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118|回復: 5

人民鐵道創新之爭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6-8-2 09:02:00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ficeffice" /> 

' Z) x; m* l) ]: _! C8 a7 }

 

8 w7 D) R, N2 n; B) x- R

人民鐵道的,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之爭,在國民經濟強烈要求擴大鐵路運輸能力,和萬民渴望建設創新型國家,雙重壓力下,正在日益尖銳化。困惑如何化解,將決定未來人民鐵道的命運。

% b s: P6 y- o: {1 }* A

有史以來,人民鐵道一向是技術引進者的樂園,自主創新者的禁區。技術引進給人民鐵道及其領導者,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業績和輝煌,掀起全國人民,一片片歡呼聲;同時,自主技術創新卻被禁錮得抬不起頭來,埋下了中國鐵路長期落后的隱患和危機。技術引進的必要性,在一定范圍內,應該肯定。但是,圖一朝輝煌,丟百年大計,值不值得?再說,我們當前的對外貿易情況是,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人家一臺380型客機;出口一臺價值24美金的DVD ,則要付給人家21美金的專利費。鐵路產品也不例外。這樣的技術引進能夠持續多久?該不該照搬照套地,再持續下去?再說,引進的技術中,很少是關鍵技術,更不要說核心技術了。事實是,多少年來跟在別人后頭跑,一方面,貨運能力至今還滯留在人民需要的35%左右,另一方面,除個別例子外,也很難看到建設創新型人民鐵路的影子,我們該怎么向大家交代?

# {) S- ^* Z- k; C4 n- X

在蒸汽機車年代,中國鐵路完成了一項歷史性的、重大的技術法規創新。把三大鐵路技術規程之一的機車大中修規程,制度改革為廠修規程,制度。從此,解放了生產力,為國家節約了巨額檢修資金。人民日報曾為此,頭版頭條,專門發表社論“改革規章制度的典范”,加以巨幅報道。這次創新所以完成得好,完成得順利,主要得力于部領導的親自決策和決心。而領導的毅然決策和決心,則來自一位副部長從蘇聯帶回來的信息:蘇聯自已,早已把原來傳授給中國的大中修制度,改革為廠修制度了。其實,早在若干年前,不少鐵路職工,就對以蘇聯為藍本的大中修規程制度及其造成的浪費,提出大量反對意見。紛紛反映到鐵道部。一位基層技術員,曾帶著改革大中修制度的建議,親自跑到北京求見鐵道部長,結果被定性為是神經病患者,遣送回原單位。鐵道部部內,一位直接主持機車大中修制度的工程師,給大中修規程算了一筆浪費帳,在鐵路雜志上發表了“機車大中修規程必須改革”的文章。照樣的沒有人理睬。在當時的,也就是至今仍在貫徹實施的,規章體制下,即使是,為廣大職工所擁護,有明顯價值的自主創新,如果沒有國外的先例,不經過侯們似海的鐵道部的點頭,寸步難行,連申報審查試驗的機會都沒有。當我們還關起門來,歡欣鼓舞地,慶賀蒸汽機車規程創新的輝煌成果時,先進國家早已進入內燃,電力機車時代了。

$ c H. m4 t0 y2 d. `( y: q

中國內燃機車時代開始后。不少工廠熱火朝天地進行內燃機車設計,試生產。鐵道部各級領導,也紛紛去國外考察。為了不擔風險,不添麻煩,就能順利地,讓內燃機車得以,又好,又快地投入運輸,鐵道部領導決定,不惜巨資,大批量購進GE公司生產的內燃機車。部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為此聯名提出不同意見。主張,采購機車,應以有助于,自己發展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為目標。主要投資,還是要用在充實提高,國內內燃機車的研制能力,生產能力等刀刃上。主管部長的答復是:作為一個部領導,難道我這樣一點權力都沒有?從此鴉雀無聲。甚至,有的工廠自己設計創新的重型內燃機車,也得不到鐵道部行政上的認可,只是在 “不合法”地自籌資金,勉強投產,造成既成事實后,才得以過關。[這一險些被扼殺的車型,后來發展成為我國主要車型之一]。國內內燃機車工廠,從此先天不足,技術裝備落后,核心技術空缺,一直沒能緩過氣來,即使在自己的市場上也無法與外國產品競爭。至今,內燃機車仍在大量進口。

& r" N2 q" Z, j$ p

21世紀工業技術有三大鮮明的發展趨勢:

" p# i/ P, x4 C S, z

1,                  在材料方面,研究推廣新型復合材料代替傳統工業金屬。在更高層次上,滿足現代機械,安全耐用,減磨,減震,抗腐蝕,低能耗,低噪音等性能要求

% T/ R0 ~2 B$ B2 H& E; C2 _7 l

2,                  在工藝方面,以產品精密化,工序簡單化,生產高效化為目標,研究開發粘結,表面涂層等工藝,取代傳統的焊補,機床加工,人工鑲配等繁瑣冗長的修造工藝,和焊接,鉚接,螺栓等笨重,復雜,容易松動的連接工藝。進一步提高機械運行性能,壓縮修造周期,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 M* `% W5 l) q- L

3,                  在工業發展的總方針方面,從大量更新換舊,轉向研究開發再制造工程,以保護環境,節約能源,自然資源為目標,逐步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

