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796|回復: 6

徐匡迪:工程師要有哲學思維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7-12-5 14:33:20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工程院自2004年起,歷時三年組織相關院士及大型企業、工程負責人,在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熱心此題目的哲學工作者參與下,通過一系列研討會、論壇、專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凝煉、撰寫了《工程哲學》一書。這對于正在進行世界上最大規模工程活動的中國及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無疑是十分及時、大有裨益的。
; g2 R2 {5 U- H3 N! x1 b9 J# k" r$ P  “工程”一詞古已有之,在我國始于南北朝,常指土木工程,但亦有將工程一詞泛用的,如在元代《元史·韓姓傳》中提到過“讀書工程”,以借喻每日讀書的進度。西方出現“工程”(Engineering)這一詞則要到17世紀至18世紀,開始用于指戰爭設施的建造活動。到了近代則演變成將自然科學的原理應用到工農業各部門中去,并通過工程思維的升華,系統成工程管理方法,將工藝訣竅(Know-how)和優化后的工程程序等綜合而形成的各工程學科的總稱,例如:礦冶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當然即使到了現代,工程這個詞也常被泛用,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阿波羅工程,所指的并非某一學科的工程技術,而是一項龐大的多學科綜合性任務或項目,因屬于保密而用了一個與實際內容并不相干的中性名詞。至于我國的希望工程和菜籃子工程等,則更是一項社會項目與任務的簡稱。顯然,本書涉及的“工程”一詞都是指狹義的“工程”,或原意的“工程”。
, v1 k! P# r: a4 x; H  那么什么是工程呢?我以為工程是人類的一項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為了改善自身生存、生活條件,并根據當時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而進行的一項物化勞動的過程,它應早于科學,并成為科學誕生的一個源頭。所謂改善生存、生活條件,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習慣地把它們簡約為“衣、食、住、行”。可以說一部人類文明進化的歷史,從物質方面來看無非是從狩獵捕魚、刀耕火種到馴養畜禽、育種精耕;從樹葉、獸皮蔽體到紡織制衣,乃至以服飾成為官階、時尚的標幟;從搭巢挖穴而居,到造屋筑樓、興建市鎮;從修土路搭木橋、乘坐馬車、帆船,到構建高速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洲際航線朝發夕至。總之這一切都離不開工程活動,都和每個時期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水平及對相關技術的綜合集成能力有關。因此,工程決不是單一學科的理論知識的運用,而是一項復雜的綜合實踐過程,它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性特點,只要看一只簡單的電子手表或一艘復雜的載人航天飛船就可得知,雖然其大小、價值差異極大,卻都包含有力學、材料學、機械學、信息學等多學科的集成。所以說“工程科學技術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中一直起著發動機的作用”(江澤民同志在2000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講話)。# C( S! z* ^+ x
  既然工程所面對的任務,是改善人類生存的物質條件,是要從原始社會人類直接取得自然賜予的狀態(野果、野獸、樹巢、洞穴)變為使自然物質(種)通過工程來造物,從而更有效地加以利用。如將礦石冶煉為金屬,來制成工具和器皿;通過選育良種、馴化家禽,以提高農牧業產量;不斷改進修路架橋、樓宇建筑的水平,改善行與住的條件等。因為要造物就要了解客觀世界,就有一個如何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問題,中國古代道家具有樸素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哲學思想,許多偉大的工程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不朽,究其原因,乃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結果。其中一個杰出的代表是二千多年前李冰父子所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它采用江中卵石壘成傾斜的堰灘,在鯉魚嘴將山區傾瀉下來的江水分流,冬春枯水時,導岷江水經深水河道,過寶瓶口灌溉成都平原的數百萬畝良田,汛期豐水時,大水漫過堰灘從另一側寬而淺的河道流入長江,使農田免遭洪澇之苦。其因勢利導構思之巧妙,就地取材施工之便宜,水資源充分利用之合理,至今仍令中、外水利專家贊嘆不已,可以說是大禹治水以來,采用疏導與防堵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典范,亦是中國古代工程哲學思維成功的案例之一。
0 i0 z6 b' ^; o0 ^/ [& z- u( q  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的中期,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進行著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工程建設,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已達到109868.96億。與此同時,由于電力、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玻璃、化工等高資源、能源消耗工業部門因基本建設的需求而快速發展,使我國資源短缺、依賴進口的情況日趨嚴重,更令人憂慮的是這些工業所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導致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與生態受到嚴重的破壞與威脅,某些地區、城鎮的污染排放已大大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因此,作為現代工程技術人員,在考慮“造物”過程時,即物質生產過程的效率、質量、產品綜合競爭力(新穎性、實用性、舒適性、性價比等)的同時,必須要考慮這一過程的環境影響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友好程度。總之,工程師必須要樹立生態文明的現代工程意識。
