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以HR的身份參加招聘會,身份轉換了,關注的點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2 s8 m* S& Q7 z$ i( O# Z. d8 O* Q3 N) N+ c9 z
- 應聘者的年齡層次$ o6 T2 T, K! Q- b5 ]1 ~
應聘者主要集中在應屆生-30歲和45歲以上,這兩個年齡階段。事后和同事聊起來,基本是由于小城市的地域限制和文化內涵造成的,真正過了而立之年的大都不敢輕舉妄動。
+ g$ s! h/ y: L+ b. P' H2 N
$ u( ^* S z6 ~8 R8 s- 應聘者的求職欲望
& c! A) K1 g+ X# z$ O1 m. { 昨天發了個吐槽的帖子:0 t+ n* [) }$ I+ P m: L
【魍生技】說說招聘會那點事兒
1 j# \, n$ O1 m, Uhttp://www.ytsybjq.com/thread-479421-1-1.html1 C: M$ J7 |) k: }- g8 C! s
(出處: 機械社區)6 m' ?% }9 s# \; g8 g) E* K
其實值得吐槽的點遠遠不止這些。應聘者大概分為三種心態:6 D6 ~" Q0 Q6 E& v* V9 e; D4 T ]
1、求職欲望強烈的——ta會非常認真的觀察每一個企業的信息,仔細和HR溝通,言談舉止衣著打扮都非常得體,關注的點也符合常規招聘中的各個要點;
7 S* U k: z! W- s! c0 k2、有條件好的就換的——走個過場,只關注高薪的職位,說幾句話轉身就走,沒有基本的禮貌(其實ta的心理很好理解,就是聽了幾句,你們企業不適合我,我也沒必要給你們面子,反正以后也不見面),對此我只能表示呵呵;' h. w7 r' _/ J- l& _2 t
3、純玩票的——帶著女朋友,倆人穿著情侶裝+棉拖鞋來的,問東問西,還不時相互凝視玩個情深深雨蒙蒙的,一邊和你說話一邊轉頭問女朋友中午吃什么……
1 m! o. @2 y! s7 y7 x8 x3 w& p/ Z
- 崗位分布情況
) B, J) Q) j7 r$ u- f 無論是參會企業數量、崗位數量還是應聘人數,以下類別都是最多的: ^ g+ F6 W1 [- s6 a
1、保險銷售員
6 J% R6 _% H0 t2、健身私人教練
, e% G( m4 E/ X8 N% Z2 |: y3、房產經紀人
$ \9 n H7 p* X. _, @. |4、KTV服務生2 \* d0 p) F, [8 F
5、輔導班教師! ?% Z+ Y1 i% Q% q( p. H
6、4S店店員) X+ I* }' Q! u: @$ ?
……
6 R% c/ L( X, R* ](由于沒具體統計數據,所以上述排名不分先后)8 q) H3 ?/ u$ Z# ~
不想評價,不想評價,不想評價……
! C' }1 l9 X; O# \, N' `* `5 b1 Q& ~0 s! u: m8 M2 H
- 一些不一樣的應聘者* M; @: ?/ C u7 x
有些滿頭白發的老者是來給自己的子女應聘的,對于那些在外地打拼的子女,我是持理解和支持態度的,畢竟生活不易;可看老人們填寫的表格,明顯還是在讀的學生,ta們為什么不自己來應聘呢?現在還是寒假吧?!多重要的事才能讓一個學生在寒假里連找工作這樣的事都顧不上了呢?是幾天之后的情人節么?(原諒我用了這樣的臆測,在此對我的良心說聲抱歉)
4 x9 e& V3 }: ?$ M$ `9 T* P* @3 j0 A
- 細節真的決定成敗嗎
# P6 a3 }" {1 k; k 從服飾、到樣貌、到舉止、到言談、到簡歷的風格……至少我是努力以一種客觀的心態來對待每一位應聘者的(盡管ta們走后我一直有打人的沖動)。有時候。因為一個人的能力,HR確實可以【不在意那些細節】,但前提是這個細節無關你的工作。如果邋里邋遢的人應聘化學品檢驗員,一身KTV陪酒小妹打扮的人應聘前臺接待,口齒不清的人應聘電話客服……至少我是不敢用的。幸運的是ta們都最終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崗位——邋遢的人應聘了我們企業的電話咨詢專員(這個人說話很會帶節奏),陪酒【師】應聘了活動中心的私人健身教練(沖著“事業線”也能有不少業績吧),口齒不清的人憑借過硬的美術功底應聘了我隔壁展位的網站美工。所以,細節真的決定成敗嗎?恐怕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K; X5 g- P" [& w5 n- Y0 |
7 \* ^3 |1 X, P# y* w F1 y其實還有很多想要(tu)說(cao),可忽然間就詞窮了,以后找機會慢慢聊聊吧。
; z2 \0 |7 f# ?& C7 u8 X/ T% [9 N9 P: e3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