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機械行業,可以從中日兩國的比較說起。" o1 X$ G; G; A5 X, o
為什么日本機械行業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他們能夠提供幾乎任何機械電氣領域的完整的、可靠的、服務細致周到的解決方案,而我們中國總體上還是顯得很殘缺,很低質,服務粗糙的。
$ q* D' ^$ o& n% ?' I# t 我想也許我們沒有注意整個工業產業鏈條的完整化、網絡化、細致化問題。比如說一條生產線,要涉及機械、電氣、液壓、氣動等等,主機廠可能只做機械,而其他電氣、液壓、氣動還有機床、刀具、檢具、測試設備、熱處理、表面處理、其他各類工藝裝備等等都要購買、配套。這就要求調查國內公司是否能夠提供完整的某一領域解決方案并且保證質量可靠以及良好的后續服務,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提供,那么多家公司是否能夠提供,如果多家公司提供同一領域供應品,他們是否能夠為整個系統的性能改善密切協作而不分彼此,主機廠是否能夠積極主動的將供應品可能需要改進的地方反饋給供應商以促進他們的發展提升,還是遷就地使用現存產品等等。! ?; X4 ?7 ~7 c; X4 b$ g$ h
象能夠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日本有啟動領域的SMC,液壓領域日本有油研,工廠自動化零件領域日本有米思米,電氣領域日本有歐姆龍,重工領域日本有三菱,軸承領域日本有NSK.NTN.KOYO等等,你隨便登陸其中一家網站看看就知道他們的專業意識、信息化服務意識和做事的細致性。在世界500強中的日本企業,大部分是機械電氣類的,而且幾乎各個能夠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而我們相比就差遠了,國內能在機械電氣某一領域可以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太少了。
0 ?: e5 x" A1 }, U2 }0 d9 f 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變,而我們自己還是專業性不夠深,我們很多人設計還停留在“大概”而缺乏科學計算的經驗階段;我們很多技術管理還停留在方便、省事而不可持續、不利于積累的不講科學流程的階段;我們的組織(特別是中小公司之間)還停留各自為戰,利益分割階段;我們政府的還沒有提出直接對機械、電氣基礎行業提供協助的、便利的、公益的、廣泛的服務機構,我們的很多行業標準甚至沒有電子版提供。所有這一切致使我們大部分人做得都是低質、低效、傳統的設計。9 r: Y- g) D2 b( r' o7 I
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這些現狀,工程師也好、管理者也好、政府官員也好,應該從國家民族制造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出發,在自己當前的工作崗位,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有利于民族制造業的工作,盡可能做好各項經驗積累,盡可能多提好意見、好想法。中國的現代化,根本上取決于制造業的現代化,取決于制造業整個鏈條及其各個環節的現代。 " [! J1 V( s2 E, N8 s1 g
讓我們為了祖國的真正崛起而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