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565|回復: 0

德國用“中國制造”賺外匯:寶馬奔馳塞滿中國配件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8-5-13 09:26:37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帖)德國用“中國制造”賺外匯:寶馬奔馳塞滿中國配件

        當中國企業正在為過去一年成為德國的“最大茶葉進口國”、“最大機械進口國”等頭銜舉杯歡慶時,德國企業已將這些“中國制造”再加工后出口到上百個國家,賺取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德國人把這種用“中國制造”賺外匯的新現象稱為“高技術加工出口”。

加工“中國茶”出口94國

        日前,《環球時報》記者從德國茶葉協會獲得信息,2007年德國茶貿易在世界市場上更進一步。“德國制造”的茶葉遠銷94個國家,達到2.4萬噸,既有綠茶、紅茶,也有水果茶、藥茶等。來自德國的茶專家在國際上也頗受歡迎。
德國從不生產茶葉,怎么有這么大的出口量呢?原來,德國企業出口的茶全都來自世界各地的產茶國,只是進行了再加工。而中國就是德國茶葉最主要的進口國,去年達到12370噸,占進口總量的25.5%。德國其他茶葉分別從印度、斯里蘭卡、印尼和非洲進口。

        德國茶葉協會目前有近50家茶葉貿易和加工企業,這些企業年銷售額都在100萬歐元左右。該協會負責人拉埃奈對記者說,隨著人們對茶的健康作用日漸肯定,世界各國掀起喝茶熱,德國政府近年來非常關注“茶經濟”。
他說,最近兩年中國茶葉各項指標都已超過歐盟標準。德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也越來越多,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一是直接買中國散裝茶葉;二是德國企業到中國選茶農合作生產。

       位于漢堡的愛樂絲茶葉公司的負責人弗利克告訴記者,茶葉從中國進口到漢堡后,他們會把原茶磨碎,然后利用特殊工藝,制成袋泡茶。這些袋泡茶的品種有20多種,比如綠茶、紅茶、花茶、感冒茶和水果茶等。目前他們加工的有機茶也呈上升趨勢。這些包裝后的茶葉一半在德國連鎖店、零售店、賓館飯店銷售,一半銷往英國等歐洲國家以及美國、非洲等地。

        記者看到,這些中國茶經德國企業加工后,都變成標著德國品牌的德國茶,連產地也標成了“德國制造”。弗利克說,如果把中國茶直接放到茶葉專賣店,很少有人問津。因為歐洲的茶文化和中國的茶文化不同。

“中國制造”變成“德國制造”

        實際上,“中國造”變成“德國造”并不是個別現象。在德國大型食品企業米勒爾公司加工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將中國進口的成噸大蒜,剝皮加工成蒜粉、大蒜罐頭、大蒜醬、蒜油、大蒜面包等。而在另外一個車間,中國產的小蔥正被烘干,制作成瓶裝蔥干。當記者問及“為什么不直接從中國進口類似產品”時,該公司質量監管說,中國產品沒有相應的食品“通行證”。

      近幾年,國內媒體報道歐洲掀起“中藥熱”。的確,調查顯示:有73%的德國人會經常采用草藥類藥物進行治療。然而,當記者問及德國藥店聯合會主席彼得斯時,他竟說不出哪一種是從中國進口的中藥。原來,2004年通過的《歐盟傳統草藥法》規定,進口到歐盟的中藥需證明在歐盟成員國應用15年以上,同時證明在第三國應用30年以上,才能正式注冊。目前,300多種傳統中藥被注冊成德國草藥。很多德國藥廠從中國進口半成品中藥再加工。像全球藥企巨頭———德國馬博士藥廠就用中藥制成了治療便秘的植物藥,甚至還正式搶灘中國。據彼得斯介紹,歐洲市場的草藥產品銷售中,德國加工生產的“中藥”占總銷售額的25%左右。

        更令人吃驚的是,作為機械制造王國,靠“中國制造”借雞生蛋的德國企業也不少。比如中國生產的電動工具占了德國市場的90%,其中大部分都為一些世界名牌貼牌生產。一臺漢特爾切割機,德國企業從中國進口的價格是30歐元,包裝后便以600歐元出售給西方。

        雖貴為“汽車國王”,但不管是大眾還是寶馬、奔馳汽車,其“內臟”幾乎都塞滿了“中國制造”的配件。即使是標著博世、大陸、馬勒的德國品牌零部件,也很多是從中國貼牌生產的。德國汽車商“組裝”完汽車后,再以高出成本數十倍的價格銷往中國等國家。難怪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是否到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采購和發展關乎德國汽車業生死存亡。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阿爾迪、歐倍德等大型超市和專業店里,“中國制造”也頓時消失。這些商店在中國集中采購的產品,很多只有德國進口商的標識。

德國企業鉆了法律漏洞

        對于德國企業這種借“中國制造”發財的做法,法蘭克福華商修先生對記者說,這其實表明,“中國制造”的質量很多已經達到“德國制造”的標準。德國企業只是借助歐盟各種貿易保護措施,得到了好處。比如,看到中國電動工具暢銷,去年7月德國某檢測公司受委托對某品牌電動工具抽檢,發現其中一種高致癌物質濃度為0.2%。接著,德國讓歐盟設置相應障礙,使中國企業為德國對手做半成品。

        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專家鮑爾則對記者分析,德國企業實際上鉆了德國法律的漏洞。像瑞士規定“瑞士制造”的產品必須80%材料來自瑞士。而在德國出口貨物的原產地證明,將產品分為完全原產產品和含進口成分再加工產品兩大類。對于含進口成分再加工的產品,以“最后一個對產品進行經濟上可以作為實質性加工的國家”作為產品的原產國。同時,出口貨物原產地標志由于是德國16個州的83家商會簽發,所以也存在不公正現象。

        目前就職德國一家藥廠的高級工程師劉女士則認為,“中國制造”被“德國制造”利用,讓中國企業看清自己的不足。德國的“中藥”往往是提取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生產工藝水平高,有效成分的純度比較高。而中國國內生產的中藥科技含量低。比如德國中藥顆粒劑,不需要煎制,用開水一沖即可,而且有多種口味可選擇。

        很多華人則認為,這種現象提醒中國企業掌握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特別是品牌的樹立。記者在采訪時發現,5年前還默默無聞的中國臺灣產品,如今已有華碩、宏基、捷安特、明基等多個品牌在德國家喻戶曉。鮑爾說,隨著“中國制造”質量的提高,5年內,也會有“德國制造”為中國企業做零件或貼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0 02:38 , Processed in 0.0587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