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面壁深功 于 2017-10-12 08:51 編輯 # y% E: D+ H s; G/ y
8 g9 ^' p. ?' Q/ L$ A# V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有一座圣家族大教堂,教堂建于1882年,如今已過去了130多年,依舊沒有竣工的跡象。但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 安東尼奧·高迪(1852-1926)于1883年接手該工程,直到他去世才完成了不到四分之一,高迪生前并沒有留下任何手稿,卻制作出精巧的模型。以其為樣本手稿開展建設工作。模型卻在他死后爆發的西班牙內戰中受到損壞,變成成千上萬的碎片。 百年來,建筑師們想盡了辦法來解開這個拼圖,直到3d打印技術的問世,模型的修復才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教堂的完工縮短了150年,迪為了要求雕像的姿勢、律動都和真人一模一樣,還拿人骨做研究;雕像的臉孔也不是憑空想像,而是由街上找來模特兒,再依照片去制模。 門上的昆蟲世界,和門之外的青蛙、蜥蜴雕塑相映成趣。色彩斑斕的彩繪玻璃,會隨著日升夕落呈現出不同的光輝。夜幕降臨的圣家族大教堂,是她一天最美的時刻。 高迪訂過兩次婚,但他離開時,依舊孤身一人。他說“為避免陷于失望,不應受幻覺的誘惑”。他的性格孤僻內向、不愛交際,并沒有什么好友。 1878年他結實了一生的摯友,歐塞維奧·古埃爾。古埃爾并不介意高迪落落寡合的性格,他和高迪一樣是一位夢想家。 1900年高迪突發奇想,想在巴塞羅那郊區建造一座花園城市。耗時14年,于是有了今天的古埃爾公園。 埃爾公園的長廊,像是不經意的隨意建造的土洞,數百根土與石支撐的長廊,原始且給人一種探險的奇妙感受。 在古埃爾公園里,高迪將大自然與建筑有機地結合成一個完美的夢境。這里的一切,小橋、道路和鑲嵌著彩色瓷片的長椅,蜿蜒曲折,像飄蕩流動著似的。 古埃爾公園到處都是童話般地場景,高迪似乎像是在邀人們一同分享他的夢。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個杰作竟是從廢品中創造出來的。古埃爾公園長椅上使用的是廢棄的瓷磚。據說高迪當時去瓷磚廠看到了,堆積如山的廢棄瓷磚后,聽說這些瓷磚非常便宜,便欣然購下。 有趣的是,如今在公園的維護中,人們反而用高昂的價格。手工復刻當年的破瓷磚,敲碎、再重新粘貼于建筑之上。 教堂外部保護網使用的鐵絲同樣來自于工廠廢棄品,磚塊也是使用因為溫度過熱的殘次品。高迪認為,黑色的磚塊反而能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米拉之家仿若波浪般獨特外形,是高迪以海洋為主題建造的。公寓圍繞著兩個中庭建造。 高迪在這個建筑中使用了新技能,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磚柱和鐵梁來承受,不論是內墻外墻都沒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沒有主墻,所以內部的住宅可以隨意隔間改建,建筑物不會塌下來。而且,可以設計出更寬大的窗戶,保證每個公寓的采光,每一戶都能雙面采光,光線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進來,房間的形狀也幾乎全是圓型設計,天花板、窗戶、走廊、很少又正方的矩形。屋頂有類似軍人雕像的煙囪。這樣米拉之家竟是出租房。不知住在世界遺產中的感覺如何呢? 高迪的眼中,一切靈感來源于自然和幻想: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紋路、蜂巢的格致、神話人物的形狀,都是他酷愛采用的表達思路,他痛恨硬邦邦的直線,樂于用柔和的曲線和五彩的顏色表達一切。 不幸的是,1926年巴塞羅那舉行有軌電車通車典禮,全城喜氣洋洋,裝飾著彩旗、鮮花的電車在歡快的樂曲聲和雷鳴般的掌聲中開動了……突然,電車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沒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著寒酸,形容枯槁,人們以為這個糟老頭子只是個乞丐罷了。他被送到醫院后不久就斷了氣。像所有橫尸街頭的流浪漢一樣,過幾天就該送到公共墳場草草埋葬了。直到一位老婦人認了出來,巴塞羅那人民才知道他們失去了國家的瑰寶。 圣家族大教堂預計會在高迪逝世一百周年的2026年完成建造。巴塞羅那人民顯然一點也不心急。對這幢高矗的半成品,幾代巴塞羅那人都沒有為著急與煩躁所惑,而是從容地等待,耐心地守候。
q! J4 G; G7 n0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