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來第一站 于 2016-12-18 09:26 編輯 1 z5 w. E9 v+ H$ l+ \; @/ k3 q
6 N8 {' D* N. `: D1 R
在山西百一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冷軋輥分廠熱處理組工作現場,經常能看到年過半百、但仍充滿活力的曹敏。作為冷軋輥分廠熱處理組的操作專家,除了正常的熱處理工作之外,曹敏還喜歡拿著隨身攜帶的工具,把原本復雜的工具、吊具改造得容易操作。大家都知道,他早就把自己的工作當做了愛好。
I* ~1 k5 O6 i' ]0 l
0 q! S- X7 x2 _$ ^
* F" @4 [- U) ~! J 挑戰冷門工種,一干就是30年8 u$ ]4 _) e9 }; F$ y! g1 R( ]% O
1 A B d2 W! M1 h8 j
說到工業熱處理,懂行的人都知道這是個技術活。由于不能靠儀器或工具檢測實際變化狀態,因此,一個零件最后要達到預期效果,只能在處理結束后,通過儀器進行檢測鑒定而確定,所以在熱處理加工過程中全靠操作者本身所具備的技術水平、理論知識水平及實際操作經驗來控制。 但是這個冷門,偏偏讓曹敏愛到了骨子里。“當時國內外在熱處理專業上差距較大,我喜歡這個專業,因為他帶有挑戰性。”曹敏告訴記者,他畢業之后,直接被分配進入三線軍工企業工作,因為喜愛,他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苦,通過跟師傅的實踐學習和操作,他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逐漸成長為熱處理的生產骨干。就這樣,曹敏在這個讓他引以為傲的崗位上,奉獻了30年。
! {7 _; H4 P- f* _7 W" m% P
: g. L0 T+ N% x 攻破難題,成為廠里的“傳奇”
- `9 q) @- I% p& V* ^
4 C7 {; z6 \/ U2 p, F7 G “曹敏就是我們廠的一個傳奇。”說起曹敏,廠里的工友都會打心底里佩服他。一位工友說,在改革開放時期,單位接到為軋制電視機生產用陰罩帶鋼的活兒,從國外引進了一臺機器,急需消化軋機中核心工作部件冷軋軋輥。“當時,因為軋機軋制的不銹鋼帶極薄,所以軋輥必須用高速鋼材料經嚴格的熱處理工藝處理,對輥身硬度、幾何尺寸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單位接單前,對方咨詢了許多企業,但因為要求太高,他們都不敢接單。”該工友回憶。 接單后,單位成立了攻關組,曹敏更是最重要的一員,經過四天四夜連續奮戰,攻關組終于攻克了難題,不僅順利完成了任務,還誕生了我國第一支大型高速鋼軋輥淬火關鍵工序,實現了該類軋輥的國產化。
( c% v% w( _7 n# ^
4 `# v. m9 K2 J8 _' W) Z# Y( N2 u" x 迎難而上創新技術,被國際認可. @( K- }! p9 B5 L. R9 K( Z) X, Y
8 A9 R; i& `( m 曹敏天生有股不服輸的韌勁兒,這股子勁兒,讓他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我吧,就是不相信有沒嘗試就被說是不行的事兒。”曹敏說。5 T% E% Y' p2 T( M
! M" S7 C, ~) l% y1 Z 曾經,在一次軋鋼設備檢修中,單位拉回來兩個超大型的軋機,每件有兩噸多重,要求齒部表面淬火。但當時廠里在用的高頻淬火機床,功率似乎達不到要求。“當時,就有許多人認為小馬拉大車,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我就是不信。”為了解決問題,曹敏認真研究圖紙尺寸,試圖讓現有的設備發揮最大潛能,達到所需標準,最終,他所設計制作的加熱感應器和制定的嚴密加熱淬火工藝,圓滿完成了任務。8 F/ T) H& B: g) o) s2 V) p5 R$ _2 ~
" s: ]' c* i5 L, w 曹敏就像一個越挫越勇的“戰士”面對每次困難,都會迎難而上,他在森吉米爾軋機的冷軋輥國產化過程中,反復研究琢磨,提出了“軋輥硬度配置”的概念。這個理念受到了用戶一致好評,沒多久,日本出口的同類軋輥的硬度也降低到這個范圍。這表明國際冷軋輥生產界也開始認可了他所提出的“軋輥硬度配置”概念。. u! {; E; Z B7 y
: {. j; I" }$ |4 H( c. a+ p( c7 `1 m
他說自己最喜歡挑戰難度
w8 M, A R9 G" {, j& t
6 ~2 u. N# j: G& R “我就是喜歡挑戰難度。”曹敏憨笑一聲,告訴記者,從他走上這個崗位,就喜歡嘗試各種難活怪活,他也對其他工友說過,只要遇到不好干的活兒,就通通交給他,所以,單位里,不管誰遇到棘手問題,都會叫他來解決,直到現在,五十出頭的他,依然是工友眼中的“救星”。別人上大班是上一天歇一天,但他是天天上,遇到棘手的活兒,他能連著上半個月夜班。“很多人都笑我傻,但我覺得百一就像一個家,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沒必要錙銖必較”。8 E9 P7 U$ m# W6 e- ?9 m
/ F& J4 \; M* c$ g) F4 M% z }. }% G0 y
除了能吃苦,曹敏還是個愛革新愛創新的人。按規定,工件淬火加熱用吊具、二類工具,都應該由工程技術人員根據需要設計繪制圖紙并委托其他班組單位制作。但是由于零件的復雜性、多樣性,使用設備的類型不同,所以,不接觸熱處理的人制作出的工裝二類工具,經常無法正常使用。4 y* w/ E n z# W; X
2 C$ _) Y5 s7 Y5 f$ E 為了避免因工具造成的工程延誤,曹敏開始自己設計制作工具。比如設備廠家為可控氣氛井式加熱爐設計的加熱吊具,因為要在1000攝氏度的高溫下使用,常常不到一周就因為嚴重變形而無法使用,必須停爐取出校正后再使用。這嚴重縮短了吊具壽命。于是曹敏根據現場爐況重新設計了吊具。他設計的這個吊具,連續工作時間可達3年多,為分廠節約了大量的維修費用和維修時間。由于該吊具的通用性非常好,許多的工件都可以通過制作與其配套使用的輔助吊具而完成加工。
0 y% Z# b J: T7 Q, e& w3 l4 b; H `* F0 H4 O0 Y5 [1 H
曹敏設計的這個吊具的承載能力由過去的1噸提高到2.5噸,大大提高了可控氣氛爐的使用范圍,使原先不能加工的零件可加工。“熱處理有70%的工裝吊具都是我設計改造的。”曹敏自豪地說。5 p" K/ c! Q1 X$ ~- u
: j/ ^6 V, y, t: W(來源:山西晚報)- B# g& v# T* u: d/ _
4 v2 V/ z5 v. J) Q
* Y o" b0 y% o* w
6 p& T$ K# q; c U4 C2 s- w8 k: \9 M8 K# P' s
' h% t. H+ a1 K-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