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憂慮中國超級計算機有名無實 用戶的分布單一、民用化和商業化不足正是“天河”系列和整個中國的超級計算機行業都存在的問題。而在歐美,超級計算機的應用則要豐富的多,以下幾個是歐美超級計算機在應用領域的“明星案例”。IBM的超級計算機“沃森”曾經參加了知識問答節目并戰勝人類,它還被送入大學深造以磨練“學習能力”,被花旗銀行和醫療機構“雇傭”幫助金融決策和診斷。IBM的“藍色基因”超級計算機在歐盟十億歐元的巨資資助下正在嘗試復制人類意識。我們需要看到,在美國,超級計算機已經成為科技發展、科學研究、甚至是商業運作的主要工具,而在中國這種應用還相對較少,高大上的超算中心建成之后,往往使不上勁,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x; y7 ]* t# T! Q3 o. D5 @
除了Top500和Graph500,在超算領域還有一個評價效能的榜單的Green500,這個榜單更關注單位能量下的運算能力,目的是看看哪些超級計算機“最劃算”。而在這個榜單上,“天河”并未入榜?!疤旌印焙馁Y上億美元,耗電量相當于5所高校總和,落戶要先由當地供電局做出“后勤”保障。% Z, [5 x* A$ j' h
“天河”這種“高速卻不劃算”的超級計算機其實并不符合如今超級計算機的發展趨勢,“現代超級計算機不再僅僅只專注于性能,為了保持商業活力,它們必須注重能效”,IBM深度計算(Deep Computing)的副總裁大衛·塔瑞克(David
) s( H0 H% [( i9 {/ Z$ e- bTurek)曾這樣說道。事實上,相比許多設立在其他省市的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處于飽和運行狀態的“天河1號”是幸運的,因為更多的超算中心正在面臨著無相應配套軟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的尷尬。: m2 i) c$ Y8 T/ a+ _
中國超級計算雖運算能力成功登頂,但駕馭水平沒能跟上。“應用軟件的研發對超級計算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生命周期可持續幾十年,而硬件只能維持5年左右。”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不同應用軟件解決不同的應用問題,是超級計算能力的具體體現。影響中國超級計算能力發揮的關鍵在于應用軟件的缺乏。
- u4 L- G5 n+ W7 i9 {- O美國早期超算主要應用于核武器研究。能滿足應用的計算機即是最佳計算機。計算機速度越來越高,結構會越來越復雜,軟件研發難度也隨之提高。美國在計算機發展戰略中,軟件研究投資金額達到總投資的60%以上。因為軟件研究首先需要進行方程研究,弄清邊界條件,隨后把方程變成離散模式,最后再編寫成軟件。: _, l D+ t0 j* T* e
中國最大的劣勢之一是軟件開發。中國的研究員說,只有不到10%的超級計算機經費被用于開發應用軟件。研究員抱怨說,政府敦促他們建造能夠引發媒體轟動的新型超級計算機,而不是專注于超級計算機是否發揮了全部功能。一個生產型軟件,需要幾十位研究人員同步開展工作,代價很高。這類研究,在國內鮮有科研機構進行,因投入高、短期難見效益。美國在超級計算機上的投入約為中國的六倍。在美國,軟件開發預算為硬件預算的約30%。計算機專家說,就算是這個水平也不夠。
5 d. p0 ~& Q6 o一些外國媒體認為,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工程沒有產生能夠創造新產業的技術突破。相反,政府部署這些工程的目的僅僅是幫助國家追上歐美,無論是在醫療保健領域、汽車設計還是航空領域。一些學者認為,把“超級計算機世界第一”當做“強國必備”榮耀的想法已經過時。超級計算機在今天其實早就不是代表大國崛起,提振民族自豪感的東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