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6352|回復: 15

年輕人不進工廠都去哪里了?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8-3-6 10:05:00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xiaobing86203 于 2018-3-6 10:05 編輯 + [) l, ]  U4 v: M* G3 c

; r+ {  D# D4 v, L) x

$ w0 f& ]! h% `8 K6 w" f
% |0 d7 z+ G! E8 S0 a/ s昨天看到有社友想從機械轉到IT行業,所以有以下感觸:
! ^/ q/ k2 I' h4 O1 S" U2 t
年后招工難

: c( e- X, K" {; h6 W
每年過完年,都會有報道,說什么企業招工難。
0 F8 ^! ?8 F) F  e& q
尤其是沿海制造業基地,最近這十來年,沒一年不吵不鬧的:招不到人!
" H3 K' l8 V1 R; s
想想2008年前,那時候的70后們要想進個像樣子的工廠,還得托熟人,請客送禮之類的,跟孫子似的。

: {" w: B1 m2 ^
現在呢?反過來了,沒有年輕人再想進工廠當工人了,老板們也牛不起來了,舔著臉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的,招人也難。
" u; U& H! h7 ]! d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區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這些人已經徹底不做工人了,郊區的年輕人也鄙視做工人,就算再沒有門路,那也得在工廠找個清閑的管理職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 u8 ^1 j+ H( G# v6 a3 ^) `3 J
一大批中小制造業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是因為有一批60后、70后的農民工在支撐,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鬧,他們拼命干活的動力是子女絕不再進廠當工人,能夠改變家族命運。

" B0 w3 ~- u. x  T6 W
如果再過十年,等這幫人退休,或者干不動了,制造業的車間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 U: {/ O: c) U8 P  d
現在的80后、90后,進廠打工主要是找對象談戀愛,順便長點見識,對于學習專業、鉆研技術,根本不感興趣。

8 o" g& S! w" e
這批人已經毫無機會,失去理想,帶有絕望,未富先廢。
0 p( v! m- ]+ \8 }, P  ^  o
8 g7 d* I3 ~! v# m5 C' u- H# y) E
農民工去了哪里?

6 ]" y: M1 {: T4 l7 A
現在的城市子弟們靠著父輩的積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轉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廠上班,那是他們看不上的地方。

* h( m- F+ A$ W" n2 n, W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當工人舒服還掙錢多,這是他們一致的看法。計劃經濟年代當工人的榮光,一去不復返了。

9 m8 R# g& k6 {5 \
所以工廠里都是農民工,而農民工越來越少,工資水平也越來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漲,最后產品就毫無價格競爭力了。
1 p7 A: b* R! t- O
更可怕的是社會上的觀念,完全變了,對于工人,沒有正眼相看的。

+ p) U5 r( T- w* R3 f
要是哪個男孩子說自己在廠里上班,就是農民工的女兒也會鄙視他。這種輿論環境下,這些制造業還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 y4 X/ v0 `1 S7 Y* b- H; q- k9 I9 Y5 [4 i
那么農民工哪兒去了?
  F5 t' H% T; V3 F( K# O4 A+ c5 x
主要成了“農二代大學生”。他們畢業后在大城市的各個角落晃蕩,懷揣希望,但是毫無希望。

' L& d; e9 B4 A. S( V
希望在歌聲里,在詩里以及所謂的遠方,聽著聽著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 K( R# \+ N; a# r! @
他們的職業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類銷售員之類的,年紀超過30歲就難辦了。這也是中國經濟的困難之處。

4 R5 _8 j& H# y( s" `! c" z
我曾經在珠三角一家傳統制造業工廠考察,車間內的操作工,年輕人很少,最小也是30歲。
# V; M! {/ x8 A% C2 }. k7 g. s9 e
倒是在管理區,財務、人事、銷售等,都是年輕人,因為這些工作相對而言,還算體面點。
- S  b1 b) q- b
因為農二代也是大學畢業,他們的父母絕對不會讓子女去車間上班了,他們自己也會覺得,那個地方真沒前途。
6 y9 n0 i5 ~( ]; K! u( _
十年后,工廠要是關停,如果不出現意外,這些30多歲的農二代大學生大吵大鬧一番后,會大批失業。

- n2 ?/ r- p  ~. {8 g( j
3 k  V; A) A* `: T/ D
考證和自己玩
' {5 z. Y( t+ c, |8 Q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說他村子里好幾個大學畢業的孩子,有一年到頭都不上班的,就窩在家里考證,各種各類的職業資格證,忙個不亦樂乎。
" [6 z) U- \! H! ~
還有的干脆是自己當個體戶,送貨跑運輸,甚至玩自媒體的。硬是沒有一個是進廠當工人的。

