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5002|回復: 11

機械行業出口的前景和瓶頸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7-2-28 12:17:55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是世界工廠。在日用品行業出口遍布全球。而對于機械產品,我們進口總額一直遠超出口。 那么機械行業的出口還有哪些可為?我們的機遇和瓶頸在哪里?希望能團結社區做出口的社友們,一起交流學習,開闊思路。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管理團隊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7-2-28 12:59:50 | 只看該作者
低端的數控機床出口到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稍微好一點的機床出口給老外,然后老外改造一下,再賣給中國,出口立馬變成進口啦
3#
發表于 2017-2-28 13:04:32 | 只看該作者
國內在原材料,系統設計,精密加工等方面都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短期看能夠拿到的機械出口項目主要是依仗低成本優勢,還有因為環境污染,技術附加值低等因素,發達國家主動放棄實施的項目。
4#
 樓主| 發表于 2017-2-28 13:10:18 | 只看該作者
對于比較大型的機械設備企業。比如我以前在廣東工作的一家機械廠。他們有專業的銷售團隊,產品樣冊翻譯團隊、國外安裝服務團隊。加之他們的產品在仿制國外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的改良,最重要的是比歐美同類型產品價格低很多。所以出口做得很不錯。但是國內有這樣能力機械出口導向型企業并不多。尤其是機床行業、基礎零配件企業。
5#
發表于 2017-2-28 13:32:49 | 只看該作者
國內還停留在比價格競爭階段。質量技術不夠重視。
6#
發表于 2017-2-28 15:31:29 | 只看該作者
工程機械,一個不錯的行業,隨著我國基礎建設大軍的外擴而出國,漸漸被國外所接受,現在關鍵是怎么做好營銷。
7#
發表于 2017-2-28 22:12:53 | 只看該作者
先要提高我們產品的質量水平,改變老外對我們的偏見,made in China不只是低廉的價格,還有優良的品質。

點評

國內有些機械的小東西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比如虎鉗、壓板、量塊、游標卡尺。而且這些東西可以說是物美價廉。據我所知我們北京一個客戶。他們是一個德國公司在國內的辦事處,我們每次給他們展廳供應的虎鉗都被他們德國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7-3-1 10:28
8#
發表于 2017-3-1 09:33:30 | 只看該作者
我國制造業相當于歐美等發達國家60.70年代的水平,這是我幾年前常聽到的一句話,也不知道這幾年是否有改進;只有內在做強,才有計劃談出口吧,國家還是應該多鼓勵事業經濟。
9#
 樓主| 發表于 2017-3-1 10:28:32 | 只看該作者
albert.tang 發表于 2017-2-28 22:12
先要提高我們產品的質量水平,改變老外對我們的偏見,made in China不只是低廉的價格,還有優良的品質。

國內有些機械的小東西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比如虎鉗、壓板、量塊、游標卡尺。而且這些東西可以說是物美價廉。據我所知我們北京一個客戶。他們是一個德國公司在國內的辦事處,我們每次給他們展廳供應的虎鉗都被他們德國老外拿回國了。他們的業務員告訴我這個老外總是在國內買一大堆東西然后拼箱發走。有的是放在自己工具房里,有的還可以直接賣錢。
10#
發表于 2017-3-1 11:40:59 | 只看該作者
數據是個很厲害的東西,尤其是在科學領域,有數據,就有說服力,

  格林斯潘是玩‘宏觀’的,多年玩的不錯,金融海嘯來了,自己就承認玩不了,立即推薦伯南克,伯南克是玩‘數學模型’的,一切以計算為準,全世界都認為該‘收縮’,伯南克算出來要‘放水’,并且可以說服議會,厲害吧,

  數據計算是個核心的東西,俺知道誰的鐵礦石多少錢一噸就是賺錢的,他另外撤什么蛋都不能騙俺,

  同樣,說電動車也是如此,

  米國是核電,氣電,米國氣價只有中國的幾分之一,以1.5 的比例算,也還環保,怎么都能接受,

  德國是氣電,燒‘俄氣’,就不主張‘電車’,自己一方面發展活塞車,玩精了,另外買豐田技術,也慢慢玩著,

  中國是‘煤電’,以純粹轉化效率,兩噸油對7-8噸煤,先算二氧化碳,你就嚇一跳,中國是高硫煤,你算一下硫,也不得了,上發電廠,要鋼材,水泥,依然用煤發電,都算上,為了剩下兩噸油,要燒15-16噸煤,你害怕了吧,

  俺被人家請去,論述這個,說到這里,全場再沒有吭聲的了,

  內蒙燒了煤,發了電,最終北京可以解決污染問題?那不是掩耳盜鈴嗎?還有水的問題,發電用大量的水,水怎么辦,內蒙哪里有水?

   再就是污染問題,規模化以后,國產電池大概兩年換一次,一輛車開15年,消耗8噸的電池,誰處理?

   俺每次跟人家論證一些東西,都說數據,而發現國人一個特突出的問題,就是大家都不喜歡數據,喜歡‘拍腦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2 02:46 , Processed in 0.07859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