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的幾何參數,對切削變形、切削力、切削溫度、刀具壽命等有顯著的影響。選擇合理的刀具幾何參數,對保證加工質量、提高生產率、降低加工成本有重要的意義。所謂刀具合理幾何參數,是指在保證加工質量的前提下,能夠滿足較高生產率、較低加工成本的刀具幾何參數。
7 E9 {4 e/ H# ?+ H# P2 A( F (1)前角的選擇 ( D& ]$ ]- }* ]/ M
增大前角,可減小切削變形,從而減小切削力、切削熱,降低切削功率的消耗,還可以抑制積屑瘤和鱗刺的產生,提高加工質量。但增大前角,會使楔角減小、切削刃與刀頭強度降低,容易造成崩刃,還會使刀頭的散熱面積和容熱體積減小,使切削區局部溫度上升,易造成刀具的磨損,刀具耐用度下降。
2 r% O- ^' I. g' N* ~2 n& F 選擇合理的前角時,在刀具強度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取較大的值,具體選擇原則如下: - ^; `9 L, |7 J5 u$ @3 I
1)加工塑性材料時,為減小切削變形,降低切削力和和切削溫度,應選較大的前角,加工脆性材料時,為增加刃口強度,應取較小的前角。工件的強度低,硬度低,應選較大的前角,反之,應取較小的前角。用硬質合金刀具切削特硬材料或高強度鋼時,應取負前角。
! E' B2 i4 s' H4 i4 A+ k; U 2)刀具材料的抗彎強度和沖擊韌性較高時,應取較大的前角。如高速鋼刀具的前角比硬質合金刀具的前角要大;陶瓷刀具的韌性差,其前角應更小。
! r K$ F9 l R* A9 g# k2 W8 h% ], O& y 3)粗加工、斷續切削時,為提高切削刃的強度,應選用較小的前角。精加工時,為使刀具鋒利,提高表面加工質量,應選用較大的前角。當機床的功率不足或工藝系統的剛度較低時,應取較大的前角。對于成形刀具和在數控機床、自動線上不宜頻繁更換的刀具,為了保證工作的穩定性和刀具耐用度,應選較小的前角或零度前角。 ( e) ?. m8 {4 T; o3 g, E/ \
表1.3 為硬質合金車刀合理前角、后角的參考值,高速鋼車刀的前角一般比表中的值大5 ° ~ 10 ° 。
( N: Q. E2 x) V2 z; O8 W (2)后角的選擇
; @( z& @& j+ ]0 v" C: w6 `7 g 增大后角,可減小刀具后刀面與已加工表面間的摩擦,減小磨損,還可使切削刃鈍圓半徑減小,提高刃口鋒利程度,改善表面加工質量。但后角過大,將削弱切削刃的強度,減小散熱體積使散熱條件惡化,降低刀具耐用度。實驗證明,合理的后角主要取決于切削厚度。其選擇原則如下: 8 `0 s% ]; P" F. b4 e
1)工件的強度、硬度較高時,為增加切削刃的強度,應選較小后角。工件材料的塑性、韌性較大時,為減小刀具后刀面的摩擦,可取較大的后角。加工脆性材料時,切削力集中在刃口附近,應取較小的后角。 # z' p+ U. P+ `6 K
2)粗加工或斷續切削時,為了強化切削刃,應選較小的后角。精加工或連續切削時,刀具的磨損主要發生在刀具后刀面,應選用較大的后角. $ v% v" Q5 f3 V; N
3)當工藝系統剛性較差,容易出現振動時,應適當減小后角。在一般條件下,為了提高刀具耐用度,可增大后角,但為了降低重磨費用,對重磨刀具可適當減小后角。
0 X8 b2 c8 n! B. w 為了使制造、刃磨方便,一般副后角等于主后角。表2.4給出了硬質合金車刀合理后角的參考值。 6 v2 i C6 Y. U M. T% o2 I: a; J
(3)主偏角與副偏角的選擇
# u/ q% D. w0 A2 @6 o$ `8 A2 Y 主偏角與副偏角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 e1 v* W( e0 H 1)減小主偏角和副偏角,可降低殘留面積的高度,減小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
3 C+ a* s2 N; f 2)減小主偏角和副偏角,可使刀尖強度提高,散熱條件改善,提高刀具耐用度。 ) S Z) H, `3 k8 t, K9 ^
