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進步和成就舉世矚目,在很多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1.jpg (79.19 KB, 下載次數: 4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7 上傳
圖源:TradeVistas
前進的速度確實很快,但我們不能被過去的成就遮住雙眼,對局勢要有理智的判斷。根據中新網最近報道:
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計算機和服務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芯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依賴進口。在裝備制造領域,高檔數控機床、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制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
數據說話最有力,也最理性,客觀的認清我們在很多關鍵核心領域相比先進水平差距還很大沒有壞處。
2.jpg (11.51 KB, 下載次數: 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7 上傳
圖源: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在汽車、航天發動機、特種材料等很多領域上發達國家持續投入研發,迭代了上百年,我們現在把這個差距縮小了很多,但還遠遠沒有驕傲的資本,唯有認清差距,才有更強的動力砥礪前行。
局座在十幾年前寫了一篇關于科技創新與時代發展的演講稿,這里節選一部分出來,給大家分享:
——2003年伊拉克戰爭后,又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科技創新熱潮。當時我對科學技術發展史以及科技創新的淵源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并對高級干部進行授課。我將陸續把《科技創新與時代發展》講稿整理發布,供大家參考研究。此文是2006年的作品,希望大家閱讀時自動穿越到12年前的歷史時空。
科技創新與時代發展
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創新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從青銅器時代、冷兵器時代、熱兵器時代到機械化時代和信息化時代,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革命性進步都是創新推動的結果。人類最早起源于非洲,后來亞洲創造了農業文明;歐洲在工業革命后成為世界文明中心,美洲后來居上,創造了知識文明,美國成為信息時代的領頭羊。在漫長的世界歷史進程中,總是少數國家引領人類文明的發展潮流。誰最先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誰就能夠主宰這個世界并控制世界的經濟、政治、貿易、文化和軍事。
3.jpg (111.38 KB, 下載次數: 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7 上傳
人類文明是一條歷史長河,在這條長河中,按照社會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農業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業革命,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農業革命促使人類文明從原始社會向農業社會轉型,在經濟活動中以農業為主體,表現為農本經濟模式。科技創新表現在舊石器、新石器、青銅器、鐵器、火器、車船等生產工具、交通工具方面的革命。
4.jpg (190.75 KB, 下載次數: 4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工業革命促使人類文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經濟活動以制造業為主體,表現為資本經濟模式。科技創新表現為大機器工業、機器制造業、冶金、化學、鋼鐵、采礦、鐵路、汽車、電氣、無線電、核工業、航空工業、造船工業等方面的革命。信息革命促使人類文明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以信息、知識和服務業為主體,表現為知本經濟模式??萍紕撔卤憩F在計算機、通信、航天器、網絡、微電子、納米、生物等信息和知識產業的革命。
中國科技創新的物質基礎
就亞洲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以前,戰敗的日本和戰亂的韓國當時都比中國落后,但為什么這兩個國家都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實現了經濟騰飛和跨越式發展,雙雙進入世界創新型國家的行列,而中國與它們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了呢?
5.jpg (18.32 KB, 下載次數: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日本GDP增長
其中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科技創新能力。反思影響中國科技創新的問題,有硬環境方面的問題,也有軟環境方面的問題,當然還有體制、機制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就創新基礎、創新條件而言,中國科技創新主要受以下八個要素的嚴重影響:
人均GDP排位嚴重滯后、現代化水平較低、地域發展和結構布局嚴重失衡、 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資源和能源消耗量過大、科技進步貢獻率很低、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較差、軍品和民品科研相互割裂。
6.jpg (74.85 KB, 下載次數: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人均GDP
美國科技創新的啟示
美國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在短短幾十年內就從一個剛剛獨立的偏安一隅的農業國家發展為一個工業化強國,繼而成為最先進入信息時代的創新型國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通過科技創新來增強綜合國力。
7.jpg (76.04 KB, 下載次數: 5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第一,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強精神和先進的創新文化。第二,制定國家級大科學計劃,以此為龍頭拉動和牽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進行了科技動員和戰爭動員。戰爭時期迫切的軍事需求,能夠快速集中和全面調動國家科技資源和人力資源,因而極大地拉動和促進了美國科技創新體系的完善和發展。第三,科學的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競爭,美國把人才作為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把人才競爭作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愛惜人才、培養人才、搶挖人才。
日韓科技創新的啟示
日本在19世紀和20世紀作為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幫兇多次卷入殖民戰爭和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后,日本淪為戰敗國,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日本在美國的庇護下,采取“光坐車不花錢”的策略,利用世界主要大國進行軍備競賽的機遇大力發展經濟,注重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終于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而不是侵略掠奪的戰爭力量再次迅速崛起。在短短100多年間,日本從一個落后的東亞小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科技強國,主要是成功地選擇了先模仿后獨創的正確科技發展戰略。
8.jpg (103.59 KB, 下載次數: 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韓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把培養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的基本戰略。一是機械工業與新興工業協同發展。二是在廣泛吸收各國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始終把培養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的基本政策。三是弘揚自立自強的民族氣節和創新精神。企業始終不放棄民族自有品牌,在汽車、半導體、高速鐵路、核電站等項目上都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并且成功地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1、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組織實施規劃綱要,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從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地位作用來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只有把科學技術真正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從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重大影響來看,20世紀中期興起的新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及世界戰略格局都產生了重大影響。21世紀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信息科技、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能源科技、納米科技、空間科技等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在這種情況下,要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提高國際競爭力,就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9.jpg (64.83 KB, 下載次數: 5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2、 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戰略目標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是:經過15年努力,到2020年,是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標志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的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未來15年,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加速我國科技發展的十六字指導方針是:“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10.jpg (51.33 KB, 下載次數: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跨越,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發展,就是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引領未來,就是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
11.jpg (35.97 KB, 下載次數: 5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3、 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發展創新文化,弘揚創新精神
要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12.jpg (40.29 KB, 下載次數: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來源:新華網
要實施人才強國的戰略重點。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發展壯大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努力培養一批德才兼備、國際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國際級科學大師和科技領軍人物,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級專家;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創新效率,為年輕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舞臺;加大引進人才、引進智力工作的力度,吸引廣大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13.jpg (68.93 KB, 下載次數: 4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9 08:48 上傳
要發展創新文化,弘揚創新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通過理論創新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制;改革教育體制和改進教學方法,推進素質教育,開展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滲透;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