+ H& ?( z- N* n5 o

  其實早在20 多年前,萌芽初期的復合材料涂層技術[當時稱為高分子涂層技術],就已通過鐵道部部級鑒定,批準在蒸汽機車修理上采用推廣。其發展方向與21世紀工業的三大趨勢,完全一致。可惜的是,隨著蒸汽機車的淘汰,復合材料技術只得轉到其他機械工業發展,逐漸被鐵路所遺忘。鐵路提速后,機車車輛質量要求突然提高,現有貨車,運行性能跟不上要求臨修事故增多。機車客車的情況也類似。人們開始有所體會,建議將20年來,改進提高了的復合材料涂層技術,首先驗證推廣應用于貨車修理。貨車機械另部件在工作環境,機械結構強度設計上,與過去相應的蒸汽機車另部件,非常類似,而承受的載荷則小得多。一般說來,既然蒸汽機車上能用,貨車上應該更沒有問題。當然,畢竟產品不同,首先仍必須通過理論核算和鐵路運行驗證,一項,一項逐步推廣。

% K# r3 w, n( @. ~5 }6 c

1997年第一次鐵路提速以來,這樣的建議,多次反復提向工廠,車輛段,集團公司,鐵道部。結果到處碰壁。問題來由很明顯:

' `. h; `( b) m5 w' a

1,                  落后的鐵道部規章,剝奪了鐵路職工,享有自主創新,愛國愛社會的公民權利。例如,鐵路規章要求:來自基層,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數不清的創新建議,一律都要通過,重重疊疊的官僚機構,層層上報,集中由鐵道部統一審查,立項,批準下達,才能開始試驗。事實證明,完成這樣龐大的工作量和往返手續,很難,很難!顯然是不現實的。更不幸的是,鐵路系統機構,互相克制,利弊觀點,是非曲直,各有側重。你不吃甜的,我不吃咸的。創新建議沒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本領,再碰不到千載難逢的機遇,不一定到了那一級,那一位秘書手里,就給丟到廢紙簍里去了。可見,規章不但沒有為自主創新搭橋鋪路,反而變成各單位,理直氣壯,拒絕自主創新的法律依據。

5 o# ~7 w: ]- s0 I0 ~7 c. B0 F

2,                  計劃經濟時代留下來的,不合理的鐵路機制,打擊了各級領導,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例如,鐵路有嚴格的責任機制,車輛不論在那里出了臨修事故,領導都要負責。如果自己批準的試驗創新項目出了問題,有關領導更難辭其咎。這樣的要求,當然是合理的。但是相反的,鐵路卻沒有相應的獎勵機制。為了完成自主創新項目的審核,試驗,有關領導是要在日常工作之外,動足腦筋,耗盡精力,承擔風險的。試驗成功后,運輸能力,經濟效益提高了,享受成果的是國家。有關領導卻得不到任何經濟補償。據說,這是他們分內應該做的,是他們的責任。由此,造成了今天,領導不關心自主創新的局面。在今天,一切都是領導正確的現行機制下,問題就格外嚴重。此外,缺少試驗項目分類專家審查機制,試驗費用比例和科學管理機制等等,都是問題。

* q- b; V- n C; C# c. X

3,                  鐵路領導階層中普遍存在的,所謂鐵路安全第一,風險免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指導思想。扼殺了職工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鐵路安全第一,沒有錯。錯就錯在把安全和創新對立起來。為什么宇航工業的安全問題比其他工業更拔尖,而自主創新的成就卻最輝煌?根據鐵路內部資料的統計分析,單獨某一項自主創新的實施,就可能降低鐵路貨車的慣性臨修事故50%。這又該怎么解釋?再對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來分析,不禁使人懷疑,某些領導人真正關心的所謂安全第一,究竟是鐵路的安全第一呢,還是領導者本人的安全第一?

) _$ T5 q- B& B; @. C

   人民鐵道的命運,關系到國計民生和每一個人的事業和生活,讓我們都來關心它。提提您的意見吧!

% @: ` ^' {( M9 J |5 C

 

u: [& I5 o' a. I. i# {2 m

聯系人:  范哲

9 U: _. t( e2 B6 E6 C( q' v

聯系地址:zfan85@yahoo.com.cn  

. h( X: ^0 v: z

聯系電話:0562-680320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06-8-2 09:31:15 | 只看該作者

Re: 人民鐵道創新之爭

看來不倒翁也是從事鐵路行業的,希望能與您多多交流!
3#
 樓主| 發表于 2006-8-6 10:47:54 | 只看該作者

Re: 人民鐵道創新之爭

歡迎指教。您提到的壓力缸泄漏問題,可以考慮采取復合材料涂層技術來解決。工藝簡單,成本低,精度高。
4#
 樓主| 發表于 2006-8-26 10:36:08 | 只看該作者

Re: 人民鐵道創新之爭

一個國家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的比重關系,從表面上看,代表的似乎是國家技術水平的高低問題.但是進一步從更深層次來分析,不難發現,它實質上代表的是領導人的思想水平和責任感
5#
發表于 2008-10-21 16:38:27 | 只看該作者
鐵路的事情拿到汽車板塊來了?
6#
發表于 2008-10-27 21:32:20 | 只看該作者
近三年,中國鐵路的機車和貨車技術裝備發生了很大變化,技術上迅速提升。它作為貨運重載和快捷運輸的主要技術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機車方面,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生產了“和諧號”電力機車,它采用“交直交”技術,單車功率9600千瓦,在不超過6‰的坡道上,牽引重量達5000噸到5500噸,列車運行時速可以達到100公里至120公里。在非電氣化區段,我國生產的6000馬力內燃機車可以牽引5000噸貨物列車。貨車方面,靠自主創新,近幾年大批量、規模化生產了70噸通用敞車、80噸運煤專用車敞車和100噸運鐵礦石專用車,形成了重載系列,而且這些貨車的運行時速可以達到120公里。
9 ?$ R5 u& q. ]( n3 N這些成績還是有目共睹的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1 02:52 , Processed in 0.06606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