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 與日本德國最可怕的差距
我們不要單單只看科技的差距,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還不如人家的。例如:日本人很注重環境保護。他們的產業垃圾回收再利用率是53.1%;生活垃圾處理:1、他們做到減少浪費、控制垃圾產生,如生產耐久、不易損壞的商品;2、他們做到重復利用、再生利用。在這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的前頭。如2002年日本的易拉罐消費是174.4億個,這其中被回收利用的有144.3億個,回收利用率超過了80%。而紙張的回收率將近65%。塑料的回收率是26%。3、燃燒利用,合理處理。對于不能利用的垃圾,可以通過燃燒來處理,獲取熱量來服務社會。/ p; f# e% I; c, E2 n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國家廢棄物回收率很低。紙的回收率是15%;塑料是9.6%;鋁罐是1%。這樣既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又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h% {1 s# P2 M9 D
但是話又要說回來日本今天的醒悟也有昨天的痛。例如:日本水俁病事
/ _) Z, w8 g+ a! _( ~" Z 日本水俁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3年至1956年發生在日本熊本縣水俁鎮。; F1 u! G" ~5 e5 g* U$ [7 M1 ]) v' m
水俁鎮是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一個小鎮,屬熊本縣管轄,全鎮有4萬人,周圍村莊還住著1萬多農民和漁民。由于西面就是產魚的不知火海和水俁灣,因此這個小鎮漁業很興旺。
- p& F5 y) z+ N6 W7 d+ ?. g 1925年,一個資本家在此建成一個小工廠,叫日本氮肥公司。1932年又擴建了合成醋酸工廠,1949年開始生產氯乙烯。1956年產量超過6000噸,這個企業由此而發家。
4 l0 ^7 A9 ]+ M+ \: @1 ~+ ? 就在這“繁榮”的背后卻醞釀著一場災難。
: ~; d7 k8 I: x* O) b! a 1950年,在水俁灣附近的小漁村中,發現一些貓的步態不穩,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當地人謂之“貓自殺”,但沒有人研究這事。當后得知這是一起公害事件時,有人稱為“自殺貓事件”。- P# g* M. v. v/ Q' ^
1953年,在水俁鎮發現了一個生怪病的人,開始時只是口齒不清,步態不穩面部癡呆,進而耳聾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經失常,一會酣睡,一會興奮異常,身體彎弓高叫而死,但沒人知道這是什么病。
3 M2 v3 o: W2 @5 _0 G 1956年5月,又在醫院出現4個這種病人,得這種病而沒有入院的患者還有50多人。這才引起本地熊本大學醫院一些人的注意。在調查中,把死貓死人病的各種現象聯系起來分析,初步找到吃魚中毒這個共同受害的根源。
/ @$ x9 q* N D! w4 ] 1957年,由于魚有毒使成千上萬漁民失業。
/ Q8 ]1 l5 K7 B* R 1958年春,資方為掩人耳目,把排入水俁灣的毒水延伸到水俁川的北部。六七個月之后,這個新的污染區出現了18個水銀中毒的病人。于是引起廣大漁民憤怒,幾百名漁民攻占了新日本氮肥公司,搗毀了當地官方機構。但資方仍拒不承認污水毒害的事實。
4 v9 ]2 d" _; p1 h: \6 m, w 到1963年,熊本大學“水俁病醫學研究組”從水俁氮肥廠乙酸乙醛反應管排出的汞渣和水俁灣的魚、貝類中,分離并提取出氯化甲基汞(CH3HgCI)結晶,用此結晶和從水俁灣捕獲的魚、貝作喂貓實驗,結果400只實驗貓均獲得了典型的水俁病癥狀。用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也發現汞渣和魚貝中的氯化甲基汞結晶同純氯化甲基汞結晶的紅外線吸收光譜完全一致。對水俁病死亡病例的腦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在顯微鏡下也發現大腦、小腦細胞的病理變化,均與CH3HgCI中毒的病理變化相同。7 ]4 L4 M& u& Q6 h, x
1964年,日本西部海岸的新瀉縣阿賀野川流域,由于另一壟斷企業“昭和電工公司”含汞廢水的污染,也出現了水俁病,在很短時間內患病者增加到45人,并有4人死亡。這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汞污染能給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 G& v8 b: {* @
綜合上述各種材料,日本政府于1968年9月確認水俁病是人們長期食用受含有汞和甲基汞廢水污染的魚、貝造成的。
