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4 l% `1 |: k5 k6 d其實,機器人用的減速器在國內是能造出來的??赡茉肼暣?,不能批量生產,等等。不能用于民用原因在1樓。彎道超車想法最后將毀了機械工業& f, M1 m; P4 K4 K4 p5 K
' B3 }2 @: Z" K# |以前,在發展機床時,曾經有個小組,組長是陳云,時間是在五、六十年代。就像今天有各種小組一樣,不過都是些高大上的玩意。那時有專項小組(原子彈、氫彈),組長是周恩來。陳云當機床組長,可見那時對機床的重視。
5 k4 R. U: j/ y9 N到文革前,雙柱坐標鏜床的水平和那時的國際水平相差不多了。/ b8 C; [. p, ?, v, l/ ~) X# Z9 E
文革,科研基本停了;
* O3 ]. A ]) M4 Z+ G改革開放初期,正好趕上一次調整,科研經費大大削減,結果民用工業系統的研究所差不多停擺,人跑了。國防工業也弄出軍民分線。# ~8 ~$ [& T! z* O7 l, w$ u j
再后來,科研只想爭來經費,沒人管結果。機械行業最典型的就是CIMS,有幾家國家重點扶持的企業,經費都是億元(那時錢還值錢),最后錢花了,效果只有天知道。6 M5 p" t; g& j& w! X9 c3 b
中國有特殊的國情,機床僅僅靠企業,難以做出突破性工作。國防工業也是如此。7 }; R3 E- o' M" x) u3 g$ L
現在數控機床,機械部分吃老本;數控系統中低檔的可以,高檔就不行了。硬件有問題,軟件也有問題,我覺得問題更大。用“融合”來形容國內的數控機床狀況,比較恰當。所謂融合就是離不開老外。
. o% Z. L2 O6 ^) ~+ N, W/ G"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