# J( d0 c' Q  c9 a2 F' K% G
這樣下去,中小制造業還有未來嗎?
3 s" T8 _2 [2 B8 a" U
從用人角度看,管理員和操作工,中國1:8是合理的,德國約1:4。但中國大學生錄取率超70%,算上存量勞動力,也是嚴重結構失衡,大學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 @" `0 \/ @" L6 p% I8 X) h
一旦樓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關配套的個體戶馬上就失業。到時這些農二代大學生們進退失據,會大面積失業,這是隱憂所在。

2 F+ P3 P1 R) l
制造業工廠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現在企業利潤薄,導致大量優秀學生選擇從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務行業,表示絕不進廠。

) F: n# ?/ M$ T  a- z( c7 _  g
這些人從生產領域進到分配領域,導致生產行業人員素質越來越低。
% F" W5 @' @0 u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發(光伏),說穿了就是買套進口高科技機器。你看看“機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國的。只要有一點兒波折,企業就垮。

  [" f2 L" p+ i1 p
普通員工最希望把企業的利潤,年底全部分掉,房價這么高,分錢最實惠。他們不喜歡把利潤留出來搞研發,搞積累。企業垮了,反正明年換一家就是了。

% h1 S" q, P8 _' [% F. P
大大小小的老板們何嘗不是這種心態?辛辛苦苦掙點錢容易嗎?還不如拿著錢去搞搞金融和房地產得了!

' K( `0 `4 Y9 G# t0 c% m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觀經濟上看,這樣做的結果是,滿大街都是亂竄的失業者。

$ i5 a. m8 ?9 ]
$ b4 `8 T; s  N5 c0 I
用工荒的真相

, [( X5 A% Q* w, c' p
所謂的用工荒是企業和年輕人的雙輸。

; V' P9 ^2 p/ C3 ^. g1 \
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輕人沒有技能,但因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資;成本高昂的企業無力支付,雙方僵持。
2 j# r  g% ~  j9 [
年輕人,騎驢找馬,隨時跳槽;企業面對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訓費用打水漂。其實大學生也活得差,企業也活得差,雙輸。

+ J5 y' e9 I) [
企業只想要熟練農民工,不要大學生,嫌他們嬌氣還事多,有腦子的人不好管不是?

! p# }5 p# v" F& d5 c
現在一個企業只是招聘10人,卻寫招聘100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實際上工資開得低;而農民工被某些唱高調的新聞誤導,對工資抱有太高期望。

% s# n* E! r1 w8 U$ H
于是一方面企業找不到人,一方面農民工找不到活。企業和工人僵持,卻被人報道和解讀為用工荒。
( f( n: M5 G) e1 S, N; Y& _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練工和苦工種。

  ^2 E$ c3 T0 E# i5 ^! J
一是中國毀掉了“技校”,德國75%的中學生是去了技校,中國90%的中學生是去了大學(主要是文科)。

+ T( l; v% }- o! k  V2 N. Q! S2 `; O
以前技校畢業去工廠,現在進高校為了賺錢,活生生把人關了三四年,培養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棗,越來越不會干活,還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術的工作干不了,企業根本不敢要。

. N) P# F- T% p3 e9 \
做壞一批產品,損失遠遠大于節約的工資,熟練工培養周期太慢,所以出現搶工人。說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點兒技術的不多,企業沒法用。
. k2 e: }, i7 y# o
我曾觀察了一個企業,普通制造業,企業員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學生,其他都是中學畢業,日常電腦管理做得也很好。

& e( c  g* `5 ~! K1 |% [" q, D' S
該企業前幾年也招聘了幾個大學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們上班就是拿著“考公務員”或者“英語六級”書復習,和農民工無法交流,工作馬馬虎虎,抱怨一大堆,確實沒辦法使用。

! K2 V( I* _4 A6 t( W
二是苦工種,如搬運,年輕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動。我認識一個搞裝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線城市苦干十五年,為兒子買了房買了車。
9 Z) f: H' Z3 X6 j! Y% W, Q6 @7 c+ q
兒子現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裝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艱苦了,兒子果斷拒絕。

/ u$ ^3 b; g( U+ e$ w' e3 C& R
6 P: N: L) E; ]7 Z( A" l
90后們的好日子
, \% X7 q1 ], \7 B( o
90后的農村員工,絕大多數是喝可樂、吃麥當勞長大的,剛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就遇到新《勞動合同法》的強力保護,根本不關心企業的難處。