2 @7 Y. [- B8 @; N2 U 據1972年日本環境廳統計,水俁市的病患者有180多人,其中有50多人已經死亡。新瀉縣阿賀野川的病患者102人,其中有8人死亡。共有283人受到嚴重毒害,以至面臨死亡。實際日本受害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僅水俁市受害的居民已有1萬人左右。但日本氮肥公司長期以來以保密為借口,拒不提供工藝過程和廢水試樣,致使水俁病一直拖了6年才弄清楚。到1967年8月,在400只貓以醋酸廠廢水作試驗全部得水俁病的事實面前,該公司雖然不得不承認該廠含汞廢水污染帶來的災害,但繼續排放含汞廢水。直到1972年仍有漁民不斷地向該公司提出抗議,舉行游行示威。
/ C3 d7 Z! C1 s& I. K2 w- L! ~ 1979年3月23日上午10時,在熊本地裁刑事二部對原氮肥公司經理吉岡喜一(時年77歲)和造成水俁病的工廠原廠長西田榮一(時年69歲)進行公判。裁判長右田實秀宣判:因企業活動引起的公害犯罪,必須嚴格追究組織上的責任者,但根據兩被告年事已高,分別判處他兩人監禁2年緩期3年執行。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追究公共場所害犯罪者的刑事責任。7 @3 p3 o i, o* k, @
U, r8 j& R4 V* _. P ) C8 n0 X4 e) z
, ~; n, V, m8 p: _
日本痛痛病事件+ s' {2 ^4 b! [& s! r2 p
日本痛痛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5年至1972年發生在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 t0 t& B% d6 N& `- P
橫貫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有一條清水河叫神通川,兩岸人民世世代代喝的是這條河的水,并用這條河的水灌溉兩岸肥沃的土地,使這一帶成為日本主要糧食產地。) T# k4 {3 @4 N1 V4 C- T1 y
后來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這條河的上游設立了神岡礦業所,建成煉鋅工廠,把大量污水排入神通川。
3 r p3 N6 r5 o5 i7 }- S: @ 1952年,這條河里的魚大量死亡兩岸稻田大面積死秧減產,該公司不得不賠償損失300萬日元。. k* t' T2 f2 d+ N
1955年以后,在河流兩岸如群馬縣等地出現一種怪病。患者一開始是腰、手、腳等各關節疼痛,延續幾年之后,身體各部位神經痛和全身骨痛,使人不能行動,以至呼吸都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最后骨胳軟化萎縮,自然骨折,一直到飲食不進,在衰弱疼痛中死去有的甚至因無法忍受痛苦而自殺。由于病人經常“哎唷——哎唷”地呼叫呻吟,日本人便稱這種奇怪的病癥為“哎唷——哎唷病”,即“痛痛病”。經骨痛病尸體解剖,有的骨折達73處之多,身長縮短了30厘米,病態十分凄慘。
" x! J4 a. v6 t 據記載,日本從1913年開始煉鋅,到1931年就出現過這種病,但沒人知道這種病是怎樣產生的。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大規模發展煉鋅工業。1960年以前骨痛病患者就開始出現,直到1961年才有人查明,神通川兩岸骨痛病患者與三井金屬礦業公司神岡煉鋅廠的廢水有關。該公司把煉鋅過程中未經處理凈化的含鎘廢水連年累月地排放到神通川中,兩岸居民引水灌溉農田,使土地含鎘量高達(7~8)μg/g,居民食用的稻米含鎘量達(1~2)μg/g。飲用含鎘的水,久而久之體內積累大量的鎘毒而生骨痛病。進入體內的鎘首先破壞了骨骼內的鈣質,進而腎臟發病,內分泌失調,經過10多年后進入晚期而死亡。三井礦業公司工人因鎘中毒生病者也不在少數。有兩名懷孕婦女因體內急需鈣質,但因鎘中毒使鈣質遭到破壞,骨痛病愈趨嚴重,無法忍受而自殺。死亡后解剖腎臟發現含有大量鎘,甚至骨灰中鎘含量達到2%。但是,在此確鑿事實面前,日本三井金屬公司仍以缺乏依據為借口,拒不承認。直到1968年,經調查才證實富山骨痛病是三井金屬公司排出鎘造成的。同年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材料指出,痛痛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當地居民長期飲用受鎘污染的河水并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鎘稻米,致使鎘在體內蓄積而造成腎損害,進而導致骨軟化癥。妊娠、哺乳、內分泌失調、營養缺乏(尤其是缺鈣)和衰老被認為是痛痛病的誘因。但這時的骨痛病已開始在日本各地蔓延了。后來日本骨痛病患區已遠遠超過神通川,而擴大到黑川、鉛川、二迫川等7條河的流域,其中除富山縣的神通川之外,群馬縣的碓水川、柳瀨川和富山的黑部川都已發現鎘中毒的骨痛病患者。; Y5 |# ~7 k, o9 ^: B6 C