/ A% x* G, b1 p& G( G  除此以外,工程還必須和社會、文化相和諧。這一點可追溯到工程的源頭和起點,既然工程的出現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更好生存、生活的意愿,理所當然,它應該和不同地域條件、各種文化習慣及當地人民的生活愛好相吻合。只要看一看中國各地的民居,就可得到佐證:湘西邊城鳳凰的吊腳樓,因為是依山傍水建城,為惜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就將臨江、河房屋的一部分通過深入水中的“吊腳”建在了水面之上;而江南民居,不分貧富,堂屋(廳)的南面均建成排門(只有高低、材質及裝飾繁簡之不同),冬天打開排門,太陽可直射進大半個屋子,因東、西、北三面都關閉,擋住了西北風,使之形成溫暖的“小氣候”。到了夏天,太陽直射點已轉至北回歸線附近,陽光照不進屋內,但東南風卻可長驅直入,如打開北門(窗),則有類似遮陽取風之涼亭的作用,故而經歷上千年、世代相傳。反觀近年來各地城鎮化進程中,相當一部分新建城區脫離所在地域條件和文化傳統,盲目求高、求洋,造成“千城一面”的狀況,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我以為工程的原理本是相同或相通的,是可以相互借鑒的,理應打破國家或地域之界限,做到博采眾長,但是借“他山之石”是為了“攻自己之玉”,因此絕不能簡單地照搬、“拷貝”。復印和抄襲不是工程設計,因為沒有了工程思維,不與周邊環境、當地文化協調、和諧,就失去了工程創造性的應有之意。
& b0 F8 B: z. W. h/ B; Q  當然,出現上述工程與環境不協調,甚至破壞環境,以及造成工程不能傳承文化,不具有地域性、創造性特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地方當政者追求近期效益、急于求成、瞎指揮的外部因素,亦有工程界內部人才培養模式不盡合理、科學文化素養教育不夠的問題。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工程教育中重物輕人,重理輕文的現象相當嚴重。甚至把工程教育培養的目標簡單地局限于該學科領域內的物質生產者。缺乏對工程師進行所造之物必須適應所處環境、地域,應該和周邊文化氛圍相協調的教育。既沒有培養系統的工程思維方法,更缺乏工程哲學的思辯能力,這樣的工程師所進行的物質文明建設往往會與生態文明和社會、人文傳統背道而馳,遲早會成為被歷史拋棄的“敗筆”,造成資源的與社會財富的浪費。/ k& [# k. Y9 T, c  z
    就工程自身而言,更是充滿了矛盾,一個好的工程設計與工藝開發必須處理好對立統一的辯證哲學關系:如冶金工程的氧化與還原過程;機械運動中的動力與摩擦阻力;土木建筑、構筑物的動與靜;各種工程構件所受的載荷與應力等,不一而足。  F# i& ~9 ], B1 o6 P
  一項好的工程設計,或常說的優化設計,從本質上講就是處理好了設計對象所處環境中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分清了事物的本與末,抓住了現象的源和流,從而達到興利除弊的合理狀態。當然,有了好的工程設計,并不一定能保證工程產品就是質優、價廉、長壽、節能的,它還需要好的工程施工(或制造工藝)、工程管理、工程服務來加以保證,這里面亦都有許多哲學問題,總之,整個工程系統都需要運用哲學思維來分析、統籌、綜合,以達到盡可能接近事物的客觀規律,努力與周邊環境的生態、與社會和諧相處。) n7 h2 }& c, T( j2 v
  在人類社會的進步過程中,工程曾經推進了社會文明進步,并不斷改善著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是由于人口急劇膨脹、規模空前,而且劇烈的工程活動,也不可避免地帶來巨大的生態、社會風險。一方面對于日益增長的人口負擔和貧富差距,人們寄希望于工程,希冀物質文明的進步將會解決當今困擾人類的諸多難題。另一方面對于溫室氣體增加、臭氧層空洞出現,環境污染造成的生態破壞與物種消亡等極大威脅著人類生存的問題,也有直接歸罪于無節制工程活動和工程界生態文明觀念缺失的理由,這就不得不引起工程師們的高度警覺。/ E" T- |3 ?2 j& z2 o$ a
  反觀人類歷史進程,哲學總是在人類社會面臨巨大困惑及沖突的時期和環節中得以誕生與發展的,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工程哲學是21世紀應運而生的產物,它將使工程界自覺地用哲學思維,來更好地解決工程難題,促進工程與人文、社會、生態之間和諧,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8 _! ]0 C: b- g! j& Q8 n5 d
* O+ T; P; b8 h; t      (作者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文章系作者為《工程哲學》一書所作的序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07-12-5 14:41:17 | 只看該作者
是的,干什么事都得講哲學。在補充一點還要考取他人的幸福感。
3#
發表于 2008-3-22 21:17:36 | 只看該作者
記得一句話“哲學是研究經驗成為可能的基礎” 而我們的自然科學就是研究經驗
4#
發表于 2008-4-3 20:19:34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除了哲學思維外,還要有一定的藝術思維,比如對稱,和諧,簡單....真正好的設計都是藝術品。
+ d& L- j" h: N. X0 c' n' J, y不過自己水平太低,差距明顯呀,需要向前輩們多多努力,多多學習。
5#
發表于 2008-4-17 23:16:17 | 只看該作者
舉個兩個優秀的工程哲學的例子:
. B: A) O+ D/ _6 @6 t- M& ~0 M1. 我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貫徹“道法自然”的思想,不是刻意改變而是自然地引導岷江水在寶瓶口處實現穩定的引流,對自然環境幾乎沒有任何破壞而實現了灌溉成都平原的工程目標,同時該工程可靠性、可維護性極好,歷經兩千多年今天還在灌溉成都平原,同時代的羅馬引水渠則早已成了人們懷古的廢墟。- Q! _9 r0 l1 u7 V3 [
2. 蘇聯T34坦克,在坦克火力、防護、機動性、工藝性各方面達到了完美的均衡,使得該型坦克在艱難的衛國戰爭中能保持持續大量生產,最終形成的鋼鐵洪流壓倒了相對技術更先進的德國坦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是蘇聯人立足實際設計“能贏得戰爭的武器”的經典典范。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管理員 + 10

查看全部評分

6#
發表于 2008-4-27 10:32:01 | 只看該作者
我是剛畢業的機械專業學生,來到這里所看到的讓我很受益,很感謝各位前輩能把有益的東西放在這上面讓我們學習,借鑒.
7#
發表于 2008-4-29 22:23:48 | 只看該作者
受益匪淺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9 16:13 , Processed in 0.06477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