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表于 2008-6-7 23:50:37
|
只看該作者
精益生產(二)
5. 新產品開發4 \1 f# t7 ?4 ]# ~, C) i* u
- u- r: S1 A- o7 m/ h 汽車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制作品,它的設計需要許多不同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因此,在組織工程設計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這樣的錯誤,即最后結果要比各部分的總和差(根據系統工程的觀點,總體大于部分之和)。在大批大量生產企業,人們試圖通過細分任務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汽車門鎖的設計工程師可以花費畢生的精力去設計門鎖,但是他卻不是制造門鎖的專家,因為制造是制造工程師的任務。門鎖設計工程師只知道設計它的外觀,如果制造無誤,門鎖應該正常工作。這種詳細分工帶來大量的問題,西方公司試圖通過組織新產品開發小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由于組長權力有限,他實際上僅是個協調者,每個成員仍對他所從事的專業的上級負責,否則就會影響到他的升遷。
8 j$ h6 b. K. {& l. n3 ~/ K4 Q
0 a: x2 k% J9 d+ I4 h) q6 Y 豐田和大野則不然,他們早就認定生產工程內本來就應包括過程和工業工程。因此,他們所組織的工作小組里包括各方面的專業人員,并且賦于組長強大的權力。在職務晉升方面也是提拔那些在小組內工作出色的成員,而不是那些不關心小組工作的人。這種打破部門界限的并行工作方式,對提高生產率、保證產品質量、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 |6 d+ o7 X+ V; y. h7 X
. p& x6 o: z, P) \# H- L5 Q8 M, ^( k 6. 品種和批量. r# `# Z$ z1 Z! l: M
. n, F* B/ x/ Z# D/ ]/ A- |3 `
用戶對汽車的需求量是變化的,人們目前要求更高可靠性和更符合自己需要的汽車。豐田公司的靈活體制特別適合這種情況。豐田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因而能提供多樣化的產品,買主只要增加不多的費用就能買到想要的產品。1990年,盡管豐田公司的生產規模只有美國通用公司的一半,但它向市場提供的車型卻和通用公司一樣多。目前,汽車的平均市場壽命只有四年。日本汽車每種車型每年生產12.5萬輛,四年更新換代,共生產50萬輛。西方公司每種車型每年生產20萬輛,十年更新產品,共生產200萬輛。另外,西方工廠的組裝廠一般只生產一種車型,而日本在北美的汽車廠卻生產兩到三種車型,差距是巨大的。 v& C, I% V0 o/ A I4 z0 Y, t
0 a/ F j$ B! G0 m9 q/ r
7. 與顧客的關系1 i" u8 X E" t a8 ~
# _( X$ H+ p f- `2 D. |& u8 E0 M
如果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所有前面提到的精益生產的優越性將會毫無用處。因此,豐田公司早就開始考慮生產系統和顧客之間的關系。 對于福特,這種關系是簡單的,因為產品品種單一,買主可以進行大部分修理工作,供應商只需要存儲足夠多的汽車和備件即可。在西方,汽車制造商將他們的汽車零售商作為產量增減的緩沖對象。而零售商則把顧客當作自己的臨時“榨取”對象,不斷改變價格和供貨來獲取最大利潤。這種系統的特點是相互不信任,缺乏長期行為。
5 a3 O; S! h3 @2 q; j$ D+ P
& B, `% L! z0 G* ]: [ 豐田系統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供貨體系,這種體系類似于前面提到的“供貨環節”,大大改善了他們與客戶的關系。豐田公司逐步取消在不知道顧客是誰之前就大批生產汽車的做法,轉向按定單組織生產。他們通過將零售商集成進生產系統,將顧客結合進產品開發過程而與零售商和顧客之間建立了一種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系。零售商作為“看板生產”(JIT的一種管理方式)系統的第一個環節,他們把預管的定單送交工廠,一至三個星期內將汽車交付給定購的用戶。按照定單安排生產是可能的,首先豐田的生產方式滿足這種需求;其次,豐田的銷售人員不是等顧客上門,而是到顧客家里去拜訪,和顧客直接聯系。任何一個家庭,只要對豐田的產品感興趣,豐田公司就把他們的情況存在數據庫中,以便于經常與他們聯系,介紹公司的新產品。有了這樣一個信息資源后,銷售人員也可集中力量去尋找最有可能的潛在顧客。 豐田公司將顧客融合進產品發展過程的又一舉措是將注意力放在回頭顧客身上。這在目本是很重要的,因為日本政府的車輛監視部門要求汽車的壽命是6年,6年后必須報廢。豐田公司通過跟蹤以前的顧客,預測以前顧客的新需求(根據收人情況,家庭成員情況的變化、日常喜好等),以此來確定自己的新產品開發方向。
' K+ B6 t% ^$ g' x! q: {1 T8 Y3 r2 O2 i* i1 C/ ]$ j# X
二、精益生產的定義和特征% e% N/ g1 h1 z) @2 o k
) k0 n- L( s8 O1 e# c& x 1. 精益生產的定義- ~" i% q/ H$ W
1 w& e- a7 M, a6 X5 t7 w 從上面可以看出,精益生產的實踐由日本人開始到現在已有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把它提高到理論上來研究則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麻雀理工學院的教授們把這種生產方式稱為“精益生產”,但在論述精益生產的經典著作《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中,卻未見給出精益生產的確切定義;此處我們引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光京教授給精益生產下的定義:+ s& s9 i9 g5 U/ }& o/ {8 h