截至1968年5月,共確診患者258例,其中死亡128例,到1977年12月,又死亡79例。
, t$ t# }9 |/ v# \4 w. q9 v: w" r! y9 a G( Z5 r
$ V; @" [8 M( K) P4 I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c+ N2 Q! Y* L2 q# p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61年在日本四日市。/ p; ^7 N6 D/ Y3 J3 u% `
日本東部海岸伊勢灣的一角有個四日市,原有人口25萬人,主要是紡織工人。由于四日市近海臨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濱工業區的大門,日本壟斷資本看中了四日市是發展石油工業的好地方。
- ]9 s# y0 i- t3 Q# ^# b; G2 q 1955年利用戰前鹽濱地區舊海軍燃料廠舊址建成第一座煉油廠,從而奠定了這一地區的石油化學工業基礎,到1958年以后,這個所謂的“石油聯合企業之城”成了日本石油工業四分之一的重要臨海工業區。
4 p. l& Q0 k! U O0 |0 `* b 市內工業主體部分是鹽濱地區和午起地區的聯合企業。午起地區在四日市北部填海造地形成的工業區,建有電廠和午起聯合企業。在這三大石油聯合企業周圍,又擠滿了三菱油化等10多個大廠和100多中小企業。于是四日市成為噪音振耳、臭水橫流、烏煙瘴氣的公害嚴重城市。" \# N" p a# D. ? S
1956年,由于石油工業含酚廢水排入伊勢灣,使附近水產發臭不能食用。但最嚴重的還是大氣污染。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高硫重油)產生的廢氣,使整座城市終年黃煙彌漫。全市工廠粉塵、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達13萬噸。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超出標準5~6倍。在四日市上空500米厚度的煙霧中飄著多種有毒氣體和有毒鋁、錳、鈷等重金屬粉塵。重金屬微粒與二氧化硫形成煙霧,吸入肺中能導致癌癥和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形成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肺氣腫等許多呼吸道疾病。隨著污染的日趨,支氣管哮喘患者顯著增加,這種情況引起各界廣泛注意,人們遂開始探索致喘原因。據四日市醫師會調查資料證明,患支氣管哮喘的人數在嚴重污染的鹽濱地區比非污染的對照區約高2~3倍。: k) Q. z* {+ ~/ r
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原因一般有家族遺傳因子和對室內塵埃過敏因素。從家族史調查和室內塵埃提取液皮內試驗的結果都表明,污染區患者檢出的陽性率低于對照區的患者。這說明室內塵埃和遺傳因子,不是四日市支氣管哮喘高發的致喘因素。另外,新患者一旦脫離大氣污染環境,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從而推斷局部的大氣污染是主要的致喘因素。后來的觀察又發現,哮喘病患者的發病和癥狀的加重都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的濃度呈明顯相關關系,進而確定二氧化硫是致喘的原因。由于這種公害病最早發生在日本四日市,在病癥狀中尤以支氣管哮喘最為突出,故被定名為“四日市哮喘”。# _9 K2 N! ]0 y
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發作。1964年連續3天濃霧不散,嚴重的哮喘病患者開始死亡。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殺。到1970年,四日哮喘病患者達到500多人,其中有10多人在哮喘病的折磨中死去,實際患者超過2000人。1972年全市共確認哮喘病患者達817人。
$ {9 {* }2 {4 J4 Y2 \ 后來,由于日本各大城市普遍燒用高硫重油,致使四日市哮喘病蔓延全國。如千葉、川崎、橫濱、名古屋、水島、巖國、大分等幾十個城市都有哮喘病在蔓延。據日本環境廳統計,到1972年為止,日本全國患四日市哮喘病的患者多達6378 n( ]+ v2 ~1 I3 @9 J5 K
/ X7 v9 \6 G4 [* v* t9 D
# }3 l. M. w* ~日本米糠油事件
. q3 L; T" d- ]" w2 A+ y! K 日本米糠油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63年3月發生在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一帶。0 g' j# ^0 [+ F9 ?) B$ h+ a
1968年3月,在日本的九州、中國、四國等地有幾十萬只雞突然死亡(所以該污染事件也稱作“火雞事件”)主要癥狀是張嘴喘,頭和腹部腫脹,而后死亡。經檢驗,發現雞飼料中有毒,但沒弄清楚毒的來源,也沒有追究。0 X- g" m0 z6 ?. r& G6 f/ m' Z9 _2 u0 d