3)但減小主偏角和副偏角,均使徑向力增大,容易引起工藝系統的振動,加大工件的加工誤差和表面粗糙度值。
, q8 T! k; z- | A- Y 主偏角的選擇原則與參考值:
1 W% V; q7 ~% M+ d! s: X9 Z+ L 工藝系統的剛度較好時,主偏角可取小值,如 кγ = 30 o 一 45 o ,在加工高強度,高硬度的工件時,可取 Kr=10 o 一 30 o ,以增加刀頭的強度。當工藝系統的剛度較差或強力切削時,一般取 Kr=60 o — 75 o 。車削細長軸時,為減小徑向力,取 кγ = 90 o ~ 93 o 。在選擇主偏角時,還要視工件形狀及加工條件而定,如車削階梯軸時,可取 кγ = 90 o ,用一把車刀車削外圓、端面和倒角時,可取 кγ 二 45 o 一 60 o 。 * X8 z1 t+ o4 e* n: C# Q7 t; B
副偏角的選擇原則與參考值:
, U! {. x; u2 J 主要根據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和刀具強度來選擇,在不引起振動的情況下,盡量取小值。精加工時,取 кγ′ 二 5 o 一 10 o ;粗加工時,取 кγ′ 二 10 o ~ 15 o 。當工藝系統剛度較差或從工件中間切入時,可取 кγ′ 二 30 o 一 45 o 。在精車時,可在副切削刃上磨出一段 кγ′ =0 o 、長度為 (1.2—1.5) f (進給量)的修光刃,以減小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 ( s9 }0 N9 D3 k
總之,對于主、副偏角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工藝系統剛度允許,應盡量選取較小的值。
7 i- q- I2 q4 U, R t (4)刃傾角的選擇。
' w/ E) i6 p3 v8 Y, H0 O刃傾角的作用如下: + ?4 \+ \ O3 n* h4 D, `9 L
1)影響切屑的流出方向 (如圖1.23所示)。當入 s 二 0時,切屑沿主切削刃垂直方向流出; * y8 T- c! q4 c6 h# H* T
當入 s >0時,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當入 s <0時,切屑流向已加工表面。
3 j' d+ ]' x* @) P* M( m
" t* h1 f$ n W# Q% A 圖 1.23 刃傾角對切屑流出方向的影響
, N& X9 H# g: u* u4 J2 @
& s& ?+ ~/ N$ @% C! B' |# |圖 1.24 刃傾角對刀尖強度的影響 2 {* M: S- { x2 h2 R
2)影響刀尖強度和散熱條件(如圖2.24所示)。當入 s <0時,切削過程中遠離刀尖的切削刃處先接觸工件,刀尖可免受沖擊,同時,切削層公稱橫截面積在切入時由小到大,切出時由大到小逐漸變化,因而切削過程比較平穩,大大減小了刀具受到的沖擊和崩刃的現象。
1 c m0 p0 c3 u7 T. G; E 3)影響切削刃的鋒利程度。當刃傾角的絕對值增大時,可使刀具的實際前角增大,刃口實際鈍圓半徑減小,增大切削刃的鋒利性。
4 u( x0 ^1 d7 K6 a) D: M5 V# a 傾角的選擇原則與參考值: / R1 h& Q% J( S' |
加工鋼件或鑄鐵件時,粗車取入 s 二— 5 o ~ 0 o ,精車取入 s 二 0 o ~ 5 o ;有沖擊負荷或斷續切削取入 s 二— 15 o ~— 5 o 。加工高強度鋼、淬硬鋼或強力切削時,為提高刀頭強度取入 s=-30o~-10o。 微量切削時,為增加切削刃的鋒利程度和切薄能力,可取入 s=45o—75o。當工藝系統剛度較差 時,一般不宜采用負刃傾角,以避免徑向力的增加。 + ^( H, s7 J& x) X- l& q
