要找話題。面對一場即將發生的尬聊之前,所有的力氣在心理準備階段就用盡了。
8 S: D9 C. p7 n4 b# r
但掌握了聊天的技巧,才能從談話中找回能量。
% V. e* A4 G) R7 F$ g* J& w9 X
會好好聊天的人,才有未來。
U/ U3 r9 T1 y! g# ^! x5 O
7 Z# w7 C% D& _ \0 O3 S8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