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一直忙忘了這個帖子。0 v9 n( {2 M9 v
這個問題后來基本解決了,為什么說是基本呢,因為現在偶爾還是會斷,但頻率低很多了(每100支絲錐大概有5支會斷),所以現在基本能保證產量。并且斷的發現大部分是絲錐柄部纏了一團鐵屑,我給的理由是操作員沒監控加工情況,沒及時清理這些鐵屑導致斷的。1 ~3 H5 o4 Z- ~6 _9 X. I- O
另外,我判斷有改善的依據是現在做到刀壽的絲錐拆下來其刃口基本沒有小崩口只有磨損痕跡,而之前經常斷時拆下的絲錐其刃口一般都有小崩口。
. J y+ J9 @/ c, ?; \! z
7 x" b/ p, V, Z1 Z' g$ @) X! i下面說措施:7 q1 m/ i9 c/ |- G$ e9 ]+ O
刀具和加工步驟什么的都沒改動。唯一的更改就是第一刀的攻牙深度,之前第一刀攻到Z2.8,第二刀攻到Z5.6;現在第一刀攻到Z3.6,第二刀攻到Z5.6。兩者的區別就是現在的第一刀比之前的第一刀深了0.8,但就是這0.8導致效果大有不同。
" O- l! z# a; E" p$ j4 _3 Q$ _# {7 N, {% R3 m8 s
我分析是現在讓第一刀攻深了,第二刀就攻的長度短了,受力負擔和排屑都比之前的狀況好。為什么會把第一刀加深是當時我們剖開斷絲錐的工件發現大多數都是斷在孔底附近(但還沒碰到孔底),這表明絲錐大多數都是在攻第二刀時斷的,所以就測試減小第二刀的加工長度,結果還比較好,絲錐很少有以前那種小崩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