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6391|回復: 19

張嘴就要30萬合適嗎?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7-12-30 15:28:58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xiaobing86203 于 2017-12-30 15:28 編輯 : v. \- ~: n! s3 \9 i; j4 W# Y
* n0 c. C4 S- ?/ I1 M, `0 Z. G
“大國工匠”張嘴就要30萬合適嗎?
近兩年來電視臺播出了一系列反應“大國工匠”的紀錄片,向國人展示了中國工人師傅的高超技藝和奉獻精神。節目播出后在網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網友都說,這些大國工匠應該重獎,給他們發錢分房比給那些小鮮肉強多了。不過也有人認為,還是要講究奉獻精神,吃苦精神。在很多情況下,中國人似乎愿意談精神、談道德,但是往往不好意思談利益。
6 J9 S" d4 N  ]; V& f2 q% Y& D
) h. b5 H$ A" c9 _5 ?4 o  x! x: E* E4 E
在這一點上,似乎歐美國家比我們要開放的多。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小時侯那個著名的一萬美元一根線的故事。20世紀初福特公司請電機專家斯坦門茨修理電機。這位專家在電機外殼畫了一根線,讓工人把里面線圈減少16圈,就解決了問題。事后斯坦門茨找福特要了一萬美金,其中畫一根線1美元,知道在哪畫9999美元。這個故事不但反應了美國對于知識價值的重視,而且體現了歐美技術專長人才敢于談利益,勇于爭利益的態度。
今天的俄羅斯軍事工業老底子仍來自蘇聯

( L5 s' s" ?7 F$ g' F2 @" C
除了這個經典的美國案例,我們不妨再看一個蘇聯案例。在上世紀60年代,蘇聯航空系統研究院為了參與航天衛星系統的軍事項目,進行了衛星的自主導航和穩定方法研究。為了項目的開展,該院當時在蘇聯國內首次建造了一套空氣軸承試驗臺,這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
& D; Z9 o$ g" }
! s% O* @& {, |
所謂的空氣軸承試驗臺是一個直徑超過40厘米的半圓球,周圍有一層空氣膜,使球形支座處于懸浮狀態,而航天器就固定半球面的支座上。這一層空氣膜由噴嘴噴出,摩擦力極小,能夠盡可能模擬太空中失重、無魔擦的情況。專家通過這一接近太空真實情況的模擬平臺來研究航天器的穩定系統。
% A# f; J) y( i
這個試驗臺的型號總師捷連科夫斯基很快就繪制出這種空氣軸承的圖樣,但軸承本身對半球表面的清潔度和加工精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算下來誤差只有1微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該院副院長費多羅夫找到了負責加工的車間主任穆雷列夫,給他看了圖樣。這位車間他主任立刻說道,這樣的產品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他沒有測量工具,無法測量出半球表面的公差是否符合加工精度。副院長覺得穆雷洛夫是一位上了年紀的保守官僚,就決定親自到車間找有熱情和闖勁的年期人。他又找來了車間高級鉗工科坡杰夫,他會干精細活,屬于經受過衛國戰爭考驗的一代工人階級主力,是真心熱愛本職工作的大工匠,心靈手巧。科坡杰夫看完圖樣后說,需要考慮一下。
今天的空氣軸承試驗臺,和當初的原理是一樣的

" ~7 k( z* y6 {* h8 p% l! O! w
過了3天,科坡杰夫回復費多羅夫說:“讓我試試。但成功了應當給我額外支付報酬,按照正常的工資報酬我不干。我要5000盧布。”當時5000盧布相當于5500美元,約等于今天的4.5萬美元即30萬人民幣。怎么辦?按照當時蘇聯制定的工資政策,工人、工程師的工資和獎金都有著嚴格的支付標準,根本沒有任何空子可鉆。只剩下一條路,按照合理化建議獎為科坡杰夫支付報酬,但合理化建議獎勵標準也遠低于他要求的數目。3 i  k2 n& t3 }7 z& w& T5 I5 g

+ r) c8 Y) W3 v, P
費多羅夫找到院長讓帕奇澤,他對工人階級一直很好。他說:“這有什么?只要他能造出來空氣軸承,把所有合理化建議和發明創造獎湊在一起,都給他。”這樣科坡杰夫開始著手加工空氣軸承:首先在鑄鐵車床上車出來毛坯件,然后開始研磨半球體,整個過程完全依靠手指尖的感覺,估算研磨的尺寸。加工完這些零件后,又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如何檢查產品的加工精度?這些公差尺寸完全靠科坡杰夫手工操作完成的。
' o  c; D! E- |/ I) z8 S
最后還是軸承設計師捷連科夫斯基想出一個辦法:“很簡單,把軸承裝配起來,通上空氣,半球平面應當不動地懸停在軸承內。如果零件加工有偏差,半球周圍的空氣繞流就不均勻,平面就會產生旋轉運動。只要平面不動,加工精度就是合格的!” 工人們將軸承裝配好,送氣后,半球飄浮起來,它就像埋在了軸承里一樣,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很顯然,科坡杰夫做到了。而航空系統研究院也通過一堆榮譽給他支付了5000盧布的報酬,但直到今天大家也沒弄清楚,在沒有任何測量工具的情況下,他如何僅靠一雙手和個人感覺,研磨出如此復雜、精度要求如此之高的零件。但在那個時代,在蘇聯眾多研究院、企業、科研所和設計局,都有這樣的“大國工匠”。

