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前不久,一位機床企業老總來京,約我交流一下。該企業生產的磨床,在中國市場上已坐穩了頭把交椅,產品在航空航天領域大量應用,就在前年還收購了一家德國的同行企業,可謂事業順風順水!
在交流過程中,該老總突然問我:你覺得中國機床行業還有希望嗎? 聽到他這樣問我,我感到后脊梁一陣發涼! 作為一名在機床行業從業了20多年的人,我一直認為中國機床行業沒希望了!然而這句話從他這樣的企業老總嘴里問出來,我仍不免感到震驚!我所接觸的機床企業老總,凡是做出一點成績的,都是信心滿滿,人前人后談理想、說規劃,夸成就!沒有人會提這樣的問題。 我沉默了片刻后反問他:您覺得有希望嗎? 他很肯定地回答:我覺得一點希望都沒有! 接著他說,近幾年由于收購德國企業的原因,常在歐洲跑,與歐洲同行交流多了,他強烈地感到中國機床行業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太大了,而且越來越大! 他的結論與我的不謀而合! 為什么說中國機床業沒有希望了?原因有一下幾個: 1中國機床行業外表風光,實則根本不掌握核心技術。
機床的核心技術大多體現在關鍵的功能部件上,這始終是中國機床行業的軟肋。
目前,中國上點檔次的機床,所使用的關鍵功能部件都依賴進口,進口來源于歐洲、日本、臺灣等地。 2中國機床行業不掌握核心技術,政府要負一定的責任。
過去一說到中國機床零部件水平不高,板子總是打在零部件生產企業身上,其實這樣的批評有失公允,原因有2:
1)地方政府重視“整機”企業,忽視“零部件”企業。 各地政府在給予企業政策優惠和支持時,重整機而忽視零部件是普遍現象。 地方政府為什么這樣子呢?因為整機廠的產值大而零部件產值小啊,在以GDP為評定地方政府的政績標準下,政府部門有親疏遠近的區分是不可避免的; 2)功能部件涉及很多方面,材料科學就是其中之一。 我國的材料科學水平一直很低下,典型的例子就是飛機發動機和高鐵車軸仍依賴進口,就是因為材料不過關。機床零部件企業需要有先進的材料科學做支撐,否則他們就是在干無米之炊、無水之源的事,所以在材料不過關的前提下,要求零部件企業把產品做好是不現實的。 3)人才缺乏,傳承不足
機床是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高技術人才。然而中國機床業人才缺乏,而且大量人才流失,更加劇了人才的匱乏。
我國制造業整體缺乏人才培育機制,造成人才缺乏是必然的。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人才亂象!企業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其他企業在薪水上加個千八百的,就挖走了;如果挖人單位還是同類機床企業也還好,壞就壞在挖人單位往往不是機床企業。這樣的挖角造成人才傳承斷裂,令人扼腕! 技術不能在一個企業的人才中一代一代的傳承,這個企業的技術沉淀和發展就無從談起;反觀德國,一個人在一家企業工作終身是常見的,甚至父一輩、子一輩在一家企業服務,人才的培養、傳承、發揚、光大就是順理成章的。 4)大企業只想用低端廉價機床擠死小企業,導致小企業生存空間狹小,無力發展壯大!
中國機床行業是一個很可恥的行業,那些個號稱世界性的大企業,不思技術進步,開發高端的、可與國外抗衡的技術和設備,卻大批量生產低檔的、價格奇便宜的劣質機床,在市場上功城掠地,搶占市場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小企業只得用更便宜的機床應對,大家都賺不到錢,也就沒有資源向高端化發展,所形成的局面就是低端廉價的機床泛濫,高端市場空白,長期無法占領,正好被國外機床填補。
在這樣無恥的行業里,大企業還處處受到追捧,政府技改資金往往給了大企業,社會資源向大企業傾斜,行業展會也把最好的位置給大企業,一直弄得大樹底下寸草不生! 總結 中國機床行業本來就與歐洲相差百年左右,而且歐洲還在大踏步前進,我們與人家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在此情況下,你說能不能有希望?!
|