# A6 m& g7 D, Q( g, }# ?
90后員工只會和老板兒子比生活待遇,然后產生怨恨心態。這個狀態,很難維持多久的。我們國家的經濟,必將迎來一次考驗。

8 x0 t; S7 Y! m7 e" Q3 |
很多企業招聘給出了4000~7000元的工資,其實是“計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這些。

* m; l0 q1 E0 d2 H* N' y
今后機器會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個朋友,買了一臺機器10萬元左右,取代了兩個熟練工,效率大增,原來要一天,現在半個小時。

6 g* \/ ~0 v6 t! c. I! _; E
機器不需要繳納社保,也不需要“辭退賠償”。當然,大部分工種還是要人力完成。
+ _4 J3 [& V) J: H" x
但這里少用一個人,那里就會多出一個勞動力,總體還是有用的。
2 w' H+ w4 F2 E/ v" O1 F
勞動關系不穩定,員工大流動,熟悉本企業特定崗位的工人越來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質量、高效率企業就是個笑話。
' a( B  @0 o8 G' J/ M- C' q1 s
但企業負擔太重,產能過剩,也無力提供高福利,惡性循環。

8 P3 J( W: j  N: E* f% j
結果是絕大多數制造業在低水平競爭,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養工人,會一夜之間全部辭職。

: P4 E8 W4 l8 X& T" l; F3 x" W
對制造業而言,財政、老板、工人,這三方是不會同時達到滿意的。

$ t- H, I9 k3 C( ]* _
中國制造業利潤薄,就業人數多,還在初級階段,在沒有進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財政,老板,員工”,不可能同時樂呵呵。

2 u- {' @& h+ q
現在情況是:財政滿意,員工滿意,小老板不容樂觀了。中間掉鏈子的后果就是,就業壓力跳過企業,直接到了各地方。

2 h2 ~% j- }" V  ^, f
要為中小企業減負,優化民企經營環境,怎么搞?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那樣才是90后們好日子的開始。

+ o; {: `4 J) e3 A- q
最后,認知要升級,思考要深度,那就從讀書開始吧。
. w& b1 ]( \! }

* c3 v! t/ L5 v1 s+ C
6 m6 S# w" ~: F0 C  Y3 f
1 F- K2 ^' h' ~" \/ \9 k  |/ G

" u4 \& ?) Z) e8 r. g8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8-3-6 10:20:03 | 只看該作者
有點極端,最后一點很好,從讀書開始
3#
發表于 2018-3-6 10:26:29 | 只看該作者
實業了好啊!!!到時候我們搞機械的就有笑話看了,就是太難看了
4#
發表于 2018-3-6 10:29:43 | 只看該作者
沒多讀書,寫不出這文章!
5#
發表于 2018-3-6 10:42:11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誰寫的文章, 各種自己以為的定義, 誘導別人以為制造業怎么差怎么差,其實還是大環境出了問題,體制出了問題! 這才是根本原因

點評

是的!!!這個是大環境 上下五千年,每個朝代不過200到300年,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不是很正常么。大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子孫后代等著吃土吧  發表于 2018-3-6 13:23
6#
發表于 2018-3-6 10:43:49 | 只看該作者
這就是當下社會的現狀,造成價值觀扭曲、失去信仰和追求。
7#
發表于 2018-3-6 10:50:09 | 只看該作者
好好看書,提升自己,中國的制造業完了,不是還有美國,歐洲,東南亞,印度等嘛,樹挪死人挪活。
9 R8 c' B, r( Z+ p' V2 I4 L$ I5 o但是首先你要有能力。
8#
發表于 2018-3-6 10:58:20 | 只看該作者
有一定道理,畢竟我就在中小企業工廠里面。
4 h3 ]. F4 j4 O' R! [  M
9#
發表于 2018-3-6 10:59:13 | 只看該作者
  我倒覺得是社會的進步,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高,為何還要那么多人進廠。中國以前賺的是類似代加工的辛苦錢,難道未來也要一直下去,生產力提高了,那就可以解放部分勞動力去服務于其他方面(尤其是公共方面的),同時干苦活的人也提高了待遇這不也很好嗎。工作就是為了生活。機器人替換人是進步,讓人不用在想機器人一樣工作。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人可以選擇不進廠,而不是被生活壓迫而進廠。在我看來現在工廠工人工資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是受益于供求關系。
10#
發表于 2018-3-6 11:53:54 | 只看該作者
所以自動化行業吃香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0 15:53 , Processed in 0.09127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