* m& `; ^9 t( z& w# y0 e0 k
俄羅斯軍事工業至今外銷成績非常好,還是得益于一批大國工匠
/ E2 v& {( U  O$ |, R
有人可能認為談利益是有損精神的,這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至少筆者認為在尊重“知識和技能”、提倡“大國工匠”技能的今天,這兩者是不矛盾的。一方面擁有超高技藝的工人師傅們不必對利益羞于啟口,另一方面領導者也應該利用一切條件來滿足工人的合理要求,而不是用各種手段強制和壓迫。在這方面,上面的蘇聯航空設計研究院的例子,給我們的思考是深遠的。
) y1 r( u: u) C) g0 c! L. F; @

7 ^+ l. h& r* h' N4 u1 _* @7 u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會不會讓成為某些人獅子大開口的理由。有這個可能性,但筆者覺得這也看低了工人階級的覺悟。像上面的蘇聯工人,經歷過衛國戰爭的考驗。他提出的要求看似很高,但體現了高精度加工的復雜性,其實是合理的要求,因為他們是一線生產者,對工時的消耗、加工的難度和復雜性有著最準確的判斷。換個角度想一想,對于這些大國工匠我們能夠滿足他們合理化的要求,善待他們,在危亡之際他們是會見利忘義還是義不容辭呢?中外歷史經驗證明絕大多數將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2 S6 i4 |% F' j! @# e' N
別等到實體經濟不行了,才想起夸兩句大國工匠!

, A6 Z+ w* t3 c4 u# L/ c
我們這個大國,古來贊美帝王將相,贊美明君清官,贊美俠客和孫悟空,贊美才子佳人,贊美立地成佛的強盜,贊美殘民以逞的梟雄,贊美為謀求權力榨盡蒼生血淚的所謂智者,贊美明哲保身的滑頭,就是不贊美工匠和工匠精神。8 H3 q: @- }, o9 g

) W8 e4 D# e- E& A1 @) b1 w4 T. n
我們崇拜秦始皇,對于他陵墓里出土的兵器上刻著的匠人名字,不會給予超過5秒鐘的關注,雖然我們也贊美那些兵器的精良。

/ ~3 u1 Y( H: X/ L' N
必須注意到,歌頌大國工匠是這兩年的事,而這也正是中國實體經濟開始滑坡的時候。是的,我們的宣傳有個規律,那就是缺啥就贊美啥。既然大國工匠成了宣傳的主角,那也就證明他們在現實中已經相當邊緣,就像我們稀罕東北虎和大熊貓一樣。

$ P8 D' a( W: b) z. D
實體經濟為什么滑坡,不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任務,反正我們依稀知道不光是老百姓,就是很多企業,包括國企,也沒有心思老老實實打磨技術、打磨研發、打磨產品、打磨服務,他們用左腳稍稍想一下,就覺得把錢投到股市和房市上都比投到鐵杵磨成針上來得劃算。
+ }  b  {+ {- h7 I+ K4 Z( ~/ ^

* |( [. _5 Q3 W( u. f7 t# @- Q- o
其實工匠們面臨一個尷尬境地:實體經濟興盛時,他們被企業家的光輝遮蔽;實體經濟凋敝時,他們被虛擬經濟的光輝凋敝。光輝總是不會落到他們身上,因為他們是干活的人,干活的人在中國總是被埋沒的。; D  ?) z  ~6 ]1 g6 o" n# u: C

* @1 m7 {' L, k; O0 C1 c+ t5 q
你去看二十四史,宮殿著火了,會嚴肅地記上一筆,因為這被理解為上蒼警告皇帝,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史家,會在這里記上一筆,說這個建筑牛在哪里,是誰設計的,其中那個精美的棟梁雕刻,出自誰手。
# v. d# t& h% _0 z& H1 |0 K1 Q

* p; e, Y; i( g1 i3 a! }
敦煌壁畫和佛像,作者是誰,你知道嗎?
; N% E- }5 t" W, Y- J
日本工藝大師柳宗悅寫過《工藝之道》一書,語言精美,思想深邃,給讀者的享受,絲毫不亞于任何文學家。他對器物的熱愛,對器物功用的辯證思索,對工匠精神的詮釋,充滿了道家的深刻和詩家的雅致,可以想見匠人生涯帶給他多少精神財富。
: d: `8 H9 t: `) r  S  g

