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741|回復: 5

自行車騎行為何騎不倒?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8-7-16 09:05:49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張麻子 于 2018-7-16 09:32 編輯 $ O: a" s' M5 |/ S! L6 l* P
9 |$ I; V: p2 w& ]/ r: G5 Z
騎車雖爽,但是研究自行車的科學家們卻有些“不爽”。如此結構簡單的這樣一種交通工具,騎行過程中為什么不會倒呢?關于它的穩定性原理,時至今日尚不得而知!不僅如此,當人們在平地上把一輛自行車推行到一定速度后撒手,自行車也會無控制地穩定前行一段,即使中途擾動一下,它也能夠恢復穩定。
荷蘭達爾福特大學設計了一款自行車模型,沒有陀螺效應和前輪尾跡,在無人操縱的條件下,也一樣可以平穩行駛。
200 年來,為解開這個謎團,許多物理學家、數學家孜孜不倦地研究自行車穩定性的原理所在,以期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發表了近百篇文獻,提出了各種可能。

, s' V. a5 V% Z# ^8 z6 k& b
可能性之一:陀螺效應
自行車前輪轉動時,它的離心力會幫助保持自身平衡,就像抽動旋轉的陀螺時,陀螺會圍繞著它的軸保持旋轉方向的慣性一樣。
在對自行車穩定性的解釋中影響比較大的一種說法是自行車前輪的陀螺效應,以至于在許多通俗讀物中都以這種觀點來解釋自行車的穩定性。
( m7 ]( m( P1 V* ?" G
1911 年,德國數學家克萊因和物理學家索莫菲爾德在陀螺力學著作中用陀螺效應解釋自行車的穩定性。陀螺效應就是旋轉著的物體具有和陀螺一樣的性質。“通俗地講就是轉動物體具備維持原有轉動狀態的慣性,就如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描述直線運動的慣性一樣?!敝袊茖W院大學工程科學學院余永亮教授如是說。
物體轉動時,它的離心力會幫助保持自身平衡,就像抽動旋轉的陀螺時,陀螺會圍繞著它的軸保持旋轉方向的慣性一樣。
9 o; V( T- J6 `; f  o! X
可能性之二:離心力效應
當自行車往一側傾斜時,騎車人就會將前輪轉向同一側,由于前輪轉了一個角度,自行車就會沿著傾斜側的圓周行進,這時離心力向圓周外,就會將自行車扶正。
1948 年,美國力學家鐵木辛科和楊在他們所著的《高等動力學》一書中,對自行車穩定性問題作出了離心力效應的解釋。他們認為,當自行車往一側傾斜時,騎車人就會將前輪轉向同一側,由于前輪轉了一個角度,自行車就會沿著傾斜側的圓周行進,這時離心力向圓周外,就會將自行車扶正。
余永亮表示,普通自行車具有自穩定的特性,通常講,穩定性與速度快慢是有關系的。通常速度越大,慣性也越大,穩定性也越好,所以在速度較高的時候,騎車熟練的人可以不用雙手控制車把。
: g3 w) |8 O* l" ?
可能性之三:腳輪效應
1970 年 4 月,英國化學家、科普作家大衛•瓊斯在《今日物理》上發文質疑陀螺效應,他給自行車增加了一個與前輪并列反向旋轉的副車輪,以消除陀螺力矩。實驗結果證實,改裝車的行駛穩定性與一般自行車無異,從而否定了陀螺效應觀點。腳輪效應能使前輪的支承力產生對前叉轉軸的力矩,推動前叉朝傾斜方向轉動,使離心力效應的穩定作用自動實現。
瓊斯計算了前叉點與自行車的傾斜角和前輪偏轉角的關系,他稱之為“駕駛幾何”。國內相關專家指出:“當行駛的自行車有一個傾斜角時,自行車的前輪由于有‘前輪尾跡’的緣故,會自動向傾斜的一側產生一個偏轉角,由于有這個偏轉角,自行車靠轉彎的離心力便會扶正。因此即使沒有人駕駛,在一定的速度之下,直行的自行車,運動也是穩定的?!?/font>
* [0 c2 n; e  D" c
可能性之四:多重效應綜合作用
陀螺效應、腳輪效應和自行車前部重心位置這 3 點,雖然不會各自對平衡力起決定性作用,但可能三者有一股微妙的交互關聯,影響自行車的平衡力。
2011 年,《科學》雜志刊登了一篇名為《一輛自行車可以不借助陀螺或腳輪效應而保持平衡》的論文,文中荷蘭達爾福特大學的研究者們否定了維持自行車穩定的陀螺效應和腳輪效應。
他們設計了一輛沒有陀螺或腳輪效應的自行車。這輛車包含了車身、前叉和前后輪等自行車必備的元素,但其結構極其簡單。車身和前叉簡化成各自帶有集中質量的直桿,前叉轉軸接近垂直,前后車輪很小,且利用反向旋轉的副車輪徹底消除了陀螺效應,同時,前輪的觸地點比駕駛軸略微提前了一點,使得輪腳作用幾乎為負。
在荷蘭達爾福特大學的停車場和籃球館,研究者們以每小時 8 千米的速度把這輛小車向外推了出去,它自己行駛了相當長的距離,如同任何一輛傳統自行車一樣,它能夠平衡自己。研究者甚至還在自行車自我行駛過程中略微推了它一下,很快這輛小車又自己調整到直線軌道。參與研究者瑞納說:“沒人知道這是為什么。”該大學的另一名科學家阿諾德•舒瓦特說:“這輛自行車證明,自我平衡還無法用任何簡單的詞來解釋?!?/font>
除了否定陀螺和腳輪效應的關鍵性之外,他們的實驗還顯示,自行車重量分布可能對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自行車前部重量中心的位置,可能極大影響了自行車穩定性。