1968年6月至10月,日本福島縣先后有4家13人原因不明的皮膚病到九州大學附屬醫院求診,患者表現為痤瘡樣皮疹伴有指甲發黑、皮膚色素沉著,眼結膜充血、眼脂過多等,疑是氯痤瘡。由家庭多發性和食用油使用情況,懷疑與米糠油有關。
9 E2 K7 O+ Z/ o2 f% E 九州大學醫學部、藥學部和縣衛生部組成研究組,有農學部、工學部、生產技術研究部及久留米大學公共衛生學專家參加,分為臨床、流行病學和分析組開展調研。臨床組在3個多月內確診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戶2.9個患者,證實本病有明顯家庭集中性。以后全國各地逐年增多(以福崗、長崎兩縣最多)。到1978年12月,日本有28個縣正式承認1684名患者(包括東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到1977年已死亡30余人。' m0 H" l2 `$ q- ?5 ]9 i
事件發生之后,日本衛生部門不得不成立專門部門——“特別研究班”。經解剖分析,在死者尸體五臟中和患者的皮下脂肪中都發現多氯聯苯(PCB)。多氯聯苯是聯苯分子上的氫原子被一個或一個以上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的產物。一般多是混合物,在常溫下,多氯聯苯隨所含氯原子的多少,可能為液狀、水飴液或樹脂狀,是一種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的化合物。多氯聯苯難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質,因而就可能通過食物鏈而在動物體內富集。由于多氯聯苯性能穩定,不易燃燒,絕緣性能良好,所以在工業上應用較廣,一般多用作電器設備的絕緣油和熱載體。/ R& U: q" y2 X! p o
人畜吃下多氯聯苯后,被吸收的部分多蓄積在多脂肪的組織中,所以肝臟中的含量較高。多氯聯苯可引起皮膚損害和肝臟損害等中毒癥狀。在全身中毒時,則表現嗜睡,全身無力,食欲不振,惡心,腹脹腹痛,黃疸,肝腫大等。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而致肝昏迷和肝腎綜合癥,甚至死亡。
% _, [& l" n- ~1 H 流行病學組調查患者的發病時間、年齡、性別及地理分布特征,對患者共同食用的食油進行了追蹤調查,發現所有患者使用的食用米糠油均系Kamei倉庫公司制油部2月5日至6日出廠的產品,而在食用該產品的266人中有170人患病,于是分析組不到一個月就闡明了米糠油中的病因物質是多氯聯苯(PCB)。在患者的分泌物、指甲、毛發及皮下脂肪等樣品中都發現PCB,證實了PCB來自用作熱載體的KC—400。
4 X/ e: a1 l# m- V" ^$ s 經跟蹤調查,發現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糧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廠,在生產米糠油時,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在脫臭過程中使用多氯聯苯液體作載熱體。因生產管理不善,使多氯聯苯混進米糠油中。于是,隨著這種有毒的米糠油銷售各地,造成人的中毒生病或死亡。生產米糠油的副產品——黑油作家禽飼料售出,也使大量家禽死亡。
' {; L' H$ V! e. D1 R6 T 在米糠油事件調查中,采用了環境流行病學調查法中的病例對照調查法,即隨機選出與米糠油事件受害者性別、年齡條件一致、住在同處的未患病者作為對照組,對患者組和對照組食用油脂的情況進行了調查,食用天然黃油、人造黃油、豬油的患病家庭和對照組家庭的百分比沒有差別,食用菜籽油或其他食用油的對照組比患者組多,食用米糠油的患者組則比對照組多得多。通過環境流行病學的回顧性調查,終于查明在米糠油生產過程中的多氯聯苯污染是米糠油事件發病的主因。$ L5 e% h. f! D4 N& V7 A
早在1966年,美國就受到多氯聯苯的污染,在一些報刊上展開議論,并有人警告說,這種污染已擴及到人們吃用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沒有引起日本當局和食品工業企業的重視,而且還認為多氯聯苯對日本來說沒有構成威脅。令人悲哀的是只經過兩年,多氯聯苯中毒就使日本遭遇到一場新的災難,所以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又稱“多氯聯苯污染事件”等等......
. Q( R* H% D# o" s7 U* V! ]: ] 反過來看看我們現在,嗨......不多說了大家多都看到了。前車可鑒我們不能等到好像日本人那樣經歷了那么多的事件我們才醒悟才后悔。我們現在真的不是單純的科技落后,我們還在整體意識形態上也相對落后了。
9 h: y# g+ s1 C" ~. F8 E& l2 h! v0 t* p% I5 ]( x&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