0 C: U# x/ \/ F) Q, ]$ O' _
事實上當年日本從大唐學去了很多東西,卻沒有引進科舉制度,據說是擔心這樣會導致讀書人的過度優越感,鼓勵行業間歧視。是不是這種考量不清楚,但我們能看到的是日本一輩子做壽司的人也很尊崇,日本制造業的水準有目共睹,日本企業對員工的奉養同樣有目共睹。% u6 n$ k. W( Q1 a7 A
. r7 \: z6 l% E3 w/ _% m7 G
你能想象中國的博士開一家摩托車修理店嗎?有個美國哲學博士就是這么干的,而且沉浸其中,幸福自足,最后成為高手,舉國摩托騎士都來找他解決各種難題,而他因此更加神乎其技,最后他寫了一本書,《摩托車修理店——未來工作哲學》。馬修.克勞福德,人們好像絲毫也不因為他油漬麻花地就鄙視他,而修摩托似乎也提升了他的哲學造詣。
9 T  m* t* S, q
如今市場洶涌,謀利者熙熙攘攘,求名者如過江之鯽,這固然會沖擊工匠們的定力,但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好的活路。從反向角度來看,如果一個國家始終沒有學會主動尊重它的工匠群體,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越來越高的手藝價格教育它,讓越來越昂貴的匠人薪酬教育它,或者讓越來越洶涌的匠人流失來教育它,最后是讓制造業缺乏持續進步的深刻內涵來教育它。

  n& p) G% s9 C+ F6 ^
大國工匠和大國制造,這是桃肉和桃核的關系。

2 C# n: J' u8 _& {" r. k) e! M
要振興中國的的實體經濟,高人們有的是對策,我今天只想說:

: D- P8 X* \- e- H) p, R
如果中國的老板們發自內心地認為他的優秀匠人應該掙得比他多很多才對,應該是企業的寶貝疙瘩才對,那么實體經濟就有希望。
% D7 z. A6 }( T8 i# m- s
如果中國的家長們覺得孩子成為一個神奇的匠人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圖,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那么實體經濟就有希望。大國工匠,不只需要幾聲形單影只的贊歌。

1 a! G) R3 |* N

5 c; m! g$ j! L) H# w$ y4 ?7 |* \' g! 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7-12-30 15:38:27 | 只看該作者
這筆者也是特么的國企干部吧,那些所謂的有人也是國企官僚吧。這幾頭碰到一起這對話是上個世紀的對話吧

點評

看見不符合自己的三觀的人就批判,覺得對方可笑幼稚,覺得自己對,現在明白了,這就叫噴子。  發表于 2017-12-30 18:15
3#
發表于 2017-12-30 15:43:23 | 只看該作者
精辟7 e9 z9 N1 S) G9 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于 2017-12-30 15:59:26 | 只看該作者
文革時對知識分子非常歧視,但對有水平的工人非常看重,大學畢業時剛進工廠就發現:那些技術含量很高的工種都是干部子女,那時鉗工要學徒3年,最高可達到8級,是最好的工種,搞個什么小改小革立馬大肆宣傳,入黨提干,當人大或黨代表。不過知識分子很難有所作為,因為要虛心向工人學習,干部都是工人提拔上去的,基本上都是聽工人的,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那圖紙工人看不懂,水平太差了,不是說你的圖紙合不合制圖標準

點評

就和現在微小型加工企業一樣。老板只在意給他出活的焊工、鉚工,技術人員就是雞肋。  發表于 2017-12-30 16:12
5#
發表于 2017-12-30 16:23:20 | 只看該作者
工匠精神不一定指工作在一線的技術工人,也可以指我們自己,在自己的崗位上做精,做專,做到極致。
6#
發表于 2017-12-30 16:25:50 | 只看該作者
技術工還是很吃香的。只能說老板急功近利,這樣也成不了氣候,小作坊思維。
7#
發表于 2017-12-30 17:03:30 | 只看該作者
大國工匠   說白了 就是   打過工   犟

點評

國家 何時重視過 我們這些 干制造的 現在需要制造業了 來拍這些 給老百姓看看 福利待遇 嘛也沒提  發表于 2017-12-30 17:04
8#
發表于 2017-12-30 20:38:14 | 只看該作者
這樣的工匠培養起來需要很長時間的,民企一般做不到的,國企還可以
9#
發表于 2017-12-31 10:15:09 | 只看該作者
大國工匠,工匠精神?說實話很多人連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這種工匠都不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國工匠的,不管大小企業都有這種潛在人才,比如我們廠就有,甚至連老板自己都不知道,談何培養~~~有些老板運氣好,剛好遇到這種工匠因為種種原因一直跟著自己,于是企業還像模像樣
10#
發表于 2017-12-31 23:07:39 | 只看該作者
喊口號是國人最擅長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8 16:21 , Processed in 0.10324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