6 s4 C7 Y+ I! N( I7 T* `6 m7 b
“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的結果”。
5 \ y9 D2 N Z: D( O: {0 f& v8 S" W; Z M
2. 精益生產與大批大量生產方式的比較
" k7 P! g, e1 R4 F- K3 i
) J5 h ?* a% `9 m0 N 精益生產和大批大量生產各自的優缺點已經在上節介紹過,這里我們給出比較系統的比較。
% Y! [. L9 Q% s. N( W0 E. ~
% u0 J& s1 [& c2 t0 b+ n" v
, ]( R6 U: @( G% X 3. 精益生產的特征
% L/ y1 T4 \4 v5 h6 p9 Z$ H5 V. o9 y. U3 h0 O% B
在《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中,精益生產的歸納者們從五個方面論述了精益生產企業的特征。這五個方面是:工廠組織、產品設計、供貨環節、顧客和企業管理。歸納起來,精益生產的主要特征為:對外以用戶為“上帝”,對內以“人”為中心,在組織機構上以“精簡”為手段,在工作方法上采用“Team Work”和“并行設計”,在供貨方式上采用“JIT”方式,在最終目標方面為“零缺陷”。
2 k; W) Y5 w* h" p/ H/ B# |, ~" i9 i) s |5 T; q2 n9 Z
1)以用戶為“上帝” 產品面向用戶,與用戶保持密切聯系,將用戶納入產品開發過程,以多變的產品,盡可能短的交貨期來滿足用戶的需求,真正體現用戶是“上帝”的精神。不僅要向用戶提供周到的服務,而且要洞悉用戶的思想和要求,才能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產品的適銷性、適宜的價格、優良的質量、快的交貨速度、優質的服務是面向用戶的基本內容。
' |, W2 W4 X# F' C: `& h( _4 q' l h9 p- v5 S! z/ L+ U# Q. |. G$ l
2)以“人”為中心 人是企業一切活動的主體,應以人為中心,大力推行獨立自主的小組化工作方式。充分發揮一線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積極為改進產品的質量獻計獻策,使一線工人真正成為“零缺陷”生產的主力軍。為此,企業對職工進行愛廠如家的教育,并從制度上保證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掛鉤。應下放部分權力,使人人有權、有責任、有義務隨時解決碰到的問題。還要滿足人們學習新知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形成獨特的,具有競爭意識的企業文化。
: y9 E k: f6 ~" r" {0 ^) \7 d5 [9 B1 r ^( G
3)以“精簡”為手段 在組織機構方面實行精簡化,去掉一切多余的環節和人員。實現縱向減少層次,橫向打破部門壁壘,將層次細分工,管理模式轉化為分布式平行網絡的管理結構。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柔性加工設備,減少非直接生產工人的數量,使每個工人都真正對產品實現增值。另外,采用JIT和Kanban方式管理物流,大幅度減少甚至實現零庫存,也減少了庫存管理人員、設備和場所。此外,精益不僅僅是指減少生產過程的復雜性,還包括在減少產品復雜性的同時,提供多樣化的產品。
1 r: i, _0 T7 \5 `2 F" |" K
6 }: R6 P% Q1 R: X m$ w 4)Team Work和并行設計 精益生產強調Team Work工作方式進行產品的并行設計。Team Work(綜合工作組)是指由企業備部門專業人員組成的多功能設計組,對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具有很強的指導和集成能力。綜合工作組全面負責一個產品型號的開發和生產,包括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編制預算、材料購置、生產準備及投產等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原有的設計和計劃。綜合工作組是企業集成各方面人才的一種組織形式。& J( Y" R; p8 E( J! Y* R2 @
1 r# C* S7 V7 v [ a4 ~
5)JIT供貨方式 JIT工作方式可以保證最小的庫存和最少在制品數。為了實現這種供貨方式,應與供貨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利益共沾。
7 i9 U# D6 _) m% M( m: H& n" e7 @" P7 [! z" E
6)“零缺陷”工作目標 精益生產所追求的目標不是“盡可能好一些”,而是“零缺陷”。即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質量、無廢品、零庫存與產品的多樣性。當然,這樣的境界只是一種理想境界,但應無止境地去追求這一目標,才會使企業永遠保持進步,永遠走在他人的前頭。1 Z' t6 m1 Z; _0 j- q. ]; q* T+ O( {
) T" h8 v3 f4 W5 \/ N8 m9 Q/ V, D 4. 精益生產的體系構成 如果把精益生產體系看作一幢大廈,它的基礎就是在計算機網絡支持下的、以小組方式工作的并行工作方式。在此基礎上的三根支柱就是:
O5 M0 i o* b" x1 T5 t& p8 J
% q9 v. ]4 J; n% j 1)全面質量管理,它是保證產品質量,達到零缺陷目標的主要措施;) X, k0 o" _2 L$ c2 N- O
2)準時生產和零庫存,它是縮短生產周期和降低生產成本的主要方法;
) o! D+ D$ A5 D4 m7 K9 i 3)成組技術,這是實現多品種、按顧客定單組織生產、擴大批量、降低成本的技術基礎。這幢大廈的屋頂就是精益生產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