(5)其它幾何參數的選擇
( y8 t; j5 y" ?1 d7 n& k 1)切削刃區的剖面形式
3 ~% m1 @, I5 |/ k e 通常使用的刀具切削刃的刃區形式有鋒刃、倒棱、刃帶、消振棱和倒圓刃等,如圖 2.25所示。 $ }3 R; y9 G9 |' V" e* s8 }" f
$ `/ E9 O0 `6 E0 L
圖 1.25 切削刃區的剖面形式 $ q: {8 r( z& o5 }$ L! Z; s
a)鋒刃 b)負倒棱 c)刃帶 d)消振棱 e)倒圓刃 0 J! c9 z5 Q7 t* d1 B4 C
刃磨刀具時由前刀面和后刀面直接形成的切削刃,稱為鋒刃。其特點是刃磨簡便、切入阻力小,廣泛應用于各種精加工刀具和復雜刀具,但其刃口強度較差。沿切削刃磨出負前角(或零度前角、小的正前角)的窄棱面,稱為倒棱。倒棱的作用可增強切削刃,提高刀具耐用度。沿切削刃磨出后角為零度的窄棱面,稱為刃帶。刃帶有支承、導向、穩定和消振作用。對于鉸刀、拉刀和銑刀等定尺寸刀具,刃帶可使制造、測量方便。沿切削刃磨出負后角的窄棱面,稱為消振棱。消振棱可消除切削加工中的低頻振動,強化切削刃,提高刀具耐用度。研磨切削刃,使它獲得比鋒刃的鈍圓半徑大一些的切削刃鈍圓半徑,這種刃區形式稱為倒圓刃。倒圓刃可提高刀具耐用度,增強切削刃,廣泛用于硬質合金可轉位刀片。 * R" Z% x: y0 e6 D6 ^
- O& |( ^7 c5 ?- P5 {/ `圖1.26 前刀面的形式 ( Z8 x! R8 x' s* w! M8 L2 K
a)平面型 b)帶倒棱型 c)帶斷屑槽型 d)負前角平面型 e)雙平面型
5 Q! h, i. y$ o+ Q; J 2)刀面形式和過渡刃 ) S3 v5 Z4 O5 U3 {
①前刀 面形式 常見的刀具前刀面形式有平前刀面、帶倒棱的前刀面和帶斷屑槽的前刀面,如圖2.26所示。平前刀面的特點是形狀簡單、制造、刃磨方便,但不能強制卷屑,多用于成形、復雜和多刃刀具以及精車、加工脆性材料用刀具。由于倒棱可增加刀刃強度,提高刀具耐用度,粗加工刀具常用帶倒棱的前刀面。帶斷屑槽的前刀面是在前刀面上磨有直線或弧形的斷屑槽.切屑從前刀面流出時受斷屑槽的強制附加變形,能使切屑按要求卷曲折斷。 主要用于塑性材料的粗加工及半精加工刀具。 $ Y8 q* B" N+ O7 ~: q" i
②后刀面形式 幾 種常見的后刀面形式如圖 2.27所示。后刀面有平后刀畫、帶消振棱或刃帶的后刀面、雙重或三重后刀面。平后刀面形狀簡單,制造刃磨方便,應用廣泛。帶消振棱的后刀面用于減小振動;帶刃帶的后刀面用于定尺寸刀具。雙重或三重后刀面主要能增強刀刃強度,減少后刀面的摩擦。刃磨時一般只磨第一后刀面。
% a# O! j# p5 ?8 I# }& j0 r* B + Y/ S* s+ P+ j
圖 2.27 后刀面形式
" m, j& N- S/ ca)帶刃帶的后刀面 b)帶消振棱的后刀面 c)雙重后刀面
4 P" u+ r+ n5 P2 l ③過渡刃 為增強刀尖強度和散熱能力,通常在刀尖處磨出 過渡刃。過渡刃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如圖2.28所示):直線形過渡刃和圓弧形過渡刃。直線形過渡刃能提高刀尖的強度,改善刀具散熱條件,主要用在粗加工刀具上。圓弧形過渡刃不僅可提高刀具耐用度,還能大大減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因而常用在精加工刀具。
+ x: W0 ^- ~4 a8 B, ]( |& k 3 A) k7 o& F1 H9 E0 e
圖 2.28 刀具過渡刃形式
3 }: p B! H0 B* A6 A) W# q, x. _a)直線形過渡刃 b) 圓弧形過渡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