# m9 O9 T5 u8 K' r8 ^" a
雖然科學家依然沒有得出自行車穩定性的確切解釋,但是至少他們得到了一些啟發——陀螺效應、腳輪效應和自行車前部重心位置這 3 點,雖然不會各自對平衡力起決定性作用,但可能三者有一股微妙的交互關聯,影響自行車的平衡力。
那么,兩個輪子一個架子,構造如此簡單的自行車,為什么想要弄清其穩定性的問題這么難呢?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要想理解自行車為什么不倒,不只是要考慮力學問題,也許還要考慮腦科學。人類能用很復雜但卻很直觀的方式使得自行車保持穩定,例如在非常低的速度下,我們很容易就意識到,扭轉車把沒多大用處,相反我們會通過膝蓋運動來操控自行車。但是人們為什么會這么做,沒人知道,也許自行車的謎團將會繼續困擾我們。
; J5 W+ i4 E* z
網友評論:

8 E9 V4 f8 O( x# Z# J1 B
@翱翔
慣性拖帶,當摩擦,阻力大時,方向,速度會變。

% s# N) ~, c4 S2 b  ^7 L
@大龍
! [( R# c) Y) {
騎自行倒不倒由屁股決定,屁股壓住三角架,三角架前叉結點與前輪軸心組合成前輪擺動軸線,與前輪軸心與輪胎接地點垂直線形成夾角,一個勾股弦結構出現,短邊叫做勾的那一小段在地面上形成另一個更小的勾股弦三角形的弦,當車輪行駛中有側傾時,其勾的長度與車輪的摩擦力形成回正力矩,車速越快力越大,偏得越厲害矩越長,只要你調正屁股協助糾偏即可,即使雙手脫把也不怕。

+ T* V6 O( _- {+ e- a+ D
@笠翁6 ]/ N' c+ n- |/ U
簡單的騎行工具,卻有復雜的平衡原理。值得有關專家研究。
+ p/ ?9 i7 N$ U5 I! K0 ?
@Megarage
自行車和摩托車真是太調皮了,就算解決了兩輪行駛問題,還有無數大神總是能玩出讓人瞠目結舌的各種違反重力原理的花式
$ _% [9 @' G* s% y3 t, c3 D

; K1 F; u8 b; p4 X  o( [7 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8-7-16 09:41:15 | 只看該作者
果然科學家都是先提出猜想,然后進行實際驗證,怪不得科研是一個燒錢的游戲,而且這錢還不一定燒出結果
3#
發表于 2018-7-16 13:03:46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的鉆家解釋的沒有網友的解釋靠譜!不然把車架用最輕的材料簡單連接,前叉不要用傾角試試,不用騎行或重物壓自行車上試試,給你速度也無法自己平衡!
4#
發表于 2018-7-16 13:49:34 | 只看該作者
不倒是因為重力的分量很小,需要加速過程,而前輪偏向傾倒方向會部分抵消重力的加速,不信把自行車斜30度推出去看能走多遠
5#
發表于 2018-7-16 14:02:01 | 只看該作者
我記得看過一個節目,是一個鼓一樣的東西里內置一個高速旋轉的圓盤吧,讓它立起來,然后讓人去推倒它。  W6 V1 h, L+ R8 A' t
最后是推倒花了很久,角度一點一點推的。
6#
發表于 2018-7-16 15:04:18 | 只看該作者
有時不得不感慨大自然中的物理動力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9 01:01 , Processed in 0.10157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