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魍者歸來 于 2018-4-12 14:30 編輯 2 _7 M- ]+ {4 T( w6 c( R. O
9 Z4 I) N7 X2 \2 x/ q, s0 W肖遙是我身邊這些朋友里,第一個丟開專業(yè),另起爐灶的。肖遙學過素描,也挺愛好畫畫,只是迫于家里的壓力,才讀了機電專業(yè),一出大學校門,就去了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做美工。* \: R8 R$ b" A5 m& I* o* @
( Y; j/ ~9 R& y8 P$ t( \8 ^$ U Z* o
他所在的公司搭上了行業(yè)的順風車,混得風生水起,他的薪資也自然開始水漲船高。我不太懂所謂的畫畫(或者說藝術),但我看過他的一些作品——比如軟件的UI界面啊,logo之類的,確實讓了看了很舒服。但是即使是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對自己的才華和工作,有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其實當時我也沒有意識到),一直到15年底,一次小聚會讓我們恍然大悟。
3 p( F- V2 \3 D5 h8 `# D2 Y U+ q/ P
15年我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時間,恰好當時他和同事在上海為一家外企做網(wǎng)站的優(yōu)化,周末的時候我們就跑去AFTER SEVEN泡吧,然后就開始互相吐槽這些年的生活。其中的細節(jié)不值一提,但人嘛,吐槽得多了也就會下意識的去思考,我們倆那時候大概就借著酒勁兒開始思考了。他不是公司唯一的美工,也不是手藝最牛,點子最多的,但卻是業(yè)務最好的。發(fā)給客戶的樣稿一般只要修改一兩次就能過審,設計周期比其他美工要短得多,也正是為這,他才能輕松升職加薪。他自己一度以為是個人運氣好,也并沒有想過太多,我看了他手機上存著的一些設計稿,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這貨可是個機電專業(yè)的畢業(yè)生!!!
$ \4 _" ]9 l: W& N7 D" z) z2 y* V) D/ f* v/ u
藝術這東西原本就是隨心所欲的東西,但UI和logo之類的卻不能完全用“藝術”二字去衡量。藝術是拿給大師們?nèi)テ奉^論足的,但UI、logo卻是給普通用戶去“看”的。肖遙骨子里是個藝術青年,但被機電專業(yè)耽誤的4年里,他更接地氣了。( h# c' K K/ @+ j4 ^
. Q1 E. [2 L1 U& w. ~& n6 r他的設計稿有更強的連續(xù)性,同一組UI中有著更加嚴格的元素繼承——就像一套圖紙有著連續(xù)的圖號和嚴格的工藝尺寸鏈一樣。心理學上有一種現(xiàn)象——當一件事情按照我們內(nèi)心的預期發(fā)展的時候,我們會獲得滿足感。這一點在工業(yè)領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比如一套圖紙,圖號一般都會從00(或01)開始,然后逐漸遞增,隨機翻到某一張圖紙后,下一張圖紙的圖號是可以預期的——要么繼續(xù)遞增,要么級別提高——而一旦結(jié)果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心里就會有一種滿足感。這種滿足感盡管很微弱,但卻會逐漸累積。肖遙雖然不知道這樣的概念,但卻將其用在了平常的設計中。機械人骨子里的職業(yè)病,讓他的設計既讓人感受到了“藝術”領域的美感,又讓人有一種一脈相承、順其自然的滿足感。
+ p8 L9 }# D/ c. X% m: z* w1 M* k: j9 K
或許對于一個玩藝術的人來說,大學讀了四年幾乎完全不相干的領域,就是在浪費時間、虛度光陰。(我想列位或許也有同感,自己明明喜歡的是A,家人卻強迫自己去讀完全不喜歡的B專業(yè)。)但是多年之后,我卻不再埋怨了,因為我們經(jīng)歷過的任何事,都可能在未來給我們豐厚的回報,畢竟,我還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朋友——他叫肖遙。9 w5 r6 |! U) v! D/ I, B
/ r6 `2 F( z; j9 U6 ^
下期預告:我有一個朋友——夏瑞雪- m# X6 ^1 S p d A" r! Z, j
發(fā)布時間:本月14日晚10點之前
- {. u( d0 T6 A" T; h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